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華MA Li-hua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東龐礦,邢臺 054201)
(Jizhong Energy Resources Co.,Ltd.Dongpang Mine,Xingtai 054201,China)
國家發改委2012 年12 月20 日發布《特殊和稀缺煤類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對我國特殊煤礦礦產資源做出了詳細規定。東龐礦煤類為肥煤(FM)及1/3 焦煤(1/3JM),為《規定》的特殊和稀缺煤類,為提高資源回收率,東龐礦制定了《東龐礦關于合理開采煤炭資源提高回收率的考核辦法》,從設計、管理、監督三道關口,對頂底煤,三角煤回收等情況嚴格獎懲,像珍惜糧食一樣珍惜煤炭資源。東龐礦在提高資源回收率方面所采取的對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1.1 回收底分層煤 2612 位于東龐礦六采區2 號煤分叉區,上分層平均煤厚3.0 米,下分層平均煤厚1.5 米,中間有1.5-2 米的夾矸,而東龐礦用的支架只有5.0 米,沿用5.0 米支架會導致下分層煤的丟失,為了提高資源回收率,東龐礦創新使用全國首例6.5 米支架,在2612 工作面使用成功,對開采煤層分叉區煤炭資源開采提供寶貴經驗。
1.2 加強地質分析研究,擴幫回收階段煤柱 為了多回收煤炭資源,技術部門通過調查2612 上部2610 工作面的富水情況,瓦斯含量,階段寬度等地質情況,想方設法回收這兩個工作面之間5 米的階段煤柱,2612 上巷采用“帶采”工藝,回收階段煤柱,帶采寬度最大8 米,平均帶采3米以上,工作面每推進一米,多回收煤炭資源25 噸,減少煤炭損失,提高了采區回采率。
1.3 優化設計,最大限度回收邊角煤 首先從綜采工作面設計源頭入手,利用三維地震勘探,電法等先進技術手段,查清地質、水文條件,在綜合勘探成果的基礎上,設計時盡量縮小工作面與斷層之間的煤柱距離,最大限度的降低設計損失,在生產過程中采用調采、續架、撤架等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減少煤柱損失量,增加工作面儲量,提高資源回收率。
1.4 在工作面實施全煤厚掘進技術 為提高資源回收率,我礦引進了掘錨一體機,準備在21016 皮帶巷進行大斷面全煤厚掘進試驗,為工作面回收端底三角煤創造條件。
2.1 加強技術管理,認真執行規章制度 為了加強資源回收管理,東龐礦制定了《關于合理開采煤炭資源提高回收率考核辦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并考核,把儲量管理、資源回收管理、資源損失情況、煤厚探測、回采率統計等各項工作責任,分別落實到職能部門和責任人,使各環節職責明確、無法相互推諉。同時,以加強現場管理為手段,在考核采區產量和煤質的同時,制定了嚴格的獎懲措施,對頂底煤回收情況現場驗收加倍獎罰,增強了職工的積極性。
2.2 狠抓現場管理是提高回收率的有效措施 堅持“惜煤如金,顆粒歸倉”強化“根本在設計,細節在現場”的資源回收管理新理念。有專業人員進行資源儲量及三量管理工作,對礦井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資源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在日常生產中嚴格執行工作面煤炭回收管理考核制度,工作面回采時必須跟頂、跟底,加強工作面上下巷底煤、機頭機尾三角煤以及俘煤的回收考核,使東龐礦資源回收方面始終保持較高水平。
隨著礦井開采強度的增加,煤炭資源可采儲量減少,因此,提高資源回收率,延長礦井壽命,回收邊角煤也是東龐礦一項重點工作。由于在建礦開采初期,工作面正規布置方式留下一部分邊角煤,二是受斷層和地質構造影響,不能布置正規工作面留下一部分邊角煤。從2009 年開始,東龐礦始終有一個工作面對這部分煤炭資源進行回采,截止2013 年底,累計回采邊角煤67 萬噸,減少了邊角煤的損失,提高了資源回收率。東龐礦的煤種好,附加值高,市場價格高,我們的職責就是采好、用好。在生產實際中,我們卡住設計、管路、監督三道關口,使得東龐礦近幾年的采區回采率始終保持在90%左右,真正做到像珍惜糧食一樣珍惜煤炭資源。
[1]楊孟達.煤礦地質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吳桁,傅雪梅.淮南礦業集團技術創新與提高資源回收率分析[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8(6):125-127.
[3]王興富.煤炭資源合理回收的關鍵是科技創新和精細化管理[J].煤炭技術,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