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燕 (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校 225000)
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倪 燕 (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校 225000)
本文對當下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認為小學美術興趣在課堂上設計生動、活潑的場景為背景,以提高小學國畫興趣小組的教學質量。
小學美術;興趣小組;國畫;課程改革;教學
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小學美術課本該大放異彩,然而當下這門課在小學教學體系中變得越來越“雞肋”。在學生眼中美術課成了毫無新意、沉悶、乏味的副科。孩子們認為,小學美術課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業余課。
是的,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一般都是十分老舊得A、B、C三段式:A.老師范畫;B.學生依樣畫葫蘆臨摹;C.收作業打分。極其沉悶乏味。這樣的教學即使美術老師自己也覺得極其乏味,單調,當然就更不能引發學生得好奇,也就無從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所謂提高學生素質,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創新意識也只能是癡人夢話。如果小學美術繼續這種教學方式,說直白點那有這課不如沒有這課,這種授課方式的負面影響極大,直接扼殺學生對于美的興趣。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認為,為了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和創新能力,我們的課堂不妨做如下的嘗試:
眾所周知,客觀現實是人類想象的源泉。無論大人還是小孩,一切想象的內容都不是空中樓閣,其根源在現實和自然。一個剛出生就失明的盲人,不論其長多大,是不可能想象出繁花似錦,爭奇斗艷的自然;一個從沒有聽過世界聲音的聾子也無法享受和表現大自然奇妙的天籟之音。同樣,學生的繪畫創作和我們的美術教學如果離開了現實生活和自然環境,那繪畫世界必然沒有了生氣,沒有了活力,必然會暗淡乏味。多彩的現實生活和美妙的自然環境是孩子們畫畫的基礎,“藝術源于生活”就是這個意思。小學美術教學更應把眼光放到生活或與生活有關的方面,但是目前我們的小學美術教學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小學美術課堂還只是僅僅局限在課堂,或者說視野還在本本上。這樣審美視野狹窄、遠離了兒童的生活體驗,這樣的課當然不能吸引學生,學生的厭學情緒高漲。這樣的作品太過公式化,不能體現學生的生活感受。雖然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途徑,但教師如果一味地把學生圈在課堂,只是讓孩子們照著本本上的范畫臨摹,學生想象的翅膀就會被捆綁住,而得不到伸展。久而久之,其想象的生命力就會被慢慢地扼殺。所以,我們必須使我們的課堂走出教室的束縛,要把美術課活動變成學生對于身邊世界的自我探究,對于美好環境的自我體驗,這樣學生方能在興趣的激發下,在以自己作為活動主體的美術課中發展創作能力。美學家杜威所說:“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所持:“生活即教育”的觀點就是這個意思。當下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生活、活動空間很有限,因而更應該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活動和想象空間,尋找大自然中的美,去認識和探究生活中的美,讓小學美術教學不拘泥于課堂和課本,而是融入自然和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自己的感受畫出來,這種作品一定是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也一定是真實情感體現。這樣的作品也才是孩子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表達,這樣的作品才是孩子童眼中的純凈而質樸的世界的反映,也才能有鮮活的生命意識和勃勃生機。這樣才能揚起學生的學習信心,對美術課產生濃厚地學習興趣。
多媒體已經是各行各業最為普通的工具,在中小學教學中運用也是司空見慣的。多媒體教學,早已成為各科目課堂教學中一種再為尋常不過的教學模式,當然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已,小學美術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將傳統的知識與現代的技術相結合,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于樂的最好選擇。因為世界是紛繁復雜的,自然現象也是多種多樣的,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小學美術教學也不例外,所以在我們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涵蓋信息量大的特點,比如說我們再教學中可以把抽象的繪畫知識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轉化為具體的直觀形象,如名畫創作背景、創作思想、作畫步驟、技法語言等通過可視的視覺材料來栩栩如生地輔助說明、演示,從而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和直觀感受。這樣會通過聲音、形象以及立體的感知使其好奇之心和神秘之感得到解答,還可以在某些美術賞析課播放與畫作時代和氣氛相符的音樂背景,為學生創造一個既有形象又有聲響的動感的場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有穿越之感,這必將使學生更容易進入在藝術名作美的世界里。因而我認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只要多媒體運用得巧妙而又合理得當,必將能充分發揮出多媒體的特長,從視覺、聽覺上激發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學習美術課的興趣。這樣能讓孩子們都在充滿藝術情趣、充滿輕松和快樂的氛圍進行美術課的學習,不僅給學生以全新的輕松活潑的課堂環境,更使學生的審美認識和審美情感在寓教于樂的氣氛中得到提升。
記得有位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這樣一個觀點:“兒童只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作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我深以為然。國畫、油畫、版畫等等畫科的繪畫材料對于專業人士而言相對是固定的,比如國畫材料多為宣紙、墨汁、毛筆等,油畫材料一般用亞麻布松節油油畫顏料等。我們小學美術課只是激發學生對于美的認識和學習沒得表現的興趣,大可不必象專業人士那樣嚴肅,我們可以做這方面的變更,從而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潛能和創造意識的培養。比如說我們可允許學生用水粉顏料借鑒水粉畫的方法在宣紙上嘗試作畫,油畫棒、水彩紙等等材料都可以用來嘗試作畫。這樣,學生就會沿著自己的興趣在材料上有自己的選擇,就能大膽地嘗試,隨性隨心地進行以“我”為主的表現,從而激發其創造的欲望。然而對于創作失敗的學生不要給予批評,相反的要給予鼓勵與幫助,找出其作品中值得表揚的優點去表揚,這樣可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對美術創造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