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巴西世界杯的綠茵場上,幾個漢字頻繁地出現在觀眾們的眼中:“中國·英利,光伏入戶。”這是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第二次贊助世界杯,讓人不禁要感嘆英利的財大氣粗。無獨有偶,今年上映的美國大片《超驗駭客》中則出現了另一家“土豪”光伏企業的身影——“漢能控股”。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更是聯袂中國首富王健林亮相各大電視臺,大力宣傳光伏空調。而其他各種涉及太陽能概念的廣告更是隨處可見。
似乎,我國光伏行業的春天又回來了。
去年年底以來,隨著國家各種利好政策的出臺,我國光伏產業確實在迅速回暖。2013年,國內光伏發電實際新增裝機總量達到12.92吉瓦,全國22個主要省市區已累計并網741個大型光伏發電項目,資本市場也格外青睞光伏電站項目。2014年,國家又安排了14吉瓦的裝機總量,這將占到全球安裝總量的三分之一。巨大的裝機量意味著不斷擴展的光伏發電市場,也許我國光伏行業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盛宴。
但如今我國光伏行業的蓬勃之意卻讓筆者感到似曾相識:從2004年起,中國光伏行業也曾紅極一時,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企業的造福神話曾經人人稱羨,全國一半以上的城市都在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有一百多個城市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然而繁榮也帶來了危機,地方政府盲目扶持、產能重復建設、中小企業無序競爭……而歐美突如其來的“雙反”貿易大戰更是雪上加霜,我國光伏產業一下子滑入了深谷,曾經的巨頭尚德電力甚至轟然倒下。
深刻的教訓仍舊歷歷在目,也讓人隱隱擔憂復蘇的光伏產業步子是否邁得有些大也有些快。自2013年7月以來,我國政府新發布光伏行業政策近20條,在如此大力度的政策刺激下,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很難保持“淡定”,尤其是預期收益較為穩定的地面電站。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4年7月,上市公司公布的在建或擬建光伏電站項目至少10個,規模達1.1吉瓦。
今年5月,筆者走訪金川集團,在蘭州到金昌的這段路途上,最常看見的就是茫茫戈壁上一大片一大片的光伏電站。然而就在筆者為甘肅光伏產業的發展感到喜悅的時候,卻得知“2013年甘肅棄光電量約為3.03億千瓦時,棄光率約為13.78%”。“棄光限電”是西部光伏電站集中分布地區較為常見的現象。雖然國家加大了支持這些地區發展光伏產業的力度,裝機量大規模上升,但由于輸電能力和就地消納能力有限,新增發電量被白白放棄,無疑為以后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增添了很多風險。

在2014年的14吉瓦裝機總量中,有8吉瓦屬于分布式光伏電站。雖然全國各地都在大推特推分布式光伏發電,但畢竟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還只是剛剛起步,各種政策的細則也有待落實,人們對分布式光伏的認識也有限,僅僅只靠少量的示范項目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大的預期裝機量。
事實上,燒錢贊助世界杯的英利仍舊虧損,而曠日持久的“雙反”大戰也似乎“根本停不下來”,分布式發電的推廣仍舊困難重重,光伏的春天遠沒有真正降臨。輪番出臺的各項政策、補貼刺激著投資者的神經,還沒有完全從上一輪慘敗中緩過神來的光伏企業又開始摩拳擦掌,他們期待著新一輪的財富盛宴,認為光伏的“金太陽”又要升起。但潛在的風險值得政府和企業提高警惕,希望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對產業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時也能引導行業的有序發展,而投資者更要謹慎看待市場的容量,不要盲目地一擁而上,造成一種虛假的繁榮,曇花一現之后又是無窮無盡的寒冬。希望在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下,我國光伏行業能夠形成真正有活力的國內應用市場,從而也帶動上游原材料產業的發展,形成科學可持續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