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工業生產的風險中,無論對政府還是企業,都應把安全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安全成本的投入,已是刻不容緩。在利益的天平上,我們需要為生命添加砝碼,不要總是把反思和悔恨留在事故發生之后。
鋁企業、粉塵、爆炸、死傷……近期以來,這些詞匯越發沖擊著鋁行業乃至社會上人們的神經。
2014年,有很多人會因為粉塵爆炸事故而對細小的粉塵重新認識。既8月2日江蘇中榮金屬制品公司(以下簡稱“中榮”)拋光車間發生鋁粉爆炸,至75人死亡,185人受傷后,8月6日,山西華澤鋁電有限公司再次發生粉塵爆炸,截止到8月7日已有4人死亡,多人受傷。
接踵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成為一些高危行業抹不去的記憶傷疤。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中鋁西南鋁業、富士康公司等國內多家知名企業開始組織“自查”,排除危險隱患,然而中榮和華澤鋁電的爆炸事故說明,安全意識缺失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悲痛之余,我們更要時刻記住,“安全”不止于口號,這是用遇難者的生命染紅的血色“警語”。
經過國務院“8·2”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調查組認定,此次事故為重大安全責任事故。行業專家定性為“打破世界鋁粉爆炸歷史紀錄”,昭示了事故的嚴重程度。
粉塵會引發爆炸?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質疑。
“粉塵爆炸其實跟汽油爆炸差不多,汽油是氣體分子揮發到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遇明火就爆炸;粉塵爆炸,是指非常細小的粉塵顆粒,擴散到空氣中,當累積到一定濃度時,也會像汽油一樣遇火爆炸。”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博士、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理事吳春平對記者說道。
目前已知的可能引起爆炸的粉塵有7類:金屬(如鋁粉、鎂粉);煤炭;糧食(如小麥、淀粉);飼料(如血粉、魚粉);農副產品(如棉花、煙草);林產品(如紙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鋁粉是一種可燃金屬,點燃的煙花之所以能釋放出明亮火焰,就是因為添加了鋁粉。在化學危險物品管理中,鋁粉被列為二級易燃物品。
被譽為“鋁加工活字典”的老專家王祝堂教授也解釋說,“鋁粉、鎂粉、鋁-鎂合金粉、碳粉屬易燃易爆物質,在制粉和保存過程中可發生遇明火爆炸,也可以發生自燃。中榮這一次爆炸顯然是明火引發的。粉塵爆炸是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急劇氧化燃燒,產生大量的熱和形成高壓的現象。”
發生事故的生產車間,是相對密閉的空間,濃度較高的粉塵遇到明火后極易爆炸,在爆炸的瞬間,熱量和壓力在幾十毫秒的時間內會引起連鎖反應,迅速擴散。爆炸后空氣中到處是燃燒的鋁粉顆粒,只要碰到人,就會附帶點燃人的衣服,從而引起人大面積灼傷。
據昆山有關政府機構的調查稱,中榮向包括通用在內的汽車制造商提供電鍍鋁合金輪轂,公司未能正確儲存危險物品,不具備適當的通風條件或粉塵清除系統,電器系統亦不符合要求,并且其工廠無視之前對于粉塵的警告,沒有安裝適當的消防安全設備,也沒有向工人提供相關安全培訓。
完全無視安全生產規程,毫無應有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千夫所指之下,我國拋光一線員工工作環境現狀被完完全全地暴露出來。
粉塵爆炸屬于工廠爆炸事故里最具危害的爆炸之一,其中,因安全生產和監管意識淡薄而致使各類粉塵遇明火爆燃,是普遍原因。
據新華社報道,2010年以來,全國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行業企業粉塵爆炸事故時有發生,引起了國家安監部門的重視。2011年5月,國家安監總局曾下發《進一步加強冶金等工商貿企業粉塵爆炸事故防范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造成粉塵爆炸事故的四方面原因:企業對粉塵作業安全管理不到位、作業現場通風除塵等安全設備不完善、作業人員缺乏相關的安全知識、監督管理工作存在漏洞等。

江蘇中榮金屬制品公司發生爆炸后的廠房
