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三十年來的漢代經學研究述評

2014-03-11 04:07:55林曉希
云南社會科學 2014年5期
關鍵詞:文化研究

林曉希

六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文本,經學是基于六經基礎上而展開的學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若將西漢“獨尊儒術”視為經學確立的起點,將民國臨時政府“廢止讀經”看做終點,經學的歷史長達二千多年。漢代作為經學的確立和盛行階段,奠定了經學發展的基本范式,漢代思想亦通過經學的形態展現出來,漢代經學成為中國哲學史上獨具特色的發展階段。研究漢代經學思想,厘清近三十年來學界對漢代經學研究的概況和趨勢,不僅有助于準確把握漢代經學的思維特質和歷史作用,而且有利于準確把握其局限性,對漢代經學的現代價值作出合理的判斷。

大致說來,近三十年來的漢代經學研究,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文化熱和意識形態色彩下的大專題研究階段;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初期至20世紀末,國學熱背景下新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的構建階段;第三個階段是21世紀初期至今,理性反思下的現代化轉折和獨立性的發展階段。

一、20世紀80年代:文化熱和意識形態色彩下的大專題研究

20世紀8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是近三十年來漢代經學研究的起始階段。80年代是一個經歷過“文革”陣痛和改革開放巨大變革的全新時代,時代背景的顯著變化,提供給學術研究以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在文化熱興起的背景下,學術界重新注意到漢代經學的重要性,以當代視角對漢代經學作出新的闡釋。這一時期,關于漢代經學研究,發表的論文有近一百篇。8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呈現出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較為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若干論點,作為研究漢代經學的范式和準則。在這種方法的影響下,漢代的思想家及其理論,被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派別。學者們運用階級斗爭的理論,分析漢代社會歷史的變遷。如“經學是統治階級在意識形態方面壓迫勞動人民的工具”的結論,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論兩漢經學的流變》一文中指出:“西漢時期‘經’的成立和‘經學’的出現,恰恰說明了,取得了社會統治地位的地主階級,它們要把儒家經典作為理論教條,作為精神力量,用來經緯社會,用來統治被壓迫階級了。”[1]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在20世紀80年代的學術界,這種研究范式并非漢代經學研究所獨有,而是一種普遍現象,是學界在特定的時代發展背景下的主動或被動的選擇,表現出十分鮮明的時代特點。

其次,20世紀80年代漢代經學的研究,多以整個漢代經學為對象,進行整體層面的探討,以概括性的大專題研究為主,選題較為寬泛,專著較少。較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中國經學與中國文化》《論兩漢的綜合學術》《中國傳統經典與經學批判》《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結構及其特點》《論兩漢經學的流變》《兩漢讖緯神學與反讖緯神學的斗爭》《漢代選官制度的演變與得失》《儒家經學流派評述》和《兩漢今古文經學之爭及其影響》等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觀點,推動了漢代經學研究的進步,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朱維錚在《中國經學與中國文化》一文中指出:“罷黜百家不過是罷黜黃老術而代之以儒術的一種飾語,……這期間,所謂儒家,相繼與法家、黃老家相對抗,最終取得統治地位,主要靠的是‘術’,而不是‘學’。”對“罷黜百家”有了另一種解釋。在漢代經學與中國文化的關系上,朱維錚認為西漢以后的思想界“愈來愈重實用而輕理想,重經驗而輕學說,重現狀而輕未來,愈來愈將目光專注于君上心意,祖宗成法,百姓規矩”[2]。西漢以后的這一系列變化,都源自于漢代經學的發展。朱日耀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結構及其特點》一文中提出了“經學思維方式”的問題。他認為經學的思維方式源遠流長,不同歷史時期的注家共同之處如下:“其一是把自己的思維視野囿于儒家經典之內;其二是把圣人之言、經傳所云視為人的政治行為的規范和治理國家的準則。”[3]此外,這一時期亦有經學與其他學科交叉拓展研究。如他在《論漢賦與漢詩、漢代經學的關系》一文中指出:“漢賦與漢詩、漢代經學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使漢賦經歷了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它的繁榮,固然是畸形的繁榮;它結出的果實,固然是畸形的果實,但它在漢詩急劇衰退的情況下與經學奮力抗爭,終于為文學贏得了獨立的地位,為后代文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是應當給予足夠的認識和估價。”[4]

