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褚孝瑩+鄭桂萍
摘 要:為給化控劑在水稻生產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據,選用抗倒伏能力較強的品種空育131和抗倒伏能力較弱的品種墾稻20為試驗材料,研究外源化控劑調節對水稻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農大化控劑、液體硅、磷酸二氫鉀通過提高水稻植株葉片含氮量、葉面積指數、增加干物質積累量進而促進產量提高,而多效唑抑制植株生長、降低株高和葉面積指數,通過增強分蘗提高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
關鍵詞:水稻;化控劑;干物質積累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38-03
施用高效、無毒、低殘留或無殘留的化控劑來防止水稻倒伏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有關化控劑對水稻生長發育調控作用的研究國內外報道較多。王曉波[1]等研究表明,多效唑處理可降低水稻植株株高,增加葉面積,有助于干物質的積累,增大根體積。彭智平[2]等研究表明,葉面噴施多效唑能夠增加水稻根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促進水稻對養分的吸收,提高有效穗數、穗粒數及千粒重。許文燕[3]等研究了液體硅肥對水稻單株抗折力、干物質生產以及結實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液體硅肥可降低水稻植株節間長度,提高水稻植株單株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數,提高植株生物產量,加快穗部物質轉移,提高灌漿速度,施用液體硅肥后粒重和結實率均得到提高。本試驗以抗倒伏能力強品種空育131和抗倒伏能力弱品種墾稻20為試驗材料,研究化控劑調節作用對水稻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的影響,為水稻化控栽培技術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黑龍江省洪河農場科技示范園區,土質為草甸白漿土,有機質6.76%,堿解氮210.0mg/kg,速效磷32.25mg/kg,速效鉀122.7mg/kg,有效硅150.5mg/kg,pH值5.92。前茬為水稻,秋翻。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空育131(KY131)和墾稻20(KD20),其生育特性見表1。供試肥料:46%尿素、46%磷酸二銨、50%硫酸鉀。
1.3 試驗設計 施肥量按洪河農場常規施肥標準,氮肥用量10kg/667m2,磷肥6kg/667m2,鉀肥9kg/667m2,設清水處理為對照(ck),兩品種各處理面積均為200m2,3次重復;每個品種的處理和ck均噴施多效唑、農大化控劑、磷酸二氫鉀、液體硅、清水各20m2。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單排單灌,池埂為土埂并用塑料布包好,以防相鄰水池影響。密度以30穴/m2、每穴4~5苗為宜。本田嚴格按照“旱育稀植三化栽培”要求進行管理,適期收獲。
1.4 調查項目
1.4.1 葉面積指數測定 分別于分蘗盛期、開花盛期、成熟期各進行1次,每處理測定2穴,3次重復。105℃殺青30min后,在80℃烘干至恒重稱重。用計算機和掃描儀測定一部分葉的葉面積S1,用紙包上烘干稱重W1,其余的葉S2烘干稱重W2,用比葉重法(S1/W1=S2/W2)求出每穴的總葉面積(S1+S2)。
1.4.2 葉片含氮量的測定 用日本MINOLTA產葉綠素儀SPAD-502,選擇有代表性的10穴稻叢,測定功能葉葉片中部的SPAD值,測定時避開葉脈和有損傷的葉片,每隔7d測1次。
1.4.3 干物質積累量 于8葉齡有效分蘗末期開始,每14d取1次樣,按每處理取樣5株,分成莖、鞘、葉片、穗和枯葉幾部分,105℃殺青30min后,80℃烘干至恒重稱重。
1.4.4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調查 水稻收獲前,每小區選取長勢均勻的3點,每點連續選10株,計算單株莖數,并據此測算1m2莖數。采平均樣6株,計算單位面積穗數,風干后考種。考種項目為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穗長、穗節數,并據此計算出單位面積理論產量。同時每樣點割取2m2脫谷,計為實脫產量。
1.4.5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使用EXCEL進行初步處理后,采用DPS7.05數據處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葉片含氮量的影響 表1為兩品種不同化控劑處理各生育期葉片含氮量的變化。由表1可看出,兩品種各處理孕穗期到齊穗期葉片含氮量變化不大,均維持在較穩定的水平,且處理間差異并不顯著。灌漿期到黃熟期各處理葉片含氮量均表現出下降的趨勢,且各處理葉片含氮量下降較慢,均低于清水處理,說明化控劑調節能夠提高水稻葉片含氮量,對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干物質積累及產量形成奠定基礎。
2.2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表2為兩品種各化控劑處理各時期葉面積指數。由表2可知,各處理均在乳熟期達到最大葉面積指數,兩品種處理2、處理3、處理4的葉面積指數均大于ck,而處理1的葉面積指數小于ck。
