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龍,廖 康,劉曼曼,趙世榮,賈 楊,王玉蓉,孫 琪
(新疆農業大學 特色果樹研究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庫爾勒香梨是新疆重要的特色果樹之一,已有1 4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分布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阿克蘇等地[1-2],是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果樹之一。當前梨園的土壤管理方式多為清耕或間作制,長期的清耕管理容易造成土壤貧瘠,肥力退化,水土流失,嚴重影響樹體生長和果實品質。對果園土壤進行科學管理,才能保證果樹持續優質豐產。目前,在地面覆蓋保水技術方面,常用的覆蓋材料主要有砂石、生草、秸稈、塑料薄膜等。王玉娟[3]研究表明覆草下的油茶長勢良好,新梢長度高于對照,陳清西[4]等研究表明生草可促進龍眼樹生長,曹基武[5]認為覆苔蘚對南方紅豆杉苗木生長有利,劉蝴蝶[6]和趙春磊[7]認為生草可以提高蘋果和黃金梨的果實產量和品質,尹曉寧[8]認為覆草和覆玉米桿可以提高蘋果的單果質量,左繼林[9]認為覆地膜有利于油茶果徑和果高的生長,張坤[10]和劉建新[11]認為覆蓋地膜和覆草可以提高蘋果的產量和品質,還未見有關覆遮陽網和覆無紡布的研究報道。本試驗通過設置生草、覆草、覆地膜(覆膜)、覆遮陽網(覆網)、覆無紡布(覆布)、清耕6種土壤管理方式,測定了不同處理下庫爾勒香梨的生長特性、果樹產量和果實品質,旨在摸清覆蓋對香梨樹體生長發育、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為庫爾勒香梨園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位于新疆輪臺縣國家果樹資源圃。輪臺縣地處天山南麓東端,塔里木盆地北緣,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全年以晴天為主,年平均氣溫為10.6 ℃,≥10 ℃的積溫4 038.5 ℃,年平均降水量52 mm,年蒸發量2 072 mm,年日照2 783 h,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577.6 kJ·cm-2,無霜期188 d左右。空氣干燥,春季升溫快而不穩,秋季降溫過快,土層屬灌淤土和草鹽土[12]。
試驗于2013年4月進行,選取樹齡為26 a的梨樹,株行距為5.0 m×6.0 m,于4月初設置生草、覆草、覆地膜(覆膜)、覆遮陽網(覆網)、覆無紡布(覆布)、清耕共6個覆蓋處理,其中清耕為對照。每個處理的面積為600 m2左右,所有試驗小區的其它管理與平常的生產管理方式相同,全園采用井水畦灌方式進行灌溉。每個小區各選取5株樹勢中庸、長勢一般的樹作為試驗株并進行標記。
(1) 生草處理:采用自然生草法主要以藜和稗子為主,當草長到一定高度后刈割,控制草的高度在20 cm以下。
(2) 覆草處理:對試驗地進行淺翻,再對本小區用玉米秸稈覆蓋,厚度為20 cm左右。
(3) 清耕處理:對試驗地先進行淺翻到無雜草狀態,除草次數根據生產需要確定。
(4) 覆膜處理:對試驗地先進行淺翻,再對小區的行間進行覆地膜(白色,寬1.4 m、厚0.008 mm)處理,膜距離樹盤約30 cm,膜與膜之間留30 cm的空間。
(5) 覆遮陽網處理:對試驗地先進行淺翻,再對本小區用遮陽網覆蓋。(黑色,透光率14.52%)。
(6) 覆無紡布處理:對試驗地先進行淺翻,再對本小區用無紡布覆蓋(黑色、透光率6.41%)處理。
4月初,分別在試驗樹樹冠的東、南、西、北、頂5個方向各選取4條新梢進行標記并測量長度,在6月中旬新梢停止生長后,用鋼尺量出新梢的生長長度,計算出各處理新梢的平均生長量。
8月中旬葉幕形成后,在每棵試驗株的樹冠外圍各選區100片具有代表性的功能葉片,采用電子天平(0.01 g)對葉片進行稱量,采用“SPAD-502葉綠素儀” 測定葉片葉綠素的含量,分別計算出各處理小區的平均百葉質量和葉綠素含量。
9月4日,在各處理小區選取3株試驗樹,每株樹進行全樹摘果后,準確地稱取質量,測得單株平均產量后折算成每公頃產量。對采下的果實根據單果質量的大小進行分級:等外果,小于80 g;二級果,80~100 g;一級果,100~120 g;特級果,大于120 g。
在每株樹冠的中部沿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摘取4個果實,將各處理的果實混合,作好標記,當天對果實品質進行測定。用電子天平測定單果質量,采用斐林法測定總糖含量,用NaOH滴定法測定可滴定酸,用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用WYT-4型手持糖量計測定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含量,用GY-1型果實硬度計測定去皮果實的硬度。
