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明 白京京
【摘 要】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本文對中央電視臺近三年來有關地溝油的報道從報道頻次、報道內容、報道模式等角度進行樣本分析,分析了相關報道的優點與不足,并對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報道機制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地溝油 食品安全 報道 機制
近年來,頻發的瘦肉精、毒豆芽、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出現。盡管媒體不斷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卻并沒有因之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本文通過對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經濟信息聯播》、《焦點訪談》、《新聞1+1》等節目近三年來有關地溝油的報道進行樣本分析,旨在能夠以此一瞥食品安全報道的現狀,同時對食品安全報道機制的提升進行探討。
一、中央電視臺地溝油報道樣本分析
1、報道頻次
中央電視臺近三年來對地溝油的報道頻率相對密集,在《每周質量報告》、《經濟信息聯播》、《焦點訪談》、《新聞1+1》等央視節目中都有所涉及。以《焦點訪談》為例,在近兩年的報道中,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近30條,而地溝油事件就達4條,每條報道的時間跨度大概為4個月。
CCTV-12法律服務動車行2009年12月4日的《相聚在北京》節目中,討論了食品安全的話題;《新聞1+1》節目在2010年3月24日以“地溝油:依然在地下?”為題進行相關報道?!督裹c訪談》自2011年3月24日至2013年5月24日近30條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中,地溝油相關報道共4篇,分別為2011年8月28日“圍剿地溝油”、2011年12年17日“地溝油是如何流向餐桌的”、2012年4月2日“圍剿新型地溝油”、2012年8月28日“把住地溝油流向”。《每周質量報告》自2011年3月20日至2013年5月19日共22條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其中,地溝油相關報道共2篇,分別是2011年9月18日“圍剿地溝油”、2013年4月7日“直擊地溝油大案”。①
2、報道內容
近年來,央視針對地溝油的報道內容,主要集中在地溝油的來源與流向兩條主線,大多以如何杜絕地溝油為主題。
具體來說,針對地溝油的六大生產環節,對制售地溝油現場進行具體詳細的報道,同時對地溝油跨省制售流程進行揭露剖析,針對地溝油對人體的危害進行闡述,并請有關專家分析如何遏制地溝油等方面的內容。
以2011年12月17日播出的《焦點訪談》“地溝油如何流入餐桌”節目為例,以“如何流入餐桌”為主線,針對近期破獲的制售地溝油特大案件,對地溝油從最初的來源、渠道、跨省后深加工等過程一一還原,指出“地溝油通常是一些打著生物柴油研究招牌的看似正規的企業進行大批量制售”這一普遍的運營模式,同時指出暴利驅使是地溝油制售猖獗的原因。最后圍繞“如何建立起從地溝油的源頭開始的追蹤監督機制?如何建立起跨地區跨部門的有效的監管網絡?如何建立起公眾廣泛參與的線索舉報平臺?”等內容提出了整治地溝油制售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焦點訪談》2012年8月28日“把住地溝油流向”這期節目中,將嚴格監管地溝油源頭這一新的技術成果與實踐進展進行報道,是有關地溝油類食品安全報道內容的新嘗試,體現了在監管地溝油源頭環節,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已經采取了新的舉措和實踐。
二、央視對地溝油事件報道優劣比較
1、地溝油報道中的優點
(1)快速反應,及時跟進最新進展。媒體時刻關注有關地溝油制售的最新動態,通過與公安部門“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等密切配合,及時跟進,附加記者暗訪、群眾舉報等形式搜集有用信息,爭取在第一時間讓公眾知曉有關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問題并爭取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持續關注,遵循縱向發展主線。對地溝油問題有一個持續的關注和報道,形成有關地溝油的間斷性系列報道,引起社會長時間的關注。從地溝油的存在、制售過程、查處情況、地溝油監管新技術的出現等報道內容來看,報道是遵循從發現到懲處到預防的一個漸進發展的流程,這樣的報道也能夠體現客觀、公正的報道理念。
(3)表明立場,彰顯理性色彩。在針對地溝油類惡性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時,央視作為我國主流權威媒體,能夠在節目中針對此類事件進行橫縱延伸。橫向上,從事件本身出發,追根溯源,從源頭和流向兩端進行透明化報道,針對不同的環節邀請相關專家和有關部門進行懲治和預防等方面的建議??v向上,通過持續關注來客觀公正地報道,在整個節目中立場明確,尤其是報道的后半部分理性色彩濃厚。
2、地溝油報道中的不足
(1)報道模式固定化。目前關于地溝油的報道存在著模式化現象,基本上大多數報道都是遵循共同的思路和流程,即公安機關或有關部門接到線索破獲地溝油制售企業后,媒體進行跟進,對制售環節、流程的具體細節進行報道。有新的重大案件破獲或者新型地溝油制售案例出現后再報道,形成一個在時間上更新但內容上沒有實質性變化的報道模式。
以《焦點訪談》四期關于地溝油事件報道為例,2011年8月28日:有關浙江省寧??h警方破獲的一個加工窩點的地溝油非法制售。2011年11月27日:公安部在“打四黑除四害”的專項行動中破獲的十起制售地溝油案件之一。2012年4月2日:3月21日安徽、上海、江蘇、浙江、重慶、山東集中對特大新型地溝油專案實行收網行動中摧毀特大跨省新型地溝油犯罪網絡。