20世紀8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雖取得可喜的成績,但相較之于中國傳統文化其他方面的研究,經學的研究依然是比較沉寂的。受到20世紀經學是封建統治階級在思想方面壓迫人民的重要工具[5]和“非但中國經學必須全盤否定,即使清代乾嘉漢學家的經學研究,也僅有負面價值,屬于煩瑣哲學,必須批判”[6](P6)和“用馬克思主義清算經學”[7](P163)思想的影響,經學被定位為桎梏思想的統治工具和壓迫人民的封建枷鎖,尤其是以倡導三綱五常為代表的漢代經學,更是被批判的主要對象。這種定位影響下的漢代經學研究,以經學批判為基本導向,價值評價的總體傾向是否定的,漢代經學的正面價值被弱化、忽視。作為近三十年漢代經學研究的起始階段,20世紀8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文章和專著數量較少,許多問題沒有深入展開,一些重要問題鮮有提及,以批判為主,意識形態色彩過于濃厚,這是此階段漢代經學研究的最大不足。

二、20世紀90年代:國學熱背景下新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的構建

20世紀9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是漢代經學研究的橫向拓展階段。隨著意識形態色彩在學界的淡化,較為沉寂的漢代經學研究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研究方法、方向和價值取向呈多元化發展,展現出漢代經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價值。這一時期國學熱逐漸興起,關于漢代經學研究,無論在專著的出版上,還是在發表論文的數量上,相較于80年代均有顯著的突破。90年代發表的關于漢代經學的論文有近五百篇,研究的問題趨向多樣化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90年代,漢代經學研究的相關專著陸續出版,如《兩漢經學史》《讖緯論略》《經學辭典》《漢代春秋學研究》《西漢經學源流》《經與經學》和《象數易學發展史》等一系列的著作,進一步拓展了漢代經學的研究領域。這一時期的漢代經學研究有兩個特點:

第一,意識形態色彩逐漸淡化,出現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熱點。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漢代經學,9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意識形態色彩逐漸淡化,出現了運用西方詮釋學來考察經學思想的方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六經注我:經學的解釋學轉折》和《經學傳統與詮釋型文化》等。如陳少明提出:“經學的自覺的方法論反思,不僅是解經的方法,也是思想的方法。可以說,伴隨著解經型態的新發展,經學初步產生自己的解釋學。”[1]用新的研究方法,在整個思想史的維度下,反思中國的經學思想。另外,9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關注到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80年代漢代經學研究中較少提及的,比如漢代象數易學和讖緯的研究。這兩個領域不僅受到了關注,而且出版了《讖緯論略》《象數易學發展史》等著作,提高了漢代思想研究的完整性。

第二,20世紀9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從80年代概括性的大專題為主,轉變為問題式的小專題研究,構建了當代漢代經學研究的基本框架。這個階段的漢代經學研究雖然選題范圍更寬闊,涉獵面更廣,但就具體選題的特點來看,較80年代而言,題目越來越小,有顯著的問題意識,形成了以問題為核心的小專題研究的學術風格。在這種學術風格的影響之下,9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按照其研究內容的不同,分為六類:第一,漢代經學思潮研究,主要包括漢代經學源流、經今古文和讖緯等方面的研究。如:《今古文經學合流原因新探——漢代博士制度與今古文經學合流之淵源》《論經學的歷史發展》《漢代五經崇拜與經學思維方式》《淺談經學傳統的思維特點與求實精神》《在學術與政治之間——西漢今文學、古文學、小學的共同研究》和《讖緯與經學》等。第二,經傳原典研究。如:《禮記的禮治主義思想》《京房易學的象數模式與義理內涵》《春秋三傳的災異觀》和《簡論漢代以來〈詩經〉學中的誤解》等文章。第三,漢代思想家及其作品的經學解讀。如:《論鄭學與王學的異同》《鄭玄易學思想評述》《〈潛夫論〉與漢代經學》及《王充經學略論》等。第四,漢代博士與官制研究。如:《漢代士大夫與漢代思想的總體傾向》和《兩漢博士家法株生原因論略》等文。第五,漢代經學的交叉學科拓展研究。如:《漢代經學與漢大賦的流變》《西漢時期經學對史學的影響》和《經學傳統與漢唐北方氏族的盛衰》等文章。第六,漢代經學的歷史作用與當代價值研究。如:《論“以經治國”對我國漢代社會生活的整合功能》和《簡論中國的經學傳統與文化的現代化建設》等。

