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楊征|文
今日的中國鋁工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誰將登上未來電解鋁工業大省寶座?讓市場決定國內電解鋁企業命運的時刻已經來臨。

國內電解鋁增減量疊加效應圖
近日,一組數據引爆電解鋁行業?!邦A計2014年年底新疆電解鋁建成產能將增加到550萬噸,已接近全國電解鋁總產能的15%。”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鋁部高級分析師姚希之告訴記者,2013年,鋁工業第一大省山東電解鋁產能584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19%。早在2011年前新疆電解鋁產能還不足50萬噸,但2013年年底已增加到近400萬噸,3年增長了8倍,新疆電解鋁產業發展之快令人咋舌。以往,葡萄、棉花是新疆的代名詞,如今,正被煤電鋁所掩蓋。
來自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最新數據顯示,受價格低迷、企業經營成本壓力持續攀升的影響,2013年末至2014年一季度,中國電解鋁企業持續減產,規模超過300萬噸/年,涉及廣西、貴州、陜西、甘肅、河南等多個主要產鋁省和自治區。全線虧損的中部地區電解鋁企業與基本處于盈利的西北地區電解鋁企業之間形成產能博弈關系,山東的電解鋁王位即將被撼動。
大約三年前,一場堪稱再造整個中國電解鋁工業的“西進運動”爆發。一時間,形形色色的商人出現在烏魯木齊的大小酒店,連續數場以投資煤和電解鋁為名的推介會、座談會在當地召開。他們就像一百年前涌向美國西部拿著淘金鍋的人們一樣,眼神里滿是渴望——此前的數千年間,新疆的居民幾乎從未聽說過這個叫做電解鋁的玩意兒。
這種熱潮從新疆向整個西北蔓延。在青海、寧夏、內蒙古、甘肅、陜西,同樣的劇情不斷上演。一項流傳較廣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僅新疆電解鋁規劃產能就超過2000萬噸。要知道,2013年整個中國電解鋁產量僅為2205萬噸(數據源自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當前,新疆往內地運輸大宗商品,主要依靠唯一一條鐵路蘭新線。最近幾年隨著新疆電解鋁產能的迅速擴張,新疆每年銷售到內地的電解鋁產品數量迅猛增長,多達數百萬噸,幾乎與棉花運輸總量持平。
相比內地來說,新疆的主要優勢是有著既豐富又便宜的能源。新疆煤炭成本低,風電也頗具優勢。據悉,大多聚集在昌吉、石河子、伊犁、吐魯番等煤炭資源豐富地區的電解鋁企業,煤炭坑口價只有幾十塊錢一噸,要是煤電鋁聯產企業生產的電解鋁成本更便宜,“生產電解鋁的電力成本占到40%,也是其最大成本。新疆電解鋁行業用電價格低的僅0.15元/度,高的也就0.2元/度出頭;而在山東、河南等內地省份,電價達到0.4~0.6元/度?!毙袠I一個資深專家表示。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生產一噸電解鋁耗電量是13900~14000度。依此計算,在新疆生產電解鋁僅電力成本每噸可節省近4000元。即便加進運輸成本,相比內地生產成本還是便宜。
根據新疆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介紹,“十二五”末將建成650萬噸產能,鋁深加工產能120萬噸,形成煤電鋁產業鏈,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可想而知,這些即將建成的電解鋁產能恐怕一旦釋放,中東部地區電解鋁企業將迎來滅頂之災。
2011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不客氣地點名“電解鋁企業向西部投資的嚴重無序”。同年6月,國家九部委聯合開始對在建電解鋁項目進行調查,并于7月上旬緊急叫停了23個將建的項目。即便如此,據說依然有逾千萬噸的電解鋁投資項目在西部地區徘徊,尋機落地。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新疆是否適合電解鋁的發展?