(2)報道內容和范圍存在失衡。以地溝油報道為例,當前主要集中在對違法制售地溝油作案人員的懲治及制售環節、流程的報道,而通過報道引起社會關注后,對于監管部門的應對措施、市場是否在曝光后有所好轉、政府是否有所立法等內容鮮有涉及,不符合食品安全報道的階段性進展。同時,相關報道在對受眾如何甄別地溝油等安全科普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欠缺。在范圍上,目前相對單純地涉及到企業、作坊層面,對地溝油的六大生產環節的監管部門的報道缺失,沒有達到客觀、平衡的報道。而且此類報道密集出現,平衡報道不足,易引發社會公眾的恐慌心理。
(3)新聞表達待商榷。在有關地溝油的報道中,新聞表達方面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一些新聞措辭的使用可能會導致社會信任危機并使人們對食品安全更加擔憂。如2011年12月17日《焦點訪談》在報道公安部公布的“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中破獲的十起制售地溝油的案件時形容道:“這些案件涉及的人數多、地域廣、作案手法多樣,隱蔽性強”;在2011年9月28日《每周質量報告》在報道中概括道:“作案人員在浙掏撈粗煉倒賣至山東,經過深加工后又賣到河南進行批發銷售,六個環節都具有極強的隱蔽性”,把地溝油生產者打造成極其有手段的形象,可能會使公眾對我國監管部門在每個環節的投入力度及能力產生質疑。
三、從地溝油報道反思食品安全報道機制
1、第一時間反應,及時報道
食品安全與公眾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因此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應該首先做到第一時間反應,及時報道,滿足受眾的知情需要。同時,媒體作為社會的“瞭望者”,有監視環境的功能和義務,因此對社會中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發現和報道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
2、注重信息報道的平衡化
平衡化報道分為橫縱兩個層次。橫向上,要明確食品安全報道的概念,即不完全是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還囊括了食品安全知識等信息的傳播,要加大對食品安全進行甄別的知識宣傳。同時,還要注重適當的正面報道來進行正向的輿論引導和心理安撫。媒介傳播信息、報道新聞的過程實際上是進行議程設置和擬態環境建設的過程,一味的負面報道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因此要注重平衡化、客觀化的報道。
另外,在報道范圍上還應該涉及監管部門、大企業等,突破常規關注的黑作坊、黑市場??v向上,對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要進行持續的跟進,對懲治、立法、業界最新動態進行報道,既滿足受眾的知情需要,又是對市場的革新和可持續發展負責。
3、尊重受眾心理,規避社會恐慌
媒體恐慌是指媒體在對社會恐慌事件進行大規模報道的過程中,會導致產生新的更多的恐慌現象或恐慌心理。它包含人們對媒體的恐懼心理,也包含由媒體的夸大報道所造成的恐慌。②
食品安全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傳播不當,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集體失望、媒體恐慌甚至社會信任的缺失。媒體在涉及食品安全報道時要謹慎傳播,既要注意合理化新聞表達,又要防止夸大事實。在履行媒體社會責任的同時,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追求轟動效應,進行虛假報道,要在報道之前進行理性考量,避免出現“新聞傷農”等情況的出現。
4、突破常規,豐富健全報道模式
當前食品安全報道的常規化模式是“出現問題——媒體進行報道——相關部門介入并進行查處”③,而在地溝油事件的報道中,常規模式是“相關部門介入并查處——媒體進行報道”。第一種模式中,媒體作為社會問題的先鋒來發現問題引起國家政府的重視,第二種模式中媒體進行報道告知公眾的同時樹立公眾信心。兩種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媒體的地位和角色較為尷尬,報道后對相關部門的查處和整治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果,有一定的越位之嫌;而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懲處后媒體再進行報道,又會讓公眾對媒體的及時性產生質疑,還會造成一定的信任危機。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安全報道模式,就要加強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與媒體的有效溝通。
5、樹立科學傳播食品安全的意識
在進行食品安全報道時,既是對媒體社會責任感的考驗,又是對其專業水準的考量。新聞工作者要樹立科學傳播的意識,在秉持著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前提下,客觀、公正的進行報道,不刻意夸大渲染事實。同時,由于食品安全報道多涉及專業領域知識,如果新聞工作者不加了解就進行報道,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新聞傷害和一定程度受眾心理恐慌甚至媒體恐慌,因此新聞工作者在進行食品安全報道時,要對食品安全報道的關鍵何在,報道的采制過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報道會對受眾產生何種影響等各種細節進行明確。新聞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以科學傳播食品安全的意識來進行食品安全報道。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公共突發事件中的危機意識危機傳播與媒介素養研究”(11JJD860006)成果】
參考文獻
①中央電視臺官方網站
②邵培仁,《恐慌源于媒體——媒體恐慌論介紹及啟示》[J].《新聞記者》,2007(5)
③李麗英、王青波,《食品安全報道的現狀和對策》[J].《傳媒觀察》,2012(2)
(作者:嚴文明,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學博士研究生;白京京,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