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黎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200000)
關于學位論文中對民族民間聲樂選題的思考
王 黎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20000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莽莽藝海中,有著豐厚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民族民間聲樂包括的面很廣,種類繁多,在高校的聲樂教學研究中對民族民間聲樂演唱風格的研究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對其挖掘整理研究的潛質和空間較大。為了更好地保護、繼承和發揚這些珍貴的民族民間聲樂資源,因此在高校聲樂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中,對民族民間聲樂演唱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但在高校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過程中,常常也會遇到一些較為糾結的問題,如很多民族民間音樂只在民間較小的地域演唱流傳,地域性的限制也限制了對其的研究,很少甚至沒有更多的研究文獻資料可查,無形中增加了對其研究的難度。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還有待我們到實地進行考察調研,并做針對性的采集整理等研究工作。
學位論文;民族聲樂;重要性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學位論文寫作是每個學生畢業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每位學生想選擇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研究的論文題目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選題的過程中不能只憑自己的興趣隨意選題,而應是緊密結合自身所學專業和學術背景,認真分析所選研究題目的可行性,并對國內外研究現狀作較為深入的調研,根據自身熟悉的語言,還要認真聽取指導教師的意見,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科學的選擇和確立我們的畢業論文題目。
聲樂學位論文的選題視角較為廣泛,無論是從中外聲樂演唱技巧與表演風格、中外歌劇與藝術歌曲作品分析,還是中外聲樂發展史研究、民族聲樂及理論研究等,均屬高校學位論文選題的范圍。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莽莽藝海中,有著豐厚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民族民間聲樂包括的面很廣,種類繁多,在高校的聲樂教學研究中對民族民間聲樂演唱風格的研究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對其挖掘整理研究的潛質和空間較大。為了更好地保護、繼承和發揚這些珍貴的民族民間聲樂資源,因此在高校聲樂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中,對民族民間聲樂演唱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但在高校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過程中,常常也會遇到一些較為糾結的問題,如很多民族民間音樂只在民間較小的地域演唱流傳,地域性的限制也限制了對其的研究,很少甚至沒有更多的研究文獻資料可查,無形中增加了對其研究的難度。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還有待我們到實地進行考察調研,并做針對性的采集整理等研究工作。
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包涵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和文化基因,在我們的音樂教學和研究中,讓學生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中建構科學規范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從民族民間音樂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演唱技巧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學位論文寫作中,研究者要對我國民族民間聲樂現狀有一個清醒客觀的認識,并要對所研究的領域做好實地調研.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豐富多樣,民族聲樂研究范圍較為廣泛,各民族民歌、創作民歌、曲藝說唱、戲曲,都是民族聲樂范疇,單從唱法上講,現已可為學院派民族唱法,民族民間唱法,地方曲藝說唱,地方戲曲等。就研究領域講,現今的學院派民族聲樂,以金鐵霖為領軍人物的一大批民族聲樂的教授、老師,他們把中國的民族聲樂推向了一個新的高點,他們借鑒西洋發聲方法的可取之處,結合我國民族唱法的特點,從民族唱法的發聲技巧,聲音特點,高難炫技,藝術性及當代新民歌的創作,都是重要的推動和發展,應當說,在中國民族聲樂發展歷史中應給他們記下這一筆,功不可沒。
民族民間唱法,既現今人們所說的原生態民歌唱法,原生態民歌唱法是指人民群眾干百年來在勞動、生活中集體創造的,真實地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通過口頭方式廣泛流傳的原始古樸自然和諧的民間演唱形式表現的聲樂藝術。它將生態還原于藝術,是最自然、最貼近人性的一種聲樂表現形態。它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勞動中創造的歌,與他們民族語言、生態環境與民族習俗惜惜相關,有著及大的地方特點,許多地區已把當地的民歌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筆者已看到有的地區做的很好很重視,建立了當地山歌館,但大部分地區不容樂觀。地方曲藝說唱有著極大的地域性,方言、樂器、場地是曲藝說唱藝術的一大特點,如今它的欣賞群體,演唱者及演出場地急劇萎縮,如何繼承保護開拓發展地方曲藝,在年輕人中有影響,吸引他們能喜歡欣賞,是我們當今的難題。戲曲、地方戲曲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一大支脈,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集音樂、戲劇、舞臺美術、表演(唱、念、做、打)于一身,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我國之國粹,大劇種保存的還好,一些地方小劇種已瀕臨滅絕,欣賞群體及生存狀況很不容樂觀,這些小戲種是隨它自生自滅還是加以保護傳承,也是我們研究的課題。
因此我們提倡在寫論文前期要對所研究對象的研究價值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調研和預測,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并做好實地調研,數據采集,為論證作好準備.
