李靜

【開篇的話】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去年底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用詩一樣的語言提出,“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向人們直觀描繪出了新型城鎮化的圖畫。
這源于對以往城鎮化發展道路的總結。近些年,中國的城鎮化積累了不少問題:大量的農民工進城沒有享受到市民待遇;土地利用效率低,城市建設“攤大餅”;只顧發展而不顧文化,破壞生態、破壞古跡和文物等。所以新型城鎮化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而不是速度。
如何吸取教訓,優化城市布局和資源配置?如何以人為本,解決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讓他們和城里人一樣,有良好的住房,穩定的工作,和城里人享受同樣的社保、教育、文化?
改革是中國發展的最大紅利,而城鎮化則是最大潛力。作為西部大開發重鎮,四川省過去5年城鎮化率的年均增長達到了1.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因前些年欠賬太多,城鎮化率仍比全國平均低九個百分點。作為城鎮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追兵”,四川如何博采眾長、揚長補短,在城鎮化道路上實現創新突破?
在城鎮化道路上,四川并不單純追求速度,關鍵是注重質量。于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人口、經濟、資源等相互協調,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鎮協調互動的新型城鎮化路徑逐漸明晰。
城怎么建?人往哪兒去?錢從哪兒來?在城鎮化建設探索中,一場波及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改革“破冰”之旅正在開啟;以戶籍、土地、社保、社會管理和投融資體制機制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改革,正加速推進;四川正前行在以人為核心,以質量為關鍵,以改革為動力的具有四川特點的新型城鎮化之路上。城鄉共融的的新畫卷正在我們眼前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