電解鋁產業對廉價能源擁有先天的靈敏嗅覺??v觀世界電解鋁產業的演進路線圖便不難看出,它一路追隨著更為廉價的能源從歐洲的中心轉移至亞洲,來到了中國。新疆有著不可比擬的煤炭資源優勢成為發展電解鋁工業的殷實基礎。
同時,新疆豐富且廉價的能源也面臨難以輸出的困境。受限于交通運輸,其“窩煤”的程度遠大于內蒙古。高耗能的電解鋁企業向西部投資,則同時解決了西部地區“窩煤”和工業程度落后兩個問題,如果不加入對當地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的考量,電解鋁西進幾乎是一種雙贏的合作。
但發展模式卻正在考驗著新疆。長距離運輸和現有運力不足是目前制約新疆最為現實的瓶頸。此外,電解鋁需要的水資源、電網承載負荷的能力、下游配套加工企業等都是其短板。
更關鍵的問題在于人。遠高于內地的人力成本也將是電解鋁企業的一大支出。尤其是該領域高技術人才的匱乏,不足以使新疆支撐起如此龐大的產業。零星的有關轉移至新疆的電解鋁企業出現高管辭職、員工回逃的報道證明,新疆電解鋁產業存在的隱憂可能遠大于當初的想象。
其實,投資新疆電解鋁存在另一種邏輯。無論是央企巨頭,還是民營資本,甚至一些門外漢對于新疆電解鋁的熱情都握著同一把算盤——對其煤炭資源的覬覦,他們看上去更像是煤炭資源商。一位參與了投資新疆電解鋁項目的知情人透露,這些電解鋁項目簽訂之初,基本都得到了當地政府對于配置煤炭資源的許諾,他們動輒能拿到高達10億噸煤炭的驚人批條。
2012年之前的十年間,河南一直是中國鋁工業的王者。這種地位不是浮于產量之上,更因為河南是中國電解鋁工業的領導者。
目前陷入困境的焦作萬方鋁業與神火集團,是電解鋁行業“煤電鋁一體化”戰略的創造者和試驗者。作為中國電解鋁首家上市公司,焦作萬方的主要生產設備280千安鋁電解系列生產線,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該技術的研發大大降低了進入電解鋁產業的門檻,且由此催生了中國電解鋁產業在本世紀初的新一輪高速發展。

焦作萬方鋁業公司副總經理王紹鵬表示:“無論從技術、管理、人才隊伍培養還是下游配套環境的培育上講,河南在全國電解鋁行業的地位恐怕沒有人可以做出反駁。全球電解鋁產業的中心是中國,中國電解鋁的中心曾是河南?!?/p>
但這種帝王心態很快出了問題,在國家優惠電價的滋養下,河南電解鋁企業越來越多地依賴廉價的網電。調查發現,河南電解鋁自備電比例從2005年的70%直線下降至40%,卻并沒有意識到危機正在逼近。
進入2012年以后,河南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危機,省內12家電解鋁企業無一家盈利,3家企業部分產能關停,剩下9家虧損企業,也是朝不保夕。時至今日,虧損、關停的電解鋁企業還在繼續,持續十年的河南電解鋁第一大省的地位于2013年正式退位。
2013年,后起之秀山東接任河南成為電解鋁第一大省,當年的電解鋁產能已達584萬噸,占國內全部產能的19%。不僅如此,山東最大的鋁業集團——魏橋鋁電新材料公司非常神秘,真正產能并未寫入官方數據。據記者調研得知,僅2013年魏橋集團的電解鋁產量就已達到500萬噸左右。
高電價的山東與低電價的新疆之間意外形成較量關系,乍看上去顯得殘酷。但在鋁業老專家郎大展看來,隨著國內產業轉移的需要,電解鋁企業都將逐步向西部轉移,這是一種必然。他預計,未來幾年東部電解鋁產能將逐步退出市場,西北地區可能會成為國內電解鋁的重要生產基地。
如今,殘酷的市場讓今日的中國鋁工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東、河南和新疆已經進入對戰模式,這將是一場殘酷、艱難且持久的戰役,未來誰將登上電解鋁工業大省寶座?讓市場決定國內電解鋁企業命運的時刻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