通過對各覆蓋處理梨樹新梢和葉片的生長初期和穩定期的測定,計算出各處理的平均生長量,如表1所示。生草、覆布、覆草、覆膜、覆網和清耕處理后葉片的百葉質量分別為227.17、207.33、206.00、202.00、209.00和 173.00 g, 與清耕相比,各處理均極顯著地提高了葉片的百葉質量。與清耕相比,覆草和覆膜降低了葉片的葉綠素含量,未達到顯著水平;覆網、生草和覆布提高了葉片的葉綠素含量,生草到達極顯著水平。按各處理的新梢生長量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覆草、覆膜、清耕、覆網、生草、覆布,與清耕相比,覆草極顯著地提高了新梢生長量,生草和覆布極顯著降低了新梢的生長量。
將所有試驗樹上的果實全部采下,稱取質量后統計各處理的平均單株產量,并對各處理的果實進行分級,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覆草、覆膜、清耕、覆網、生草和覆布的單株產量 分 別 為 70.00、67.17、61.80、70.03、84.17和76.60 kg,各處理均提高了單株產量且到達了極顯著水平。與清耕對比,各處理均極顯著提高了脫萼果率,覆網和生草的脫萼果率分別53.20%和56.60%,生草和覆布顯著提高了特級果率,生草達到極顯著水平,覆膜極顯著降低了特級果率,覆網和覆草無顯著性差異。覆膜顯著提高了一級果率,覆網、生草和覆布極顯著提高了一級果率。覆草、覆網、清耕、覆布、覆膜和生草的二級果率 分 別 是35.70%、34.55%、28.15%、24.95%、24.75%和15.40%,生草極顯著降低了二級果率,覆網和覆草極顯著提高了二級果率。

表1 不同材料覆蓋處理對庫爾勒香梨樹新梢生長的影響?Table 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vering materials on new shoot growth of Korla fragrant pear tree

表2 不同材料覆蓋處理對庫爾勒香梨產量的影響Table 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vering materials on fruit yield of Korla fragrant pear
將各個處理的供試樹上東、南、西、北4個方向的16個果實進行果實品質測定,并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與清耕對比,各處理均降低了總糖含量,覆草和覆膜顯著降低了總糖的含量;覆網極顯著降低了總糖的含量;覆草、覆膜和覆布提高了可滴定酸的含量,其中覆草達到顯著水平,生草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覆膜、覆網、生草和覆布均降低了維生素C的含量,覆布達到顯著水平,覆膜、覆網和生草達到極顯著水平;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以清耕最大,12.62%、13.92%、14.46%、12.65%、14.33% 和 13.01%,各處理均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覆草、覆膜、覆網和覆布達到極顯著水平;5個處理的果實硬度與清耕相比存在一定差異,覆草和覆網極顯著提高了果實硬度;5個處理與清耕相比除覆網的果形指數存在顯著差異外,其余4個處理均無顯著差異;6個處理中覆草的單果質量最大,各處理后的單果質量按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覆草、生草、清耕、覆膜、覆布、覆網。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對果園的生態效應、果園土壤的理化性狀有著較大的影響,果園進行生草和覆蓋后,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增強土壤保水保肥保溫能力[13-14],形成了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的小氣候生態環境,從而改善了梨果實的外觀和內在品質。本研究表明各處理均提高了葉片質量、除覆草和覆膜葉片葉綠素含量比清耕略低,其余處理均顯著提高了葉片的綠素含量,各處理對新梢生長量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覆草極顯著促進了新梢的生長這與劉建新[11]果園覆草后促進了果樹的生長發育的研究結果一致。各處理均極顯著提高了單株產量,這與陳新燕[15]、何炎森[16]、李國懷[17]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脫萼果的比率較清耕有極顯著的提高,除覆膜外各處理均提高了大果的比率。不同處理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和維生素C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可滴定酸有所提高,較清耕相比果實的內在品質有所降低,這與劉建新[11]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是因為產量和大果比率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導致果實水分增加而引起的。