2.4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兩品種各處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其中株高表現為:處理3、處理4>處理1、處理2>ck,從其他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可知,多效唑可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穗數、結實率及產量,而穗粒數變化不大,千粒重略有降低,農大化控劑、磷酸二氫鉀和液體硅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水稻植株的穗數、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及產量。各處理產量表現為: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2>ck,說明各化控劑調節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水稻的產量。
3 討論
化控劑對水稻生長發育調控作用的研究已有許多報道。宋執儒[4]等研究了多效唑在水稻本田中的試驗效果,表明多效唑在水稻本田期使用能夠矮化株型,增強抗倒、抗病能力,提高成穗率和產量。多效唑對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不同學者的報道不盡一致。多效唑對穗粒數的影響有正效應[5]、負效應[6]、基本沒有影響[7]幾種,對千粒重的影響與有關穗粒數的報道一致,亦有正效應[5]、負效應[8]和基本沒有影響[7]3種報道。本試驗研究表明,多效唑可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穗數、結實率及產量,而穗粒數變化不大,千粒重略有降低,與潘曉云[7]、張立明[8]等人的研究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慮使用化控劑調控水稻生長時,具體噴施濃度和噴施時期應根據化控劑的特性及品種而定。
參考文獻
[1]王曉波,宋婷婷.多效唑對水稻種子萌發及秧苗素質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1,3:28.
[2]彭智平,黃繼川,于俊紅,等.多效唑和營養元素配施對水稻根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05):234-237.
[3]許文燕,龍繼銳,馬國輝,等. 液體硅鉀肥對雜交晚稻抗倒伏性和物質生產的影響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8):24-28.
[4]宋執儒,葛詩平,楊勇.多效唑在水稻本田期施用試驗小結[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0):230.
[5]趙秀芬,房增國,高祖明. 多效唑對苗期稻麥地上部礦質營養元素含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05,2.
[6]孫長占等. 多效哇對水稻產量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3,12(15):4.
[7]潘曉云.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效唑在水稻上的應用[J]. 江西農業科技,1987,1:14-15.
[8]張玉萍,徐珍美,葉宗國. 不同施肥條件下,噴施不同濃度多效唑對水稻生長效應的研究[J]. 江西植保,2005,28:3.
(責編:張宏民)
摘 要:為給化控劑在水稻生產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據,選用抗倒伏能力較強的品種空育131和抗倒伏能力較弱的品種墾稻20為試驗材料,研究外源化控劑調節對水稻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農大化控劑、液體硅、磷酸二氫鉀通過提高水稻植株葉片含氮量、葉面積指數、增加干物質積累量進而促進產量提高,而多效唑抑制植株生長、降低株高和葉面積指數,通過增強分蘗提高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
關鍵詞:水稻;化控劑;干物質積累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38-03
施用高效、無毒、低殘留或無殘留的化控劑來防止水稻倒伏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有關化控劑對水稻生長發育調控作用的研究國內外報道較多。王曉波[1]等研究表明,多效唑處理可降低水稻植株株高,增加葉面積,有助于干物質的積累,增大根體積。彭智平[2]等研究表明,葉面噴施多效唑能夠增加水稻根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促進水稻對養分的吸收,提高有效穗數、穗粒數及千粒重。許文燕[3]等研究了液體硅肥對水稻單株抗折力、干物質生產以及結實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液體硅肥可降低水稻植株節間長度,提高水稻植株單株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數,提高植株生物產量,加快穗部物質轉移,提高灌漿速度,施用液體硅肥后粒重和結實率均得到提高。本試驗以抗倒伏能力強品種空育131和抗倒伏能力弱品種墾稻20為試驗材料,研究化控劑調節作用對水稻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的影響,為水稻化控栽培技術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黑龍江省洪河農場科技示范園區,土質為草甸白漿土,有機質6.76%,堿解氮210.0mg/kg,速效磷32.25mg/kg,速效鉀122.7mg/kg,有效硅150.5mg/kg,pH值5.92。前茬為水稻,秋翻。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空育131(KY131)和墾稻20(KD20),其生育特性見表1。供試肥料:46%尿素、46%磷酸二銨、50%硫酸鉀。
