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梅

【摘 要】“綠色收視率”是一個欄目、頻道乃至電視臺樹立獨特品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它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健康、更有意義的節目,寓教于樂,培養觀眾的積極收視習慣,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欣賞水平。而《第一時間》欄目以公益活動打造“綠色收視率”,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較強的影響力以及不俗的收視成績,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第一時間》 公益品牌 綠色收視率
在如今電視節目供大于求且越來越同質化的時代,受眾資源越來越稀缺、受眾的品位越來越高、受眾的分化越來越大。如何保證節目能夠始終吸引觀眾,在保持高而穩定的收視率的同時又不唯收視率為“尊”,能夠始終堅守自己的個性和定位,在雅俗共賞的前提下保證節目品位,不向媚俗、低級的審美趣味低頭?
在這種情況下,“綠色收視率”概念的提出無疑使人們耳目一新。中央電視臺原臺長趙化勇是這樣解釋“綠色收視率”的:“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電視臺,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實施‘三化和品牌化戰略中堅定‘綠色收視率理念。既努力提高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又杜絕媚俗和迎合,堅守品位,抵制低俗,有效體現節目的思想性和導向性,實現收視率的科學、健康、協調、可持續增長。”①
“綠色收視率”的實施,讓媒體從業人員更加重視節目的收視效果,避免為了單純追求高收視率而降低節目品質的趨勢。《第一時間》欄目開播十年多,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報道風格,欄目的收視率也一直雄踞本土所有同類節目的首位,同時段更是遙遙領先,超過同時段排行第二位的欄目300%左右。據央視索福瑞每月公布的CSM全國21城市主要頻道節目收視排行TOP10的情況報告數據顯示,《第一時間》在全國同類型的欄目中絕對收視率也排在了前三名,做到了收視率、品牌的影響力以及對其所在頻道的貢獻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回顧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欄目組人員始終注重對品牌的打造,注重“綠色”與“收視率”相結合。
“綠色收視率”實質上追求的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是收視率與滿意度的協調發展,而公益活動無疑是實現“綠色收視率”的最好方式。十年來,《第一時間》在公益活動的創辦上,一直做得風生水起,幾乎每一兩個月都有一個主題活動,如“映山紅行動”、“偉偉說高考”、“我要飛得更高”、“農民工維權在行動”、“春運進行時”、“敲門送禮”、“我幫瓜農賣西瓜”、“我為大樹掛個牌”、“心健康夢飛揚”等,在觀眾的心中均有較大的影響力。
以大型公益活動“映山紅行動”為例,此項活動是關注偏遠農村的孩子,為他們募集圖書、體育器材,為農村學校建設“映山紅愛心圖書室”,相關報道在《第一時間》欄目里同步播出。2007年正式啟動,到2013年已進行了7季,七年來,共為安徽省90所農村學校募捐了65萬冊圖書,75萬元現金,價值45萬元的體育器材,活動開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目前已是欄目的最知名品牌活動之一。2009年5月31日,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第35期,以“讓媒體公益之花競相盛開”為標題,將其報送省委領導。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電局局長、安徽電視臺臺長張蘇洲對《第一時間》欄目大型公益活動“映山紅行動”給予充分肯定,稱“精心組織的捐助活動與精妙構思的新聞報道相得益彰,可圈可點”。2010年5月5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網站首頁刊發新聞“安徽電視臺舉辦映山紅行動送書下鄉公益活動”,對這一活動進行了報道,稱“為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11年此項活動更是在“第七屆中國電視制片人高峰論壇暨2011名優電視欄目總評榜”中獲得了“2011年十大最具影響力電視營銷活動”的稱號。
此項活動的幾季收視情況也較為良好,2008年4月第三季調查篇9條,平均收視率7個點,市場份額31%;2008年10月第四季整體活動發稿33條,平均收視率達到9個點以上,市場份額近35%;2009年4月第五季發稿53條,平均收視率在8個點以上,市場份額近36%;2010年4月第六季發稿41條,平均收視率在9個點以上,市場份額近36%。這些收視均與同期節目相比持平或略有上升,可見此項活動深入人心,做到了收視率與影響力的雙贏。以2009年為例,來看此項活動與同期第一時間(4月16日至5月5日)收視情況的比較。
從“我要飛得更高——希望工程愛心圓夢大學”系列來看,從2005年開始已經執行了8季,《第一時間》欄目共報道了160多名貧困大學生的求學故事,他們身處逆境仍鍥而不舍、追求夢想的精神感動了無數電視觀眾,眾多好心人紛紛伸出援手,奉獻愛心,幫助他們順利入學。8年來,在《第一時間》欄目此項活動的全力協助下,安徽希望工程辦公室共籌集愛心捐款11783.5萬元,共救助貧困大學生39248名,彰顯了主流媒體應盡的社會責任,很多寒門學子自強不息、貧而好學的故事成為觀眾議論的焦點和學習的榜樣。我們隨機選取2007年和2009年為例,該系列均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如表2所示。2007年第三季歷時26天,平均收視率8.39,2009年第五季報道長達23天,共59集,平均近9個點,市場份額近39%。
由此可見,“綠色收視率”是一個欄目、頻道乃至電視臺樹立獨特品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堅持“綠色收視率”,才能創造持久的媒體品牌效應,保證一定的公信力、影響力和競爭力②。它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健康、更有意義的節目,寓教于樂,培養觀眾的積極收視習慣,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欣賞水平。而《第一時間》欄目以公益活動打造“綠色收視率”,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較強的影響力以及不俗的收視成績,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①薛梅,《央視深化頻道品牌化戰略堅持倡導“綠色收視率”》,央視國際,2006-3-15
②黃柘,《綠色收視率——滿意度與收視率的融合》[J].《新聞戰線》,2006(9)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