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勇PENG Da-yong
(濟南軍區海軍工程指揮部,青島 266031)
(Naval Engineering Headquarters of the Ji'nan Military Region,Qingdao 266031,China)
一個建設項目在實施階段的目標往往是高質量、短工期、低造價,這是項目建設的最理想目標,也是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雙方均想達到的最終目的。
要想同時達到高質量、短工期、低造價這一目標往往是很難實現的,因為這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而又相互矛盾的統一體,其中任何一個指標的變化都必須引起另外兩個指標的變化,并受到它們的影響和制約。強調造價和質量,工期就不能要求過苛;強調造價和工期,質量就不能要求過苛;強調質量和工期,造價就不能要求太低。一個質量要求很高的項目,必定在工期和造價上不能達到最優;如果要求最短工期,在造價和質量上勢必有所犧牲;同時,如果造價要求壓倒最低,則在工期和質量上不可能達到最佳,怎樣明確這些相互制約的矛盾,使之達到統一的理想目標,這就需要在建設項目目標實施的開始,先對該項目的性質、性能進行綜合研究,分析哪一指標是主要控制指標,抓主帶次,使之達到高質量、短工期、低造價的目的。
縮短工程建設工期是提高工程建設投資效果的重要途徑,它的作用表現在:
①使在建生產項目早日竣工投產,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按目前全國生產性基本建設的規模估計,如果我國在建生產性項目建設的工期縮短一年,國民經濟就能增加收入約100 億元,同時還能吸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就業人員,對某些具有緊迫時效性的工程項目(例如防洪大壩等)來說,縮短建設工期,贏得建設時間,往往會成為頭等重要的事,也會帶來不可估計的經濟效益。②減少在建工程的自然磨損和無形磨損。設備和建筑工程不論是否使用,都會因風吹、日曬、雨淋等引起自然磨損,而且越閑置損耗越嚴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設備的無形磨損也越來越突出,效能更高設備的出現,常常使原有設備不經濟,造成設備使用期限的縮短,在生產性建設項目確定時,原進設備及生產線,由于施工工期較長,在交付使用時卻可能變成落后設備,原定生產產品可能成為落后產品或滯銷產品,如能縮短工期,則可使工藝設備提前進入生產,從而有利于企業發揮其生產產品的優勢,盡快創造其經濟效益。③減少建設資金的銀行貸款利息,有利于建設成本的減低。④使承包施工企業相對減低成本,如減低在職職工的基本工資支出、管理費用的開支、租賃設備及周轉工具的費用,按時提取的固定資產拆舊,并減少了施工企業流動資金的利用,加快流動資金的周轉,以達到費用的減低,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工程質量是指竣工的工程應達到設計圖紙的技術要求,符合國家規范和標準的要求,工程質量標準是從工程的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經濟型五個方面綜合考慮的,在工程建設中,質量合乎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和交付使用,才能發揮投資效果,質量高的工程項目在交付使用后,能產生一種廣泛的社會影響,并能給社會帶來極大宏觀效益,質量好的工程項目能延長大修周期,減少維修、保養、材料、能源耗費等費用,從而減低產品成本,使建設單位獲得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
創建一個高質量的優質工程,對施工單位來講,既可獲得無形的社會效益,又可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一個高質快速的工程建設,提高施工單位在建設市場的信譽和地位,增強其競爭能力,對招攬工程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而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優質優價政策上。
建筑工程施工按質論價,優質優價是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產品價值形成的理論,質量是使用價值的尺度,商品的使用價值(數量方面和質量方面)反映了社會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于建筑產品生產的特殊性和價值形成的復雜性,決定了建筑產品是一種契約型商品,其價格是通過編制施工圖預算,由工程項目業主和工程項目的施工企業根據建筑市場供求關系雙向選擇確定的,并以合同的方式對雙方利益、責權和義務進行約定,就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的關系而言,在客觀上必然形成建筑產品質量和建筑產品的價格對等統一,這就是價值規律的要求。
這種按質論價的做法,對建設用戶來說,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建筑產品質量高,帶來使用成本,維修成本減少,發揮效益時間長,并能確保用戶的安全和健康,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質量等級標準,有的用戶愿意多花點錢,求得可靠、安全、使用經濟、美觀實用的建筑產品。其次,對施工單位來說,按質論價優質優價更是施工企業的要求,通過加倍勞動,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建筑產品,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同時獲得相應的物質報酬。
從以上分析看出,短工期、高質量完全符合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意愿,也適應新形勢下的生產建設目的,怎樣才能切實做到在保證短工期、高質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減低工程造價,這就需要承建施工的企業制定先進的施工方案、施工組織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正確處理成本與工期,成本與質量的辯證統一關系,實現有計劃、有節奏的施工建設,提高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主要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3.1 合理組織均衡施工,科學地處理好工期與工程造價之間的關系,力求平衡有節奏地進行建設,在保證合同工期的前提下,力求節約施工費用,并做到:①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臨時設施及各種費用支出。②合理使用施工機械設備、周轉材料和工具,合理安排施工進度計劃,做好施工網絡計劃,提高施工機械和工具利用率。③在勞動力的配備上科學合理地配備,注意工種與工序的穿叉作業。④在采用施工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提高時空利用率。⑤在采用施工新技術時,防止脫離實際采用過高的標準,特別注意其先進性、適應性和經濟性相適應,做到投資省、效益高。
3.2 保證工程質量,減低工程成本,合理控制施工造價。施工企業應保證工程達到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提出多種施工方案,從技術和經濟上進行對比分析,從中選定最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最優方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在對工程進行功能分析,對材料進行性能分析的基礎上,力求用價格低的材料代替價格高的材料。②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力求以最少的機械消耗和人力消耗完成施工任務。③想方設法減少和避免無效管理和無效勞動,把減低工程造價滲透到每一處施工管理環節中。④努力減低質量成本,從每個工序,每個分部分項入手,層層把關,嚴格按照規范和操作規程辦事,就可以避免內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的發生,杜絕或減少廢品損失費、返修費、復檢費、停工損失費等支出,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減低工程造價。
綜上所述,工程質量、工期與工程造價之間是相互制約又相互矛盾的關系,決定了每一項工程建設的實施階段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科學的組織建設,正確處理工程工期、質量和工程造價之間的辨證統一關系,努力提高工程建設的綜合經濟效益,力爭達到高質量、短工期、低造價這一理想目標,使之符合國家利益、符合人民利益、符合生產建設目的、符合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均想達到的最終目的。
[1]劉琪佳.工期影響對造價成本控制的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0(08).
[2]秦峰.淺析提高工程質量的措施[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04).
[3]范國慶.淺析工程項目管理的經濟效益評價[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