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紹興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詞語搭配和錯誤分析歷來是中介語研究的熱點,將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近年來也開始受到關注。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以下簡稱CLEC)對錯誤進行賦碼,其中搭配錯誤被分為6類,分別為名—名、名—動、動—名、形—名、動—副和副—形搭配錯誤。
搭配錯誤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產出性錯誤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研究者們更多地關注動詞搭配錯誤而忽略名詞搭配錯誤。根據CLEC詞匯搭配的錯誤賦碼,名詞為中心詞結構的錯誤主要為名—名和形—名兩類,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基于CLEC分類的基礎,研究所針對的名詞搭配包括名詞為中心語的搭配結構(即名詞和修飾語搭配),修飾語可以指各類詞性(如名詞或形容詞),分詞結構,介詞短語,不定式結構,亦可是從句(如定語從句)。基于小型音體美專業主題寫作語料庫,對名詞為中心語的搭配結構錯誤進行分類,并分析其深層認知原因,以期從根本上引起學生關注,減少發生此類錯誤的幾率。
學生詞語運用成功與否,取決于他們是否構建圍繞主題、聯想和詞語搭配關系的詞語網絡[1]174-192。學習者所使用的詞叢絕大多數與語篇的內容直接相關[2]193-211。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主題寫作和主題寫作錯誤分析。研究圍繞《大學英語精讀教程(第三版)》單元主題,搜集本校音體美專業學生習作,建立主題寫作語料庫。
研究對象為某學院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2010級和2012級學生(音體美專業),共有音樂、藝術設計和紡織服裝3個系別8個班級的學生。作文命題圍繞《大學英語精讀(第三版)》預備級至第三冊單元主題。利用智能作文評閱系統搜集學生作文電子文本,建立紹興文理學院小型音體美專業主題寫作語料庫,作文1000余篇。由于篇幅有限,主要就“On Challenges”主題所涉及名詞搭配常見錯誤進行分析。此篇習作與大學英語第一冊課文“Sailing around the world”所涉及主題相關,要求學生分析人們面臨挑戰的不同態度,人們熱愛挑戰的原因,以及當今社會所面臨的挑戰。
范曄指出在學習搭配時,規律組以及規律加反例組對于目標詞的搭配特征掌握最好,而閱讀組的學習效果最差。[3]所以,本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為對錯誤進行歸類,并找出其中正確搭配的規律,并對比學生錯誤范例,希望通過規律和反例對比加強學生的注意。
二語寫作錯誤產生的首要原因是“轉換錯誤”、“母語干擾”(mother-tongue interference)和“語言轉換”[4]。在錯誤常現的二語寫作中,其心理過程是將母語轉換為目標語。而漢語的名詞搭配結構轉換為英語的名詞搭配結構時,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漢語的名詞結構傾向特點,而不符合英語的名詞結構。
以目的語——英語對應正確形式為分類標準,名詞為中心語的結構出現錯誤分兩類:名詞中心語錯誤和修飾語錯誤。
這種錯誤的典型表現形式為動詞詞組或句子取代名詞中心語,在目標語——英語中應該表現名詞性結構,通過名詞性從句、動名詞或名詞與定語從句搭配完成。而中介語中出現的是動詞形式或句子,沒有對應目標語中的名詞性結構。
在英語中只有名詞才能充當主語和賓語,而分析學生習作發現,很多賓語或主語由句子或動詞短語充當,應修改為名詞中心語加上定語從句的搭配結構,或動詞詞組變成動名詞結構,或句子改成相應的名詞性從句。
漢語往往取較高級的句法單位(尤其是句子),英語則采取較低級的句法單位(如詞或詞組)[5]。英語盡可能把意思濃縮在詞或詞組中表達,較少采用從句或句子。漢語具有動詞優勢,英語具有名詞優勢。名詞中心語錯誤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a. Goods rising prices with the time goes by, lead to some people can not make a living.①
b. 隨著時間流逝,物價上漲,讓人們無法生活。
c. As the time goes by, rise in prices leads to financial difficulty in people’s daily life.
