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時間:2014年8月5日~8月23日
工信部發布2014年第二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其中稀土(氧化物)首次納入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當中,涉及28家稀土企業,總產能超過10萬噸,大約相當于我國實際稀土產能的三分之一。在歐盟、美國、日本同我國就稀土問題在WTO鬧得沸沸揚揚之際,工信部淘汰稀土產能的舉動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2014年8月7日,世貿組織上訴機構(WTO Appellate Body)駁回了中國就WTO稀土爭端案裁決提起的上訴。報告認為,中國對包括17種稀土原材料、鎢和鉬等施加的出口限制措施違規。
2014年8月18日,工信部公示第二批名單涉及十個產業,共132家企業。稀土行業首次“中槍”,包鋼稀土等下屬企業也赫然在列。

圖1 稀土行業產能過剩媒體關注度走勢
根據對近期公布的稀土事件的采集分析,監測期內,稀土行業產能過剩事件新聞和論壇輿情日走勢波動較大,呈波浪趨勢,如圖1。新聞輿情高峰在8月8日形成,當日“WTO終裁稀土案中國敗訴”的消息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當日轉載量達到了104條,論壇與貼吧也有對事件的廣泛討論。稀土行業在媒體之間形成了廣泛的關注度,而且熱度不減。新聞在8月19日再次達到高峰,此時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二批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成為輿論的焦點,因其首次提出了淘汰三分之一的稀土產能。
監測信息顯示,監測期內,微博輿情聲量走勢呈不規則的波浪狀,期間形成兩個輿情高點,其中8月9日的輿情高點成為本次輿情聲量的第一個高峰,單日微博輿情聲量達到了122條,主要對稀土爭端案敗訴進行討論;第二個峰點出現在8月19日公布淘汰落后產能之時,人們再次對稀土進行關注,如圖2。

圖2 微博輿情聲量日趨勢圖
對于工信部淘汰稀土行業過剩產能事件的原因,外界持不同的觀點,更多的媒體傾向于是WTO稀土敗訴的后果所致,也有人認為原因在于我國是為了繼續打擊稀土違法違規生產、加快推進稀土集團組建,當然對于中國稀土產業自身的問題也不可否認,如圖3。

圖3 外界對稀土產能過剩觀點分析圖
首先,決心之大,源于問題的嚴重性。我國對于這次打擊過剩產能的力度明顯加大,并對重點企業重點監督。我國是個資源大國,但反之也是個資源小國,長期的產能過剩會造成稀缺資源的浪費和產品的積壓,進而造成失業率上升等不良影響。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讓我們下更大的決心進行治理。
其次,治理固然重要,但預防更是不可或缺。如果國家能夠把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作為我國工業結構調整的一個契機,將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扶持先進產能的理念作為一個預防標準,很快就能實現重點行業的深度調整和產業升級,把產能過剩的挑戰轉化成機遇。
最后,眾多企業的產能過剩也引起了相關人士對我國資源利用的思考,不是單純的生產危機,而是生存危機。很多時候,我國企業發展第一影響因素是公司治理問題,但同時也有可能是企業資源的使用、平衡與延續問題。只有充分利用好資源,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