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那么什么是數感呢?所謂數感就是一種數學素養,就是一個人對數與運算的感覺、感受乃至感情,是對日常生活中的數與運算有敏銳的感受力,有意識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數據特征和空間形式,理解數的意義,善于捕捉一般問題中潛在的數學特征。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方法。良好的數感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數感是當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本人在學生數感培養的教學實踐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后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我適時出示一張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圖畫:“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吧?!庇谑?,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跟著老師在圖畫上數數:“1只滑梯,2個秋千,3只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感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梢?,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二、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數感。
數學與我們日?;顒用芮邢嚓P,小學生時時刻刻都在和數“親密”接觸?,F代教育心理學家高爾武認為:“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并得到表現?!苯處煈驅W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把握數的大小順序等相對關系,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受無處不在,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如:在教學長度單位、重量單位時,我讓學生在操場上走走、跑跑、測測、量量,讓學生感受10米、50米、100米的距離;讓學生用手勢比劃1厘米、1米的長度;同桌之間互相測一測身高、頭圍、胸圍、步足、立定跳遠的長度。到學校飯堂去看看、掂掂、稱稱各種蔬菜的重量,感受1斤、2斤、100克、1千克的實際重量等等。經過開展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喜愛,不僅可以獲得數感的啟蒙,還能培養學生的“親數學”行為,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挖掘教材資源,發揮習題價值,強化數感。
新教材中有許多可以進行數感訓練的題型和題目,關鍵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地把握和實施,運用比較科學的和能凸現數感訓練的方法,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不僅學會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的數感得以發展和提高。如:“20以內退位減法”(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P14第6題)小白兔與小灰兔共收了16個蘿卜,小白兔分給小灰兔9個,小灰兔說:你剩下的太少了。在練習中,我讓學生猜一猜小灰兔為什么會說“剩下的太少”?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對16、8、9、7幾個數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又如該頁的第8題,小猴子摘了13個桃,吃了9個。讀完題我馬上說了一句話:這些小猴子真厲害!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他們?讓學生提問。既培養了數感,又培養了學生在獲取數字信息的同時能作出分析和判斷的習慣與能力,這也正是數學素養的一部分。
四、在交流中豐富數感。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感的建立有利于理解和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多從生活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讓學生多交流,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數感。如這樣一道題:“書架有兩排,第一排有10本書,_____,第二排有幾本書?要使第二排的書有24本,你可以添加一個什么條件?”學生首先想到的是第二排比第一排多14本書,這是一年級的知識,三年級學了倍之后學生會想到第二排比第一排的2倍多4本,到四年級學了小數之后,會想到第二排是第一排的2.4倍,其中也不乏一些創造性的答案,如從第二排中拿走7本放入第一排,兩排就一樣多了。通過交流解答,學生的數感得到了豐富。除此之外,教師有意識的多設計一些生生互動的活動,也能豐富學生的數感。如“倉庫有一批糧食,原計劃每天吃10千克,可以吃30天,實際每天多吃2千克,可以吃幾天?”教師出示了一位學生的計算過程:10×30÷2=150(天),并且沒有給予指正,而是拿出來全班討論是否正確。有的學生就從數感的角度來解釋:實際的工作效率大于計劃的工作效率,因此實際的天數應少于計劃的天數。在很平常的反饋交流中學生的數感得到了提高。
總之,培養數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關鍵是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強化有關計算的聯系與轉化,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使學生經過探究和訓練,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數感的建立和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達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