根據國家標準GB/T10650-89對鮮梨主要理化指標的規定:庫爾勒香梨的果實硬度為5.5~7.5 kg·cm-2,本試驗中,覆草、覆膜、清耕、覆網、生草和覆布的果實硬度分別為7.0、6.6、6.7、7.3、6.7、6.8 kg·cm-2,各處理的果形指數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為覆膜、清耕、生草、覆草、覆布、覆網,與清耕相比覆網極顯著降低了單果質量,其它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本試驗為1年的數據,覆蓋僅為1個生長季,而花芽分化是上年進行的,其可靠性尚需進一步驗證。

表3 不同材料覆蓋處理對庫爾勒香梨果實品質的影響Table 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vering materials on fruit quality of Kolar fragrant pear
生草和覆蓋有效的提高了葉片質量,生草極顯著提高了葉片的葉綠素含量,覆草處理加快了新梢生長,各處理均能提高脫萼果、特級和一級果比率,對果實的外觀品質有一定的改善,但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和維生素C的含量,提高了可滴定酸的含量,覆蓋和生草均極顯著提高了果實產量,分別為生草>覆布>覆網>覆草>覆膜>清耕,但各處理與清耕相比果實的內在品質有所降低。
[1] 馬建江,宋 文.巴州庫爾勒香梨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J].山西果樹,1996,(4):7-9.
[2] 高啟明,李 疆,李 陽.庫爾勒香梨研究進展[J].經濟林研究,2005,(1):79-82.
[3] 王玉娟,陳永忠,王湘南,等.稻草覆蓋對油茶幼林林地土壤溫度及新梢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2009,27(2):49-52.
[4] 陳清西,廖鏡思,鄭國華,等.果園生草對幼齡龍眼園土壤肥力和樹體生長的影響[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1996,25(4):429-432.
[5] 曹基武,劉春林,吳 毅,等.不同處理方法對南方紅豆杉苗木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33(10):10-14.
[6] 劉蝴蝶,郝淑英,曹 琴,等.生草覆蓋對果園土壤養分、果實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土壤通報,2003,34(3):184-186.
[7] 趙春磊,趙之峰,公慶黨,等.生草方法對土壤環境條件及黃金梨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落葉果樹,2006(4):10-11.
[8] 尹曉林,馬 明,張 坤,等.不同覆蓋條件對隴東旱塬蘋果園土壤水分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 2012, 30(1):34-39.
[9] 左繼林,王玉娟,龔 春,等.高產油茶夏旱期不同措施對其果形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32(4):16-20.
[10] 張 坤,王發林,劉小勇.等.地面覆蓋對果園土壤水熱分布和果實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0,19(11):125-130.
[11] 劉建新.覆草對果園土壤肥力及蘋果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4,22(1):102-105.
[12] 晁 海,張大海,徐 林,等.杏棉間作系統小氣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7,30(1):35-39.
[13] 趙建民,趙 峰.旱地蘋果園土壤管理制度的探討[J].果樹科學,1995,12(1):32-34.
[14] 王淑媛.果園生草制的研究[J].北方果樹,1991(3):34-38.
[15] 陳新燕,孫 霞,蔣平安,等.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對庫爾勒香梨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 2012, 18(3):106-109.
[16] 何炎森,翁錦周,李瑞美,等.自然生草覆蓋對琯溪蜜柚果園土壤養分和果實產量的影響[J].亞熱帶農業研究,2005,1(4):46-48.
[17] 李國懷,章文才.生草栽培對柑桔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浙江柑桔,1997,1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