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文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產品產量上連續位居世界第一,已經確立了世界有色金屬大國的地位,但由于技術裝備水平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及重大裝備方面與發達國家尚存差距,目前還不是有色金屬工業強國。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有色金屬企業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技術及裝備水平不斷得以提升,行業整體正在向有色金屬強國邁進。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提出,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是有色金屬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有色金屬高附加值產品少,部分企業環境污染較重、能源消耗高、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歸根結底是沒有核心技術,只能在進入門檻低的采礦和冶煉環節上“拼刺刀”。科技進步,是有色金屬行業的生命線,也是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技術引導力不僅要有一大批技術達到國際前沿,而且要有自己的“殺手锏”,要有超過其他國家的領先技術。跟在發達國家后面,就只能在產業鏈低端打轉,永遠扭轉不了被動局面。
近些年,雖然行業各界為推動科技與經濟的融合做出了多種努力,但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在產學研、產業鏈這個雙螺旋結構中尚存在很多裂縫——還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在實驗室里“待字閨中”,還有大量的企業技術需求得不到滿足。
縱觀各行業的發展,每一次行業的突飛猛進都是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目前,制約有色冶煉行業發展的條件越來越多,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對企業影響越來越大,無論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是企業自身的成本角度,都要求企業必須向信息化、清潔化的方向發展。

近日,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豫光金鉛”)被國家工信部、環保部確定為國家第一批符合《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其科技發展成果斐然,實現了節能降耗,提高了金屬的綜合利用,并以核心技術為依托,走出了一條具有豫光特色的循環發展創新之路。
作為亞洲最大的鉛冶煉企業、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第一批河南省城市礦產示范試點企業及再生鉛行業標準起草單位,豫光金鉛近年來累計投資約10億元,開展廢舊鉛酸蓄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建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再生鉛產業循環生態鏈。該公司結合鉛冶煉生產實踐,自主研發的“廢舊鉛酸蓄電池自動分離-底吹熔煉再生鉛新工藝技術”,已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創新平臺和載體是聚集創新要素、整合創新資源、有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近年來,豫光金鉛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堅持把構建科技創新平臺載體作為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一項奠基工作,啟動實施平臺載體升級工程,不斷增加科技投入,集中整合人、財、物資源,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在企業內部打造了一批以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等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為有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服務行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