1.3 試驗設計 施肥量按洪河農場常規施肥標準,氮肥用量10kg/667m2,磷肥6kg/667m2,鉀肥9kg/667m2,設清水處理為對照(ck),兩品種各處理面積均為200m2,3次重復;每個品種的處理和ck均噴施多效唑、農大化控劑、磷酸二氫鉀、液體硅、清水各20m2。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單排單灌,池埂為土埂并用塑料布包好,以防相鄰水池影響。密度以30穴/m2、每穴4~5苗為宜。本田嚴格按照“旱育稀植三化栽培”要求進行管理,適期收獲。
1.4 調查項目
1.4.1 葉面積指數測定 分別于分蘗盛期、開花盛期、成熟期各進行1次,每處理測定2穴,3次重復。105℃殺青30min后,在80℃烘干至恒重稱重。用計算機和掃描儀測定一部分葉的葉面積S1,用紙包上烘干稱重W1,其余的葉S2烘干稱重W2,用比葉重法(S1/W1=S2/W2)求出每穴的總葉面積(S1+S2)。
1.4.2 葉片含氮量的測定 用日本MINOLTA產葉綠素儀SPAD-502,選擇有代表性的10穴稻叢,測定功能葉葉片中部的SPAD值,測定時避開葉脈和有損傷的葉片,每隔7d測1次。
1.4.3 干物質積累量 于8葉齡有效分蘗末期開始,每14d取1次樣,按每處理取樣5株,分成莖、鞘、葉片、穗和枯葉幾部分,105℃殺青30min后,80℃烘干至恒重稱重。
1.4.4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調查 水稻收獲前,每小區選取長勢均勻的3點,每點連續選10株,計算單株莖數,并據此測算1m2莖數。采平均樣6株,計算單位面積穗數,風干后考種。考種項目為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穗長、穗節數,并據此計算出單位面積理論產量。同時每樣點割取2m2脫谷,計為實脫產量。
1.4.5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使用EXCEL進行初步處理后,采用DPS7.05數據處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葉片含氮量的影響 表1為兩品種不同化控劑處理各生育期葉片含氮量的變化。由表1可看出,兩品種各處理孕穗期到齊穗期葉片含氮量變化不大,均維持在較穩定的水平,且處理間差異并不顯著。灌漿期到黃熟期各處理葉片含氮量均表現出下降的趨勢,且各處理葉片含氮量下降較慢,均低于清水處理,說明化控劑調節能夠提高水稻葉片含氮量,對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干物質積累及產量形成奠定基礎。
2.2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表2為兩品種各化控劑處理各時期葉面積指數。由表2可知,各處理均在乳熟期達到最大葉面積指數,兩品種處理2、處理3、處理4的葉面積指數均大于ck,而處理1的葉面積指數小于ck。
2.4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兩品種各處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其中株高表現為:處理3、處理4>處理1、處理2>ck,從其他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可知,多效唑可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穗數、結實率及產量,而穗粒數變化不大,千粒重略有降低,農大化控劑、磷酸二氫鉀和液體硅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水稻植株的穗數、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及產量。各處理產量表現為: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2>ck,說明各化控劑調節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水稻的產量。
3 討論
化控劑對水稻生長發育調控作用的研究已有許多報道。宋執儒[4]等研究了多效唑在水稻本田中的試驗效果,表明多效唑在水稻本田期使用能夠矮化株型,增強抗倒、抗病能力,提高成穗率和產量。多效唑對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不同學者的報道不盡一致。多效唑對穗粒數的影響有正效應[5]、負效應[6]、基本沒有影響[7]幾種,對千粒重的影響與有關穗粒數的報道一致,亦有正效應[5]、負效應[8]和基本沒有影響[7]3種報道。本試驗研究表明,多效唑可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穗數、結實率及產量,而穗粒數變化不大,千粒重略有降低,與潘曉云[7]、張立明[8]等人的研究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慮使用化控劑調控水稻生長時,具體噴施濃度和噴施時期應根據化控劑的特性及品種而定。
參考文獻
[1]王曉波,宋婷婷.多效唑對水稻種子萌發及秧苗素質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1,3:28.
