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俊霞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系 450009)
遼北山民的民俗信仰與文化生態
雷俊霞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系 450009)
遼北山區的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還保留著比較傳統的民間信仰,這些信仰作為完整的體系存在于民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也體現在他們的精神領域。本文試就遼北的民間信仰田野調查,勾畫山民完整的信仰體系結構,闡釋信仰與文化生態的關系。
民俗信仰;文化生態;禁忌
遼北山區的特殊環境決定了人們與生態環境、人類社會及個體之間互動時的特殊默契。由于山林生活的獨特性,決定了他們對信仰的很多方面,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山區生存環境、山區社會文化環境和山區文化個體三者互動的痕跡。本文主要從山區民間信仰的幾個層面來把握山區民眾對山區生態的信念承擔。
古人認為自然界的神奇現象和人們不平常的際遇,都有神靈在掌控,因此據此構想為山有山神,海有海神,樹有樹神,而頂禮膜拜。對山的信仰中,山林狩獵民族認為獵物都統歸山神管轄,故敬奉山神。在東北山區風雪嚴寒,虎狼出沒,人參、獵物又極其難尋,人力無法克服自然災害和山中生活的不易加上原始人萬物有靈觀念的遺留,生活在山區的人們就形成了求助于山神的觀念。據《長白匯征錄》載:“舊俗崇信鬼神,設祭之時,歌舞飲酒,晝夜不休。尤好祀山神,遇有盟會,必祀山谷之神,而后歃血。此俗至今猶存,每出獵游到深山絕澗,類皆架木板為小廟,廟前豎木為桿,懸彩布,置香爐,供山神位,亦有供老把頭者,大約因山多猛獸,祈神靈以呵護之也?!?/p>
在東北,對山神信仰最常見的是立把頭廟。人們習慣上把一個行業成為一把,領頭的稱為“把頭”。做木頭的稱為“木把頭”,種香瓜的稱“瓜把頭”,種菜的稱“菜把頭”,種煙草的稱“煙把頭”。東北方言中把一伙人稱“把頭”,一個人稱“把式”。人們也將山神稱為“山把頭”并立山廟以祭祀,叫做把頭廟。把頭廟什么樣的都有,誰修的都有,廟宇有大的,也有小的,有單獨一個的,也又和其他的神現在一起的。放參的參把頭如果找到了人參,或者大貨就要立把頭廟以祭祀山把頭。
與山神信仰有關的是石信仰,遼北人的建筑習俗當中有石鎮宅習俗,遼寧新賓建宅習俗當中仍然由傳統的用石鎮宅的習俗,他們在建筑宅時,房基的四周要選擇實堅質硬的較大石板奠基,以此為柱礎石,今建磚瓦房無梁柱,即用此石做基。新房框架砌成后,主人要舉行上梁儀式。儀式中,司儀人要選擇五色石,拌上五谷雜糧,在房屋內繞墻壁揚撒,剩余部分撒于房屋內地中央。新房建成后要在套院墻社院門,如果墻院的大門朝向沖這街巷、沖著公路、沖著塔或者廟宇、沖著險山惡石、沖著怪樹、沖著鄰人屋脊或門戶等,就在大門口左側立一塊“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石板。這種風俗源于遠古時代人們對石頭的崇拜,人們相信石頭能創造安定和幸福,能鎮一切疾病和邪惡妖魔,相信石頭能保護人類的生命和安全。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山林有很強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使人們始終對山林有種敬畏,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盡可能符合山林的規律,從而有利于保護山林生態環境。
對動物的崇拜和信仰可以說是人類較早形成的一種信仰觀念,在原始的狩獵和采集時代,動物是人類重要的生存來源,從而對動物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同時人類對動物的生命有一種特殊的敬畏和崇敬的心情。“動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東西;人之所以為人要依靠動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東西,對于人來說就是神?!边|北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了人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依靠山林,而山林中的動物成為他們最主要的生存支持。人們獵取動物的肉作為食物,而動物的皮毛可以作為他們的衣物,以防寒保暖。
在落后的生產力和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人們對山林中的動物懷有特殊的感情,從而形成了動物信仰。與遼北山林環境相適應的動物信仰主要有狐、黃、蟒等信仰。有些村民的家里供奉狐仙,黃仙等。在筆者做田野的遼寧開原縣上頂子村,有一個村民家的小廟里就供奉有以上各神的牌位。
人類對動物的信仰和崇拜可以使人類對動物的傷害控制在人類認為不使神靈發怒的限度內,控制著自己精神領域。一旦實現人類精神上控制自己就可以更加地注意與周圍環境互動過程中的和諧,尊重一切生命。
植物信仰和崇拜中最為直接和普遍的是對森林、樹木的崇拜。北方的民間信仰當中崇拜的主要是北方地域生態中的常見的柳樹、桃樹、槐樹、棗樹等,如滿族的崇柳和敬柳習俗,桃樹、桑樹等民間認為是可以避邪的靈物。而在眾多的植物信仰當中,在遼北山區最有特色的是人們對人參的信仰。俗語云“關東山,三件寶,人參、貂皮、鹿茸角”人參作為關東的寶物自然會有很多與此相關的信仰習俗。