例(1)中,“lead to”(導致)的賓語是個句子,不符合英語語法規則,c句中將其改成“financial difficulty in people’s daily life”符合英語表述簡潔化的特點。
(2) a. Try new things is a challenge.
b. 嘗試新事物是個挑戰。
c. Trying new things is a challenge.
例(2)a中的“try new things”是個動詞短語,不能作主語,需要改成動名詞“trying new things”才符合主語語法要求。
(3) a.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 is a challenge.
b.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挑戰。
c. It is a challenge that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
例(3)a中的“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是一個句子,需要加上連詞變成主語從句才符合英語語法要求,如例(3)c。
研究所涉的名詞搭配主要為名詞為中心語的搭配結構(即名詞和修飾語搭配),修飾語可以指各類詞性(如名詞或形容詞),分詞結構,介詞短語,不定式結構,亦可是從句(如定語從句)。其中,修飾語產生的錯誤包括下列五類:修飾語位置不當,修飾語詞性不當,修飾語與被修飾名詞之間缺少連接詞,多個修飾語之間省略連接詞,修飾語與名詞搭配不當。
在中介語中,許多修飾語位于名詞中心詞之前,位置不當,這是由于中英文在修飾語位置方面的差異造成的。英漢修飾語在名詞詞組的位置是不同的。漢語無形態變化,只有靠語序來表示各種語法關系。因此,其修飾語不論空間長短、結構成分繁簡、復雜程度大小,一般都置于名詞中心語前面,表現為邏輯思維的自然順序。而英語修飾語除單個形容詞外,一般都置于各詞中心語后,主要是通過英語中獨特的定語從句、分詞短語、介詞短語、不定式結構等來做到[6]212。
(4) a. Now people are facing working, learning, physical, mental and so on challenges.
b.現在人們面臨著來自工作和學習的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
c. Now people are faced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challenges from work and study.
例(4)a的錯誤應改成介詞短語作修飾語后置,如例(4)c。
此類錯誤暴露了學生對英語詞匯詞性信息的忽視,不能準確根據中心語語義和語法屬性選擇適當詞性修飾。這種能力的不足與漢語母語的負遷移有相當關系。從修改方式上可細分為以下幾類:
1.形容詞作修飾語
(5) a. Challenge means to do impossible things by yourself efforts and the key to success.
b. 挑戰意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不可能的事情,是成功的關鍵。
c. Challenges mean to do impossible things by your own effort, which is the key to success.
例(5)a中,“yourself”不能作定語,需要使用“your own”作定語。
(6) a. Earth’s health condi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bad.
b.地球的健康狀況越來越糟糕。
c.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f the earth i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
例(6)a中,所有格不能用在無生命的主體中,因而只能使用of 引導的介詞短語。而且例(6)a中使用的比喻“health”在注重抽象和理性的英語中屬于錯誤表達,應該改成例(6)c中的“environmental”。
2.名詞所有格作修飾語
(7)a. We know challenges will improve people activities.
b.我們知道挑戰可以改善人們的活動。
c. We know challenges will improve people’s activities.
3.不定式結構作修飾語
(8) a. What are the criteria for measuring success on earth Power Money Or fame?
b.什么是衡量成功的標準?權利?金錢?名譽?
c. What is the criterion to measure success on earth Power Money Or fame?
例(8)中,“衡量成功”這一定語應該使用動詞不定式結構后置來表達,如例(8)c。
4.分詞作修飾語
例(9) a. Today English become must learn subject.
b.今天英語成為必學科目。
c. Today English becomes a required course.
例(9)a中,動詞不可以直接作定語修飾名詞,因此這里必修科目應該改成分詞作修飾語。
5.名詞作修飾語
當動詞具備其相應的抽象名詞時,應使用其相應抽象名詞而非動名詞。
(10)a. Accepting challenges is a process of self-improving and self-realizing.
b.接受挑戰是自我提高,自我實現的過程。
c.Accepting challenges is a process of self-improvement and self-realization.