[2]彭智平,黃繼川,于俊紅,等.多效唑和營養元素配施對水稻根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05):234-237.
[3]許文燕,龍繼銳,馬國輝,等. 液體硅鉀肥對雜交晚稻抗倒伏性和物質生產的影響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8):24-28.
[4]宋執儒,葛詩平,楊勇.多效唑在水稻本田期施用試驗小結[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0):230.
[5]趙秀芬,房增國,高祖明. 多效唑對苗期稻麥地上部礦質營養元素含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05,2.
[6]孫長占等. 多效哇對水稻產量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3,12(15):4.
[7]潘曉云.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效唑在水稻上的應用[J]. 江西農業科技,1987,1:14-15.
[8]張玉萍,徐珍美,葉宗國. 不同施肥條件下,噴施不同濃度多效唑對水稻生長效應的研究[J]. 江西植保,2005,28:3.
(責編:張宏民)
摘 要:為給化控劑在水稻生產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據,選用抗倒伏能力較強的品種空育131和抗倒伏能力較弱的品種墾稻20為試驗材料,研究外源化控劑調節對水稻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農大化控劑、液體硅、磷酸二氫鉀通過提高水稻植株葉片含氮量、葉面積指數、增加干物質積累量進而促進產量提高,而多效唑抑制植株生長、降低株高和葉面積指數,通過增強分蘗提高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
關鍵詞:水稻;化控劑;干物質積累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38-03
施用高效、無毒、低殘留或無殘留的化控劑來防止水稻倒伏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有關化控劑對水稻生長發育調控作用的研究國內外報道較多。王曉波[1]等研究表明,多效唑處理可降低水稻植株株高,增加葉面積,有助于干物質的積累,增大根體積。彭智平[2]等研究表明,葉面噴施多效唑能夠增加水稻根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促進水稻對養分的吸收,提高有效穗數、穗粒數及千粒重。許文燕[3]等研究了液體硅肥對水稻單株抗折力、干物質生產以及結實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液體硅肥可降低水稻植株節間長度,提高水稻植株單株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數,提高植株生物產量,加快穗部物質轉移,提高灌漿速度,施用液體硅肥后粒重和結實率均得到提高。本試驗以抗倒伏能力強品種空育131和抗倒伏能力弱品種墾稻20為試驗材料,研究化控劑調節作用對水稻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的影響,為水稻化控栽培技術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黑龍江省洪河農場科技示范園區,土質為草甸白漿土,有機質6.76%,堿解氮210.0mg/kg,速效磷32.25mg/kg,速效鉀122.7mg/kg,有效硅150.5mg/kg,pH值5.92。前茬為水稻,秋翻。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空育131(KY131)和墾稻20(KD20),其生育特性見表1。供試肥料:46%尿素、46%磷酸二銨、50%硫酸鉀。
1.3 試驗設計 施肥量按洪河農場常規施肥標準,氮肥用量10kg/667m2,磷肥6kg/667m2,鉀肥9kg/667m2,設清水處理為對照(ck),兩品種各處理面積均為200m2,3次重復;每個品種的處理和ck均噴施多效唑、農大化控劑、磷酸二氫鉀、液體硅、清水各20m2。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單排單灌,池埂為土埂并用塑料布包好,以防相鄰水池影響。密度以30穴/m2、每穴4~5苗為宜。本田嚴格按照“旱育稀植三化栽培”要求進行管理,適期收獲。
1.4 調查項目
1.4.1 葉面積指數測定 分別于分蘗盛期、開花盛期、成熟期各進行1次,每處理測定2穴,3次重復。105℃殺青30min后,在80℃烘干至恒重稱重。用計算機和掃描儀測定一部分葉的葉面積S1,用紙包上烘干稱重W1,其余的葉S2烘干稱重W2,用比葉重法(S1/W1=S2/W2)求出每穴的總葉面積(S1+S2)。
1.4.2 葉片含氮量的測定 用日本MINOLTA產葉綠素儀SPAD-502,選擇有代表性的10穴稻叢,測定功能葉葉片中部的SPAD值,測定時避開葉脈和有損傷的葉片,每隔7d測1次。
1.4.3 干物質積累量 于8葉齡有效分蘗末期開始,每14d取1次樣,按每處理取樣5株,分成莖、鞘、葉片、穗和枯葉幾部分,105℃殺青30min后,80℃烘干至恒重稱重。