人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多生長在深山叢林的背陰、椴漆樹下潤濕處,三四月開花,秋后結籽,果初青熟紅,每年農歷七月是果實成熟期,俗稱“亮紅頂子”這是人參在山林中最易被發現,最易采擷的時期。人參由于珍貴難得,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神奇之物,并加以神話化。又加上人參生長于深山老林當中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因而民間形成了很多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采參習俗,同時也有大量的神秘傳說,民間認為人參可以化作小孩、少女、老人等人形,人參汁可以延年益壽,吃了人參可以長生不老。進山采人參俗稱“放山”,采擷過程當中伴隨很多的信仰習俗和禁忌。采參去之前要講吉利,看到了大參要喊“棒槌”以鎮住人參的精靈,免得跑掉,還要拜山把頭等等。
人類學家認為宗教在人類的生活中有三種基本的功能,即生存功能、整合功能和認知功能。所謂的生存功能是指宗教的信仰彌補安慰人類在與自然的奮斗以求生存過程中所產生的挫折與憂慮心理。所謂整合的功能就是指借宗教的信仰,人類社群生活得更為和諧完美。所謂的認知功能是指宗教信仰維持人類認知過程的持續發展??梢哉f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宗教的三種功能各施其職,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科學的昌明,人類對自身的認知以及生存的斗爭越來越擺脫對宗教的依附,但是宗教的整合功能在當代社會越來越發揮著積極作用。宗教在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的今天,資源利用更加的充分,人們對資源不合理利用過程當中造成的環境污染使人們開始重視生態倫理。東方宗教和原始信仰以及生態運動對西方基督教的批判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倫理精神。
佛教的“心凈則佛土凈”“戒殺放生素食”“生活簡樸自然”“莊嚴人間凈土”等思想都是生態倫理精神的寶貴資源,對當今的生態環境問題一副對癥的良方。在遼北山區,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可以說都有信眾存在,我們田野調查中鐵嶺某某村,唐姓山民堂屋里掛著耶穌圖,香案上供著關公,女兒的脖子上掛著觀音玉。人們信教的初衷也并不是出于保護環境,只是在科學尚不能解決人們所面臨的所有困難的條件下,爭取更好的與環境互動,以能夠更好的利用環境,更好地生存下去的一種精神寄托,影響著人們對環境的理解和認知。
禁忌一種準宗教現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習俗與行為的綜合體現,所有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恪守、遵循著本群體固有的禁忌習俗。
遼北山區生態環境的險惡,生產條件的艱苦,且充滿風險和不測,眾多的俗信與禁忌應運而生。如人們在人參采集當中,各把頭之間分頭找參,各棍之間聯系,禁忌言聲。人們對狐、蛇的禁忌,還有遼北狩獵習俗當中,行獵時遇狼,多在山上獵取,如其逃入村中,要驅趕出村,俗信狼死處為絕地,故忌其死于村中。這是人們在狩獵習俗當中,由于經常受到野獸的襲擊所形成的禁忌習俗。遼北滿族對烏鴉和所羅竿的禁忌等,是順應人類生活環境的要求而產生的。這是化對抗、排斥為順應的良好方式,顯露出人們的生存智慧。它借助神靈或超自然的威力,實行自內心到外在行為的絕對控制。采取以神治人的方式,有時比以人治人的效果更明顯,更能征服人的思想,約束人的行為。因此,禁忌在融合人與自然的關系,維護生態平衡方面有著特殊的功效?!敖审w系盡管有其一切明顯的缺點,但卻是迄今所發現的唯一的社會約束和義務的體系?!北M管大量的禁忌是迷信的產物,但不管怎樣,它是順應歷史和當時人們生存心態的要求而出現的,而且以嚴厲有效的方式規定著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遼北山區人們的宗教信仰構成他們精神信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著人們的行為同時也在規約和改變著人們的實踐活動,使人們在與周圍環境的實踐承擔中不自覺完成了信念的承擔,同時也以信念的承擔規約和支撐人們的實踐承擔。
[1]韓雪峰.中國民俗大系—遼寧民俗[M]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2]江帆.生態民俗學[M]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3]靳恩全.鐵嶺歷史與文化[M] .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
[4]徐杰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M]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雷俊霞(1982—)女,漢族,河南淮陽人,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教師,民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旅游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