在學生選擇聲樂研究課題中,如對外國歌劇方面研究,學生資料欠缺,只能從網上和書中找到文字資料和影像資料,由于有著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很難研究的深入到位,有一定局限性。研究外國藝術歌曲,還是存在同樣問題。而學生研究自己所熟悉的我國民族音樂民歌、研究民族民間唱法,對我們民族音樂的發展,民族民間唱法的傳承,對民族音樂、民族民間唱法的保護都會起到積極作用。我們要記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是顛覆不破的真諦。記錄下我們民族民間音樂民歌,發展我們的民族聲樂,宏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是我們聲樂工作者的責任。
民族聲樂包括面廣、種類繁多,學生在選擇學位論文課題時要用研究者的頭腦,縱覽中外關于聲樂理論文獻,了解聲樂理論研究的前沿動向,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選擇即有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又新穎有創新的課題。在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中,選擇民族唱法進行研究,很有挖掘潛質與空間,有很多民間音樂只有很少甚至沒有參考文獻,急待我們去挖掘整理研究,我們研究了才更有意義。也極大的減少了學生研究與別人撞車和類同的幾率,減少了抄襲現象。學生在選擇課題時不要盲目貪大,要選題集中從點做起,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抓住重點要點創新點研究選題。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相對淺一些,可從一個點寫起,把一個點從各方面論證,寫清楚就行,或以調查報告形式來寫。而研究生碩士論文則要研究有一定深度和難度,把論點提出逐個論述分析研究,并通過論證得到結論。不管怎樣學生能對我們民間音樂民族民間唱法進行研究,對家鄉民間音樂感性趣是件好事,同時對弘揚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可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
在《中國民間音樂》中對“民歌”的定義是“各民族民間音樂生活中,由群體世代口頭傳唱并不斷加以提煉而成的一種具有變異特點、地域風貌的非專業音樂創作的音樂類型”。在民族聲樂學位論文寫作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大方面寫.
1.民歌的生存環境、人文環境及歷史人文環境的形成。可從社會調查入手,自然地理環境和歷史人文環境對音樂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地理環境對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化風貌的形成至關重要,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土壤,歷史人文環境是民族音樂沿襲傳承與發展的脈絡,可通過史料和出土文物的考證證明。
2.民歌的風格特征。民歌的藝術價值,民歌的文學語言、地方語言的特點分析,是民間唱法研究重要部分,是民歌的風格特點所在。民歌的種類,長期以來,人們在辛勤的勞動、樸素的生活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使民間歌曲形成了不同的藝術種類。其中很多民歌保持了當地人文習俗,摻入當地民族的文化元素,保持了當地文化的純粹性和民族文化的獨立個性。
3.民歌音樂分析。音調結構是在特定的音階調式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旋律構成原則。它從本質的方面反映出各民族各地區人們不同的音樂思維邏輯。民歌的音樂形態分析,包括旋律、曲式結構、節奏節拍、特色音型分析。
4.演唱形式與技巧分析。此部分通常是論文的重點,民歌的形式大致有三種:獨唱、對唱、合唱。除此之外,演唱形式也在這三種基本形式上進行了很多變形、加花,如集體對唱、齊唱、一唱眾和、幫腔、輪唱、坐唱、站唱、邊活動邊唱,伴隨舞蹈游戲唱,鑼鼓樂器伴奏唱,無伴奏獨唱等。演唱方法及演唱技巧特色分析,傳統民間唱法(原生態唱法),是在民間生活和勞動中形成,在自然中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是生理的本能,用氣息振動聲帶,如今歌者的演唱在不失傳統唱法基礎上,用入了適當方法,唱起來舒服,聽起來悅耳。但因各民族語言生活環境的不同,發聲特色有所不同,各民族音樂體系的不同,唱的環境不同,唱法也不一樣。
5.民歌與周邊民歌音樂的關系與比較。由于地理與淵源、人文的關系,民歌與周邊民歌有著相同與不同,從語言、音調、風格及演唱方法都有共性與個性。此部分很是亮點,也可就對比專門寫篇論文。
6.民歌生存狀態及保護與發展。這個問題幾乎研究民族民間音樂的都可碰到,不為樂觀,也更進一步證實我們的責任重大。
7.市場分析與調查。此部分也可專門寫篇學位論文。
綜上所述,對民族聲樂展開分析研究是很有研究價值的領域。學生容易實地采風深入調研,取得第一手資料,抱著對家鄉的熱愛和一份責任感,很容易產生研究興趣,從而寫出有研究價值能填補研究領域空白的好學位論文。
[1]張蘆菲.試論民族聲樂的學習與發展.《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15).
[2]張月月.談中國當代民族聲樂繼承與發展.《學問》2009(20).
[3]黃琦.對中國民族聲樂界定的思考[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62.
[4] 田聯韜.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上[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5] 程遠.從民族聲樂看語言創造的藝術美[J].麗水學院學報,20054.
王黎,女,上海大學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