20世紀90年代的漢代經學研究,構建了當代漢代經學研究的基本框架,決定了漢代經學研究的基本走勢,時至今日的漢代經學研究成果,仍然可以劃歸到90年代研究所形成的六大類別之中。但從以上六個類別的介紹中可知,在90年代,雖然形成了漢代經學研究的六類基本框架,但在這六類中,研究的側重點和研究的深度是不同的,其中有些方面的研究雖然在90年代已經出現,但沒有得到深入的研究,比如,漢代經學的歷史作用和現代價值方面的研究較少,尤其是漢代經學的現代價值研究更少。

三、21世紀初至今:理性反思下的現代化轉型和獨立性的發展

21世紀初至今,中國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取得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隨著國家的發展和國力的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在不斷的回升。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共圓中國夢的美好期許之中,國人重拾對植根于中華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自覺的認同和理性的自信,這種重拾是經過近代史洗禮和改革開放變革后理性反思的結果。在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基礎上,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與現代價值,在文化傳統中尋求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使得21世紀初以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這個背景之下,21世紀初至今的漢代經學研究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漢代經學研究整體模式較20世紀90年代沒有明顯突破,經學史方法論的探索取得新的進展。此階段發表的論文和出版的專著數量,較90年代有顯著的增長,漢代經學問題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關注,較有代表性的論文和專著如下:《漢代經學吸納陰陽五行說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關于漢代經學的若干思考》《董仲舒〈公羊〉學方法論》《漢代儒學的意識形態功能分析與批判》《經學與漢代社會》《漢代諸子與經學》《中國經學思想史》《五經哲學及其文化學的闡釋》等。雖然論文和專著的數量進一步增長,但此期間漢代經學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未突破90年代漢代經學研究所形成的六類內容。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了《中國經學思想史》四卷本,其中第二卷為漢唐卷,詳細闡述了漢代經學的發展歷程。與以往經學史的寫法不同,《中國經學思想史》力圖將用墨重點放在“思想”二字,編者在序言中說道:“我們的目標不是把經學當作一種古董知識來了解,而是通過經典詮釋來透視其時代的精神和靈魂;不只是對經學演變的歷史軌跡作跟蹤式的記敘,而是對經學演變的歷史原因做出解釋。不只是流連那汗牛充棟的經注的書面意義,而是把它當作中國古代價值理想的思想脈動來理解。”[8](P2)這種經學史的寫法有很強的創新性,推動了經學史方法論的發展。

第二,漢代經學研究呈現代化轉折的趨勢。經學,曾被看做封建思想的代名詞,對其現代價值的研究一度幾近空白。直到20世紀90年代,有學者開始思考經學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如《簡論中國的經學傳統與文化的現代化建設》等文章,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尋求經學現代化的新途徑。21世紀初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與現代價值受到重新的肯定和關注,敏銳的學者已認識到當前國家的發展和文化的建設,需要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撐。“我們今天建設文化強國,是在既有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既要立足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實際,也要面對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還要依托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強國之強,不僅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要有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共識、攻堅克難的當代精神的指導,還要有對自己民族歷史傳統的理性認識。我們應當自覺地尋找并構建歷史傳統的支撐。而這個歷史傳統的支撐,從價值觀層面看,就是優秀的傳統文化。”[9]這種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漢代經學的研究也呈現出現代化轉折的特點。

