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多項電力能源及節能環保類產業進入新增鼓勵類產業目錄。
新能源產業獲利
據悉,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成為《目錄》鼓勵產業中的重點,涵蓋了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建設及運營、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技術開發及生產、太陽能發電系統建設及運營、依托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微電網技術開發及應用等。
《目錄》中涉及的相關產業,可以享受《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的多項對西部地區的財稅政策優惠。此外,《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企業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對設在西部地區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的企業,符合條件,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調整產業結構
《目錄》中,12個省市區僅陜西、寧夏的新增鼓勵類產業中還有列入“百萬噸級大型乙烯、千萬噸級大型煉油等重大煤化工、石油化工”。而煤化工投資火熱的新疆、內蒙古等地鼓勵產業中難覓煤化工蹤跡。
不列入《目錄》并不代表新疆不發展煤化工項目。有化工專家表示,近幾年西部地區煤化工產能過剩、產品結構趨同等問題凸顯,《目錄》釋放了產業調整信號。政策調整也可以說是迎合市場理性發展煤化工的呼聲而作出的反饋。
(節選自2014年9月29日《中國聯合商報》,作者:鄧昕睿)

近兩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提速,充電樁數量有限的瓶頸逐漸顯露出來。
新能源汽車跨越發展 充電樁成制約因素
9月16日,交通部印發的《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將初具規模,總量達到30萬輛。新能源汽車減免購置稅、新能源公車采購方案等政策的密集出臺,將令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步伐繼續加快。
不過,充電樁數量有限的瓶頸也逐漸顯露了出來。據悉,雖然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在6萬輛左右,但作為其基礎配套設施,上半年累計建成充電樁僅為2.5萬個左右。按照充電接口與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不低于1:1的規定,充電樁數量嚴重不足。
政策提速充電樁瓶頸有望破除
今年以來,充電樁行業利好政策持續密集出臺,分析人士認為這給充電樁大規模建設創造了良好環境和有利契機。
5月底,國家電網公司宣布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樁設施兩個市場。7月下旬,發改委下發《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確定對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實行扶持性電價政策。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充電樁行業發展有望復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逐漸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
(節選自2014年10月8日《中國證券報》,作者:龍躍)

近3年以來,國家對稀土的開采和管理越來越重視了,但對“黑稀土”的打擊仍是個難題。
現行法律存在漏洞
據了解,除《關于將鎢、錫、銻、離子型稀土礦產列為國家實行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的通知》中提出,離子型稀土礦產品的國內銷售嚴禁自由買賣之外,我國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或行政法規對“黑稀土”買賣是否違法進行定義。
南方礦陷管理難題
南方重稀土礦埋藏淺,易開采,給盜采提供了很大便利。且有些盜采者常常會與當地政府部門相勾結,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給打擊行動帶來難度。另外,由于稀土礦的開采指令性計劃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也是盜采蔓延之源。
資源稅上調的負效應
近日,國家有關部委正在著手醞釀再度提升稀土資源稅。原材料司稀土處處長施耀強強調,資源稅一直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會給‘黑稀土’帶來生存空間,但這項資源稅費由地方征收,這也給‘黑稀土’打擊專項工作帶來資金支持。
“大稀土”整合尷尬推進
據了解,對于國家“組建六大國家稀土集團”的計劃,一些被整合對象表示很“冤屈”,不愿放手當地資源。利益如何協調,成為推進“大稀土”集團的絆腳石。
(節選自2014年10月8日《法治周末》,作者:張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