錯誤類型主要表現為中心語為名詞的定語從句缺乏連接詞。在漢語中沒有定語從句連接詞這類語法現象,因此學生容易受漢語的影響直接表現出邏輯思維的自然順序,省略連接詞。
(11) a.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need us to conquer.
b.有許多挑戰需要我們克服。
c. 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which need us to conquer.
(12) a. This is challenges power. Exciting,nervous and stimulus.
b.這是挑戰的力量,這種力量是興奮的、緊張的、刺激的。
c. This is the power of challenge, which is exciting, nervous, stimulus.
(13) a. In the huge populous country, someone must conquer another people.
b.在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必需戰勝他人獲得職位。
c. In the huge and populous country, we need to win the competition against other people to get a post.
此種錯誤的出現是由于學生根據中文的修飾語直接翻譯造成的。修飾語與名詞中心詞在漢語語義上合適,而在英語語義層面不合適。
(14) a. I have a dream that I want to become a outstanding clothing designer.
b.我有個夢想,我想成為杰出的時裝設計師。
c. I have a dream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fashion designer.
例(14)中,“時裝設計師”在英語中固定的搭配是“fashion designer”,而不是“clothing designer”。
(15) a. Challenges can come true one’s long-standing dream.
b.挑戰可以實現個人長久以來的夢想。
c. Challenges can realize one’s long-cherished dream.
例(15)中“長久以來的夢想”在英語中固定搭配是“long-cherished dream”,而非“long standing”。
(16) a. In fact there are many works are idle, such as cleaner and dishwasher.
b.實際上有很多工作空缺,如清潔工和洗碗工。
c. In fact there are many job vacancies, such as cleaner and dishwasher.
例(16)中修飾語“idle”是“空閑”的意思,不能與“job”在語義上形成適當的搭配關系,換成“job vacancies”比較合適。
顧玉蓮對于形容詞與名詞的搭配錯誤從語法和語義兩個層面分類。[7]她的分類觀點實際揭示以上名詞性結構搭配產生錯誤的認知原因,即語法和語義兩個層面上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從以上錯誤具體分析可以看出,某學院音體美專業學生英語水平亟待提高,所犯錯誤中,除修飾語與名詞搭配不當屬于英漢語義層面差異的原因外,其余均為英漢語法層面的差異。
基于小型音體美專業主題寫作語料庫分析表明,在英語中分詞短語、不定式結構作名詞修飾語的情況較多,而在學生習作中這種修飾出現較少,說明學生對于漢語中沒有的英語中獨特的語法結構掌握不佳。定語從句缺少連接詞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定語從句連接詞也屬于英語中獨有結構。而修飾語的詞性選擇上也頻出差錯,說明學生詞性意識薄弱。這些都是由于漢語獨特的修飾結構產生的影響。從以上錯誤具體分析可以看出,某學院音體美專業學生英語水平亟待提高,教學中應該針對以上錯誤進行重點講解,并且啟發學生利用英文的語義表達習慣和特殊語法結構進行名詞詞組修飾。
注釋:
①所有例句中a為學生習作原句,b為中文表達,c為修改后的英文表達。
參考文獻:
[1] 李文中.基于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的主題詞研究[C]//楊惠中,桂詩春,楊達復.基于CLEC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分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 濮建忠.詞塊與英語學習[C]//楊惠中,桂詩春,楊達復.基于CLEC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分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 范燁.注意在二語動名詞搭配習得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3):170-177.
[4] 李漢強.英漢對比分析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4):155-157.
[5] 王寅.英漢語言宏觀結構區別特征(續)[J].外國語,1992(5):25-28.
[6] 蔡基剛.英漢寫作對比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7] 顧玉蓮.中國學生英語形容詞與名詞搭配錯誤類型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