2012年8月,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再次印發通知,在全國深入開展鋁鎂制品機加工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治理。
“這些年,通知來了一籮筐,層層檢查也是家常便飯,但來人了做做樣子,過后還是老樣子,沒見企業真正有什么行動。”中榮企業員工也證實了這一點。
作為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粉塵防爆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國平對一再發生的粉塵爆炸事故感到遺憾。
“經過我們多年的努力,這方面的標準已經很多,包括一部粉塵防爆通用規程和若干具體行業的標準,連除塵器也有標準。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標準很多,但是執行得不好,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循這個標準。”徐國平說。
某媒體梳理國家安監總局多次事故通報后發現,造成粉塵爆炸事故的原因被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企業對粉塵作業危險性認識不足,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二是企業安全投入不足,作業現場通風、除塵、防火防爆等安全設備設施不完善;三是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力,作業人員缺乏相關的安全知識;四是部分地區對冶金等工商貿企業涉及粉塵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重視不夠,監督管理針對性不強,存在薄弱環節和漏洞等。
“這幾項其實都指向了對粉塵防爆危險性認識上的不足。很多企業覺得粉塵問題最多是對員工健康有影響,不會聯想到爆炸事故;企業的基層員工這種安全意識就更不足了,相關管理也不到位。”徐國平說。
粉塵爆炸由于性質較為特殊,因此救援方法也與普通火災爆炸有所不同,一旦發生爆炸就無法控制,因此做好預防工作尤為重要。專家介紹主要預防措施有:
第一是消除粉塵源。采用良好的除塵設施來控制廠房內的粉塵是首要的,可用的措施有封閉設備,通風排塵、抽風排塵或潤濕降塵等。除塵設備的風機應裝在清潔空氣一側。應注意易燃粉塵不能用電除塵設備,金屬粉塵不能用濕式除塵設備。設備啟動時應先開除塵設備,后開主機;停機時則正好相反,防止粉塵飛揚。粉塵車間各部位應平滑,盡量避免設置一些無關設施(如窗幕、門簾等)。管線等盡量不要穿越粉塵車間,宜在墻內鋪設,防止粉塵積聚,另外,在條件允許下,在粉塵車間噴霧狀水,在被粉碎的物質中增加水分也能促使粉塵沉降,防止形成粉塵云。此外,在車間內做好清潔工作,及時人工清掃,也是消除粉塵源的好方法。
第二是嚴格控制點火源。消除點火源是預防粉塵爆炸的最實用、最有效的措施。在常見點火源中,電火花、靜電、摩擦火花、明火、高溫物體表面、焊接切割火花等是引起粉塵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應高度重視。場所的電氣設備應嚴格按照《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安裝,達到整體防爆要求,盡量不安裝或少安裝易產生靜電、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并采取靜電接地保護措施。被粉碎的物質必須經過嚴格篩選,去石和吸鐵處理,以免雜質進入粉碎機內產生火花。
第三是采取可靠有效的防護措施。對于較小的粉碎裝置,可以增加其強度,并要考慮防止爆炸火焰通過連接處向外傳播。為減小爆炸的破壞性可設置泄壓裝置,如對車間采用輕質屋頂、墻體或增開門窗等。但應注意,泄壓裝置宜靠近易發生爆炸的部位,不要面向人員集中的場所和主要交通要道;為減少助燃氣體含量,在粉塵與助燃氣體混合氣中添加惰性氣體(如氮氣),減少氧含量,也是可行方法之一。
另外,企業在項目初期就要做相應的風險評估,例如對項目的工藝危害分析、針對具體操作的作業安全分析等,采取合理的技術和設計方案,從最大程度上減少風險、降低不利影響。
“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安全生產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擊穿的底線,這早已是社會共識。在利益的天平上,我們需要為生命添加砝碼,不要總是把反思和悔恨留在事故發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