現代化轉折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為:研究視角立足現代。在當前時代背景影響下,在當下知識結構和認知模式的基礎上反思漢代經學。第二層含義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研究。重視漢代經學的現代價值研究,使古老的學問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為當下文化建設提供合理性的建議,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如在《儒家大一統思想的歷史作用與現代價值》一文中,作者指出:“傳統的儒家‘大一統’思想又被解釋為‘正統’。當然,我們今天不能再沿襲歷史上的封建‘正統’,所謂‘正統’,只能是華夏民族的正統。正就是要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上發話行事,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使全球每位華人堂堂正正,活得有人格、有尊嚴,贏得世人的友好和尊重。”[10]作者站在當下視角,重新界定“正統”的涵義,使現代視角下,褪去封建外衣的大一統思想熠熠生輝。漢代經學研究的現代化轉折是當下正在進行中的過程,相較于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研究,漢代經學的現代價值研究相對落后。漢代經學是支撐中國歷史幾千年的官方意識形態,這種不容否認的存在形態,既是漢代經學價值的來源,又是遮蔽其耀眼光芒的塵土。若能耐心地清理厚重的塵土,相信漢代經學的現代價值研究必將取得豐厚的成果。

第三,漢代經學研究呈現獨立性的發展趨勢,這種獨立性的發展不僅表現在漢代經學的研究上,而且體現在整個經學的研究上。經學是個復雜的系統,有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涉及到哲學、政治、文學、歷史、倫理、社會等多方面的研究。經學的研究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也可以從辭章訓詁的角度等。面對如此之多的學科類別,經學作為一門學問,究竟屬于哪門學科,亦或經學本身可以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馮友蘭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中,將中國哲學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這種劃分方法意味著經學是中國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經學屬于中國哲學。近年來,學界逐漸關注經學與哲學的關系,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有:《反思經學與哲學的關系》(上、下)《也談經學與哲學的關系》《再讀中國經學學術傳統》《傳統經學、經學傳統及其現代轉型》和《現代學科體系關照之下經學定位》等文章。這些文章共同的觀點是,贊同進行經學的獨立化研究,構建經學研究的主體體系。不同點在于經學的獨立發展是否與哲學、史學等其他學科相矛盾。一類觀點認為:經學與哲學可以共存互補,并行不悖,沒有必要將經學獨立于哲學之外。如:李存山在《反思經學與哲學的關系》(下)一文中指出:經學史與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有著交叉和互補的關系。持“六經皆史”的觀點,既重視歷史文化,又能使之與時俱進,從而使經學的重要價值與哲學的學術獨立和自由精神能夠并行而不悖,相得而益彰[10];鄧林和姜廣輝在《也談經學與哲學的關系》一文中進一步指出:“經學與哲學都可以是中國學術體系中的一員;‘經學’一旦成為現代教育體制中的一門‘學科’,并不會同哲學學科發生沖突和矛盾,二者反而會相得益彰: 經學得哲學之助,將會向縱深發展;哲學得經學之助,將可能成就其‘合法性’。”“經學與哲學是相互獨立的學科,各有不同的學術價值,完全可以相輔相成,而不應也不能相互取代。”[11]另一類觀點,主張建立獨立的經學研究系統。如:丁進在《再讀中國經學學術傳統》一文中提出:“用史的研究替代經學研究,造成經學學術傳統的斷裂。經學史本屬于經學的一個分支,應當回歸于經學。中國文化的復興呼喚現代經學學科的建立。建立當代經學就是復興經學傳統,完成古老經學的學術轉型。”[12]曾軍在《傳統經學、經學傳統及其現代轉型》一文中提出“需要一種“大經學”的綜合思維,在整體框架中考慮現代經學的走向。傳統經學的史學化、哲學化、崇古化等傳統,為經學與現代學術的貫通奠定了一定基礎。……當務之急,應該進行這樣一種研究,即認真清理經學在各類學科中的研究成果,將各個具體問題的研究成果匯集起來,放在“大經學”的綜合思維中進行分析,或許可以彌補經學分科研究之不足,打破現代學術的學科邊界,找到現代經學的一個突破口。”[13]學界雖然對經學獨立化的發展趨勢存在爭議,但對構建經學研究自主體系、培養新時代經學人才的希冀是相同的。