1.4.4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調查 水稻收獲前,每小區選取長勢均勻的3點,每點連續選10株,計算單株莖數,并據此測算1m2莖數。采平均樣6株,計算單位面積穗數,風干后考種。考種項目為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穗長、穗節數,并據此計算出單位面積理論產量。同時每樣點割取2m2脫谷,計為實脫產量。
1.4.5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使用EXCEL進行初步處理后,采用DPS7.05數據處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葉片含氮量的影響 表1為兩品種不同化控劑處理各生育期葉片含氮量的變化。由表1可看出,兩品種各處理孕穗期到齊穗期葉片含氮量變化不大,均維持在較穩定的水平,且處理間差異并不顯著。灌漿期到黃熟期各處理葉片含氮量均表現出下降的趨勢,且各處理葉片含氮量下降較慢,均低于清水處理,說明化控劑調節能夠提高水稻葉片含氮量,對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干物質積累及產量形成奠定基礎。
2.2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表2為兩品種各化控劑處理各時期葉面積指數。由表2可知,各處理均在乳熟期達到最大葉面積指數,兩品種處理2、處理3、處理4的葉面積指數均大于ck,而處理1的葉面積指數小于ck。
2.4 不同化控劑調節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知,兩品種各處理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其中株高表現為:處理3、處理4>處理1、處理2>ck,從其他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可知,多效唑可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穗數、結實率及產量,而穗粒數變化不大,千粒重略有降低,農大化控劑、磷酸二氫鉀和液體硅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水稻植株的穗數、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及產量。各處理產量表現為: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2>ck,說明各化控劑調節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水稻的產量。
3 討論
化控劑對水稻生長發育調控作用的研究已有許多報道。宋執儒[4]等研究了多效唑在水稻本田中的試驗效果,表明多效唑在水稻本田期使用能夠矮化株型,增強抗倒、抗病能力,提高成穗率和產量。多效唑對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不同學者的報道不盡一致。多效唑對穗粒數的影響有正效應[5]、負效應[6]、基本沒有影響[7]幾種,對千粒重的影響與有關穗粒數的報道一致,亦有正效應[5]、負效應[8]和基本沒有影響[7]3種報道。本試驗研究表明,多效唑可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穗數、結實率及產量,而穗粒數變化不大,千粒重略有降低,與潘曉云[7]、張立明[8]等人的研究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慮使用化控劑調控水稻生長時,具體噴施濃度和噴施時期應根據化控劑的特性及品種而定。
參考文獻
[1]王曉波,宋婷婷.多效唑對水稻種子萌發及秧苗素質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1,3:28.
[2]彭智平,黃繼川,于俊紅,等.多效唑和營養元素配施對水稻根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05):234-237.
[3]許文燕,龍繼銳,馬國輝,等. 液體硅鉀肥對雜交晚稻抗倒伏性和物質生產的影響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8):24-28.
[4]宋執儒,葛詩平,楊勇.多效唑在水稻本田期施用試驗小結[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0):230.
[5]趙秀芬,房增國,高祖明. 多效唑對苗期稻麥地上部礦質營養元素含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05,2.
[6]孫長占等. 多效哇對水稻產量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3,12(15):4.
[7]潘曉云.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效唑在水稻上的應用[J]. 江西農業科技,1987,1:14-15.
[8]張玉萍,徐珍美,葉宗國. 不同施肥條件下,噴施不同濃度多效唑對水稻生長效應的研究[J]. 江西植保,2005,28: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