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加琴 吳振信 王中奎|文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國家安全的保障。本文通過分析美國、日本境外獲取資源的成功經驗,為提高中國礦業境外投資水平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中國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品位低、開采條件差、人均占有量低。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國內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嚴峻。高漲的對外依存度和境外獲取資源方式的單一性,嚴重威脅著中國的資源安全。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穩定的境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已經成為維護國家資源安全、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國礦企“走出去”的規模較大,但收效不及預期。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概括如下:審批手續繁瑣,效率低下;缺乏信息共享平臺;國際礦產資源保護主義加大了中國境外投資的阻力;行業內部無序競爭嚴重;境外投資主體不合理、缺乏經驗。因此,有必要借鑒國際經驗,合理制定投資戰略規劃、完善管理機制。美國和日本在開發利用境外礦產資源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美國作為礦產資源消費大國,在礦業發展中,著眼于對全球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美國礦產全球戰略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將礦產戰略作為國家全球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美國全球戰略重視從全球角度解決礦產資源的安全供應,礦產政策由總統直轄的礦物原料政策委員會和以內政部部長為首的國家資源和環境委員會制定。

露天礦山
(2)依托超級大國地位實施大國戰略,利用其突出的經濟、軍事實力和科學技術優勢,在政治、經濟和技術上開展全方位的“資源外交”。除通過跨國礦企在國外直接參與資源國的勘查開發外,還與加拿大、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其次,以政治、外交鼓勵和支持、保護壟斷資本的跨國經營;再次,牽頭組建國際能源機構,以對付石油輸出國組織。
(3)利用經濟援助和技術合作,為跨國礦企境外投資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治環境、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務。其具體方式包括:在經濟援助和技術合作的名義下輸出礦業資本,如二戰后推行的“國際地質計劃”,就是利用其地質勘查技術優勢,以“援助”為條件獲取受援國的礦產資源信息。建立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美國地質調查局有百余名專家專門負責對全球礦山、礦產資源儲量、供給、需求以及消費結構等進行持續監視。另外還有系列出版物,包括分析標準、通報通訊、礦產實況與問題、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開發投資指南等。
(4)對主要資源國的礦產資源進行資本控制和技術控制。美國政府根據國內資源供求狀況,對到境外勘查開發國內短缺礦產實行耗竭補貼政策。70年代,美國曾實行過風險勘查開發補助金制度。此外,美國還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資本市場、最發達的礦業中介組織,使得美國的礦業公司在礦業權市場、礦業資本市場、礦產品市場可以游刃有余。
日本礦產資源極為匱乏,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等主要資源進口依賴程度超過95%。由于礦產資源匱乏以及國內需求巨大,日本對礦產資源具有極強的憂患意識。日本境外礦產資源投資成功的關鍵在于政府、日本石油金屬礦產資源機構(JOGMEC)和企業三者的良性互動。政府主要負責對外經濟、制訂境外礦產資源獲取戰略及為企業境外資源勘查提供補助金;JOGMEC承上啟下,銜接政府與企業;企業在政府和JOGMEC的幫助下走出國門。其具體措施包括:
(1)鼓勵礦企跨國經營和建立境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地鼓勵礦業企業跨國經營。首先,建立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補助金制度;其次,對礦業跨國經營給予優惠貸款、貸款擔保以及稅收優惠。此外,日本還為境外投資損失設立了專門儲備金。
(2)組建專門機構,建立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網絡。成立“金屬礦業事業團”(1963年成立)和“石油公團”(1967年成立),這些準政府性質的機構,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日本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務,如負責收集和分析世界各國的資源信息,包括資源國投資潛力和投資環境、重要勘查開發項目、國際礦業走勢、跨國礦業公司動態分析、礦業權市場和礦產品市場等方面的信息。
(3)通過援助手段,改善與資源國的關系。作為“政府援助計劃”的一部分,日本金屬礦業事業團在受援國實施礦產勘查的技術合作和礦產資源的區域調查。據不完全統計,該機構已在40多個國家開展了140個以上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等方面的技術和經濟援助項目。日本政府還積極通過“資源外交”加強與資源國、主要資源消費國和跨國礦業公司的協作。
(4)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日本目前參與利用境外礦產資源主要有三種方式:勘查礦、股本礦和購買礦。日本特別重視“以協作求發展”的戰略,注意加強與國際性金融機構、有歐美背景的跨國礦業公司及資源國當地公司合作。另外,日本進行境外資源并購多依靠三菱商社、伊藤忠商社等商業色彩濃厚的組織。商社以資本借貸的融資形式與資源國簽訂長期供應協定,確保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價格上的優先權。礦業權市場上,日本主要是采用戰略聯盟、聯合經營協議、選擇權協議等方式。
1.從國家高度制定系統的礦業境外投資戰略,提供保障機制
礦業境外投資戰略是礦企境外投資的行動指南,成熟的投資戰略有利于幫助企業成功立足境外市場。目前,中國礦業境外投資戰略還未形成體系,內容不夠明確,難以成為企業境外投資的指南。同時,政府應充分運用政治、經濟、外交等各種方式增強東道國政府、企業及民眾對中國的了解,解除其警惕和防范心理,為企業的對外投資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資源類境外投資風險大、投資額也很大,政府有必要建立系統完備的境外投資保證制度,轉移和降低企業的風險。
2.規范管理境外投資
成立國家級境外直接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協調管理組織,統一、高效地管理境外礦產資源投資。建議增設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直接投資協調管理機構。建立信息網,掌握世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動態,包括生產動向、技術發展、市場變化等。
3.建立礦業境外投資協會,以達到信息共享
礦業境外投資協會是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并為二者提供咨詢、監督和協調等服務的中間組織。日本的JOGMEC屬于這種組織,在傳達政府政策的同時反饋企業訴求,收集和分析各國資源信息,管理和發放國家境外資源勘查補助金。中間組織的建立有利于解決目前國內礦業企業在外無序競爭的狀態,促進政府政策與礦企境外投資的有效銜接,使企業由無序競爭轉向協同合作的良性競爭狀態。
4.提升礦業企業自身實力、轉換投資方式
政府的支持、中間組織的協助是提升中國礦業境外投資水平的重要保障,但提升企業自身的實力也刻不容緩。(1)民營企業作為中國境外直接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一個重要主體,具有政治上和運作機制上的優勢,應將大型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礦產資源項目列為重點支持項目,以形成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境外礦產投資中共同發展的局面;(2)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企業在開展境外資源性投資時,不僅需要技術人才,還需要熟悉投資地法律和文化、具備國際經營管理能力、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的國際化人才;(3)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拓展境外資源,對發達國家和國際礦產行業領先企業,通過國際資本市場參股、控股的方式,在獲取國際礦產資源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國外企業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提升企業的全球化經營水平;在資源豐富、與中國關系友好的發展中國家,盡量爭取獨立投資或以我為主的建設及管理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充分利用資本、技術、國家關系上的比較優勢取得資源開發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