四、現有研究的薄弱之處與未來努力的方向

綜上而論,近三十年來的漢代經學研究,存在著以下一些值得探討并加以改進的薄弱環節。

第一,漢代經學內容的研究程度不一,各方面研究非均衡發展。若將漢代經學看作圍繞《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而展開的學問的話,近三十年來的漢代經學研究多圍繞春秋學展開,漢代的禮學、詩學和易學次之,而對《書》的研究則較少,這對于作為整體的漢代經學研究來說是明顯的不足。在漢代,關于五經的學問并非彼此平行獨立,而是互為交織、補充,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均影響對整個漢代經學的研究,“木桶原理”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第二,經學史研究的方法論亟待突破。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創造,而哲學一詞則來自西方。近代以來的中國哲學,不僅采用了舶來的“哲學”一詞,亦深受西方哲學模式的影響,這種影響亦表現在方法論上,用西方哲學的方法來建構中國哲學體系。近年來,構建中國哲學方法論的呼聲日益高漲,學界對此有諸多研究,取得了寶貴的成果。但在當下學界普遍認同經學與哲學、經學史與哲學史存在區別的前提下,哲學史方法論的研究成果能否適用于經學的研究是值得思考的。經學史方法論創新性不強,導致近年經學史類的著作雖然層出不窮,但很難突破已有的研究模式。朱維錚先生曾對此批評道:“近年海內關于經學史的專門論著,數量日增,內容呢?恕我直言,多半屬‘陳陳相因’,一‘陳’在于述史了無新意,二‘陳’在于論史重彈反右以來綱舉目張的老調。有的似乎力求創新,但令人讀后只能感到論者心存‘自我作故’,仿佛經學史研究從其人其書才剛開始拓荒,乃至書既不提百年研究史,也不列參考文獻。”[14](P3)近三十年來,漢代經學乃至整個經學史的方法論研究是較為薄弱的,進行漢代經學研究的方法論探索,構建符合漢代經學特點的多元化方法體系是當前漢代經學研究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第三,現代學科體系下的漢代經學研究,范圍狹窄,“以史代經”。漢代經學是個宏闊的體系,在中國學術近代轉型之前,經學作為中國學術體系的重要環節,承擔著傳統學術傳承的重要使命。晚清西學東漸之風日盛,被西方船堅利炮攻陷的不僅是清帝國的國門,還有支撐中國知識分子數千年、近乎信仰一般的的經學體系。被迫接受的現代化歷程,使國人在認清國力差距的同時,將屈辱的失敗與發展的滯后歸結到技術、制度和思想。經學首當其沖成為落后思想的代表,為時代變革之潮流所湮沒。隨著西方學科體系的傳入,中國傳統思想按照西方現代學科體系的設置,相似的直接放入其中,沒有的則切割、改裝、拼湊。經學按照西方學科體系的設置,被切割得面目全非。當語言文字學、上古史學和詩學文學等學科逐漸脫離經學而去時,經學已不再是原來的面貌,留給經學的還有什么?近三十年來的漢代經學研究,經學史的研究顯現出一枝獨秀的局面,但這種表面的繁華不能掩蓋經學學科定位的尷尬和經學人才的缺失。

綜觀近三十年來的漢代經學研究,經學在當下實為一個關鍵的轉型時期。能否重新整合經學體系,培養經學人才,進行新的學科定位,立足當前,闡釋出符合當今社會歷史發展的現代價值,是漢代經學研究的發展方向。漢代經學的命運是終將被歷史所湮沒,還是千年歲月磨蝕后的煥然新生?“經學成立于前漢,動搖于1919五四以后,而將消滅于最近的將來”[6](P627)。也許,有時,滅亡為了重生。

猜你喜歡
文化研究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誰遠誰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天堂视频|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公开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无码'专区第一页|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色偷偷综合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成人亚洲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吧| 精品99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狠狠|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在线观看av永久|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欧美精品影院| 久久青草视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九色视频一区| 天堂网国产| 国产99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伊人色天堂|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网| 久久综合激情网|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大香伊人久久| 91久久夜色精品|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欧美日韩18|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国产毛片不卡|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