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舉平
我居住的小區門口有兩棵古柳,樹身合抱、濃陰蔽日,樹梢高到了七層的樓頂。這么高大的樹在城區是難得一見的,自然就成了小區標志性的一道風景。
我就住在臨街的頂樓,臥室的窗口正對著一棵古樹,樹梢離窗口不到一丈的距離。我躺在床上就可以望見枝葉繁茂的樹冠,也算是寂寞閑暇時的一大景觀了。
我喜歡伏在窗口看樹,看那樹葉在風中婆娑起舞,聽那小鳥在枝葉間婉轉鳴唱,郁悶和煩憂就會隨風而散,心緒也就一片安寧。我常常獨自樂著,是碧綠的樹葉送給我滿目的清涼,是如歌的鳥鳴陶醉了我的身心,讓我有了渾然忘我的感覺。
我記得小時候在鄉下住著的時候,房前屋后都是樹,有筆直的白楊、彎彎的垂柳、粗壯的果樹,春天碧葉盈目,果花飄香,金秋碩果累累,酸甜誘人。最有趣的是樹上成群結隊棲息爭鳴的鳥兒,一天到晚嬉戲歌唱,一度陶醉了我歡樂的童年……
小時候,誰不喜歡鳥呢?那些飛翔的小精靈,在天空自由劃出美麗的弧線,灑下一串串清脆的鳴唱,撩撥著我們透明的童心,牽引著我們單純的向往。我們認為樹木就是鳥兒的家園,綠枝嫩葉下有它們小小的巢、嗷嗷待哺的兒女。這就是鳥兒最早教給我們小孩的道理,我隱隱懂得了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不易。
我們長大了,鳥兒卻越來越少了。山上的樹砍了,坡上的草挖了,都開墾成了田地,大量農藥的使用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也給鳥兒帶來了滅頂之災。我們走過鄉村,就難能看見鳥的蹤影了,那小時候群鳥飛翔的景象一去不再復返,偶而看見一兩只鳥兒,也是形只影單,叫聲凄涼。
在城市,在我居住小區門口的樹上卻看到鳥兒,這是多么驚喜的事啊。這里沒有農田,沒有讓它們提心吊膽一命嗚呼的農藥,想必它們是逃到這兩棵可以遮風擋雨的大樹上來的吧?它們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面對陌生的車流人海,一定是充滿了驚恐不安吧?
這兩棵大樹,在城區很顯眼,自然招來了不少的鳥兒,也就成了這些小生靈流連忘返、常常棲居的樂園。高大的樹干、稠密的枝葉,是天然的保護傘。鳥兒們可以高高在上的棲居,沒有天敵擒拿它,沒有人類來傷害它,居民區有許多食物,它們可以高枕無憂的歌唱,自由自在的嬉鬧,隨心所欲的覓食。
我所在的小區,原本是城郊的田野,有大片的農田,許多的樹木,曾經是鳥類的樂土。城市在一天天膨脹,向四周擴展,也就擠滿了越來越多的民房,農民成為了居民。這幾年,開發商發現了商機,大批的民房被拆遷,使這里又變為高樓幢幢的小區,所剩無幾的大樹也隨之殘遭厄運,鳥兒失去了樂園,遠走高飛了。
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人們看重的是經濟建設,關注的是經濟效益,土地就是金錢,誰還會讓一兩棵樹木占據黃金地帶,誰還會為小小的鳥兒無處棲身考慮呢?我們頭頂的天空是昏暗的,是人類制造的煙塵蒙蔽了藍天,我們很少看見鳥兒飛翔的美景了……
小區門口的兩棵大樹,恰好處在了樓房和公路的空地上,就幸運的保留了下來,這是樹的造化。它的年齡至少已有百十來年了,已經歷經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是這塊土地忠實的守望者,感受著小城的興衰和榮辱,目睹著小城的發展和變遷。
我來到這里購房的時候,老遠就看到了這兩棵大樹,在深秋里站成了奪目的風景,讓看慣了車流人海的雙眼為之一亮,紅塵之中的老柳樹在秋風里舞動手臂,發出陣陣歡呼,我的心里一熱,像是遇到了百年知己,就滿心歡喜地看中了這里。
于是我成了這個小區最早的住戶,早晚都喜歡在大樹下留戀,其實好多人都是喜歡樹的,沒有多久樹下就有人擺上了桌椅,總是聚攏著好多住戶,在樹陰里喝啤酒,打撲克,議論著新聞,發布著消息,成了小區人氣最旺的所在。
在家里只要有空,我就來到臥室的窗口,看著外面的風景,因為有了眼前的綠樹的襯托,街市和高樓就平添了好些韻致,就像一幅畫有了靈魂和意境。樹影婆娑之中是遠山、是樓宇、是靈動的畫卷。
最美的要算春天了,殘雪消融,滄桑了一冬的老柳樹的枝頭就有了嫩綠的顏色,不久就萌發了新芽,率先吐出了柔軟喜人的枝條,在蒼茫的空中舞動著,有一兩只鳥也發現了這個奇跡,在柳枝間飛翔追逐,這樣的情景有誰不歡喜呢?
自然就有耳熟能詳的詩句在耳畔回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來無處不春風,偏在湖橋柳色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是啊,是眼前的綠柳點亮了我的眼睛,引發了我的無窮思緒……
更喜的是樹上的鳥兒,樹葉一綻,就來了許多,白天在枝葉間嬉鬧,斗嘴,爭相歌唱,雖然我們聽不懂它們的語言,但可以肯定它們是一個和諧相處的大家族,沒有沖突、沒有械斗,也把我們當做了朋友。
晚上鳥兒們也在枝葉間安然歇息,沒有了吵鬧,停歇了歌唱,我從沒有聽到過它們在夜間發出過聲音,它們是多么懂事的生靈啊,仿佛也知道人類正在休息。它們的鳴叫是從早晨開始的,是在善意地提醒睡懶覺的人,是該起床了。每當我從鳥鳴中蘇醒,就要先打開窗戶,看看鳥兒的身影,心里含滿了感激。
鳥是離不開樹木的,林地是鳥類的家園,是構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鳥類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員。在這里,植物是生產者,各種昆蟲和一些以植物為食的哺乳動物是消費者,鳥類一方面作為消費者參與了林地生態的活動,另一方面又抑制著對植物有破壞作用的生物。林地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地,而鳥類保護了植物的正常生長,成為了林地生態系統的骨干。
我們的祖先深深懂得愛鳥的意義,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鳥啄蟲狀,且出現在卜辭中,有令鳥防蟲之意,古人很清楚這種鳥的價值。到孔子時,他明確地提出了“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的保護鳥類的思想。《禮記·王制篇》規定:“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指出捕殺幼鹿和毀巢掏鳥蛋都是不允許的。
其實,保護大自然的每一棵花草樹木、每一個生靈,都是在保護我們自己啊。此刻,我將要寫完這篇文字的時候,窗外又傳來了清麗的鳥鳴,我一抬頭,一只鳥就落在了我的窗口,朝我張望著,鳴唱著,在窗沿上跳來跳去,我的心里一熱,就獨自舒暢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