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論壇報》3月10日文章,原題:社論:中國城市規(guī)劃需要芝加哥的伯納姆 在數(shù)千英里之遙的天空新輪廓中,芝加哥建筑師們的夢想正在成真。高聳的寫字樓、飯店、購物中心和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從他們的制圖板上升起,落戶于蓬勃發(fā)展的中國城市。如今,某些熟諳東西方結合的芝加哥頂尖建筑師事務所,每年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中國。 近期由建筑評論家布萊爾·卡敏等主辦的“全球城市:芝加哥設計,中國制造”系列攝影展,詳細記錄了芝加哥建筑師正如何重塑中國城市——或好或壞。中國人及其建筑師正在堆砌芝加哥式的摩天大樓,卻沒按照芝加哥的方式來打造自己的城市。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建筑狂潮大多陷入枯燥、僵化和重復。大多數(shù)情況下,中國沒能保護好歷史古跡,沒能讓街景和建筑多樣化,沒能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場所融為一體。交通失控,污染失控。從城市規(guī)劃角度看,混亂無序打敗了井然有序。是時候放慢腳步并勾畫更廣泛的藍圖了。 在位于類似的歷史轉折點時,芝加哥曾面臨過相同問題。100年前的芝加哥酷似如今中國的那些新興都市:人口從1870年的不到30萬猛增至1910年的200萬,建筑越大越好,為建而建被視為總比不建好。直到建筑師丹尼爾·伯納姆出手相救。 “芝加哥人已不再對快速增長或大規(guī)模城市著迷”,伯納姆在其“1909年芝加哥規(guī)劃”中寫道,“如今他們正反復問道,我們正以何種方式生活,生活得怎樣?”這名美國最偉大的設計師用“伯納姆規(guī)劃”解答了問題:用規(guī)劃藍圖拯救芝加哥的濕地、公園、空地和林蔭大道,放棄不惜一切代價大興大建的沖動。如今,中國也必須回答伯納姆問題。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正進行一項龐大試驗,出發(fā)點其實很好。迅猛增長的經濟已令數(shù)億人脫貧,并將其送入充滿潛能的動感城市。但按照伯納姆的提問,他們將如何生活?在如同濃湯的霧霾中喘息?被迫乘坐公交車從孤零零的公寓塔樓抵達難以企及的學校和市場?前蘇聯(lián)式的廣場、乏味的商業(yè)區(qū)、艷俗的主題公園,抑或空無展品的博物館? 1980年時不到20%的中國人口在城市生活,到2012年已超過50%。中國承諾加快城市化進程。但新的進城人口會過上什么樣的日子?中國今天興建起的城市,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影響全球城市生活。到2030年時,1/8的地球人口將在中國的大都市生活。正如建筑評論家卡敏所言:“無論好壞,隨著更多人進入城市,中國已成為創(chuàng)造、驗證和完善城市未來的偉大實驗室。”中國需要正確對待,中國需要伯納姆時刻。▲(丁雨晴譯)
環(huán)球時報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