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王成



摘要:針對我國勞動力的減少,運用GTAP模型模擬分析了勞動力減少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發現勞動力減少會降低我國福利水平、GDP和居民收入,帶來勞動力價格的升高,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產品價格升高、產出和出口減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發現,當非技術勞動力減少5%時,技術勞動力增加15.4%,能有效應對勞動力減少的不利影響,且勞動力質量的這種提升會帶來非技術勞動力價格的升高,非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產品價格上升,其產出與出口減少;技術勞動力價格的下降,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產品價格下降,其產出與出口增多。模擬結果一方面表明勞動力減少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肯定了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實現非技術勞動力向技術勞動力轉化以應對勞動力減少這一措施的有效性。
關鍵詞:勞動力供給;經濟影響;GTAP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14)01-0080-08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廉價勞動力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從2004年初開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開始出現“民工荒”,隨后在長三角地區及在安徽、河南、陜西等中西部地區紛紛出現“民工荒”、“漲薪潮”,這些現象顯示出我國勞動力供給形勢出現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1年,我國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出現了自2002年以來的第一次下降,比2010年微降0.1%,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出現首次減少,其絕對量減少345萬人,比2011年下降0.6%。基于我國的人口政策,可以預料未來一段時間,勞動力將逐步減少,我國經濟發展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將逐步削弱。
勞動力作為基本的生產要素,對經濟的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古典增長理論中的哈羅德一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索洛模型以及新增長理論中的盧卡斯模型中,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作用。在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貿易理論中,勞動力稟賦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稟賦影響著一國的比較優勢及產業、貿易結構。大量廉價勞動力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優勢,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也影響著我國的產業產出格局和貿易進出口格局。
我國勞動力數量的下降引起學者們的關注,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這一問題,存在一定的意見分歧。在是否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上,以蔡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由于我國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國勞動人口的相對數量和絕對數量都將下降,并做出我國人口紅利消失、劉易斯拐點到來的判斷。也有學者認為雖然我國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勞動力占比下降,但只要企業改變用工模式或提高勞動力素質,目前我國出現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會得到緩解,劉易斯拐點并未到來。在勞動力下降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這一問題上,學者們有著不同的態度。悲觀派認為由于低勞動成本對我國近10年的快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勞動力的下降、工資的上漲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構成重大威脅。中性派認為勞動力供給下降將使勞動成本升高,從而使得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收縮,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上升,伴隨著我國儲蓄率下降、消費率升高,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還有學者對此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勞動力工資的上漲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甚微卻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勞動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傳統的低工資、低成本、低利潤的制造業模式,優化經濟結構。面臨勞動力數量的下降,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應對措施,大多數學者認為應提升勞動力質量以應對勞動力數量的下降,建議加大公共財政在教育、科研領域的支出比例,加強對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快由簡單勞動力向技術熟練勞動力的轉化,減少非技術勞動力,增加技術勞動力。
不同學者對我國人口紅利是否消失、劉易斯拐點是否到來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國勞動力數量下降已成為事實,也勢必對我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我們有必要分析勞動力減少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以及針對這種變化可能采取的措施并評估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已有的研究有助于我們評估我國勞動力減少的影響,但是,上述研究大都是基于局部均衡定性分析的,缺少用一般均衡的視角來分析勞動力市場與宏觀經濟、生產要素、各個行業之間的關系,更缺少用實際數據來模擬評估勞動力變化對我國經濟影響的定量研究,這使得我們很難得到勞動力變化對我國經濟影響的全面評估,無法準確分析勞動力減少的影響。鑒于此,本文運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來評估勞動力減少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二、模型介紹與模擬方案設計
1.模型介紹
GTAP模型是一種可計算一般均衡(eompu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CGE)模型,由美國普渡大學教授Thomas w.Hertel所領導的全球貿易分析計劃(Global Trade AnMysis Project,GTAP)開發出來。它以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動作為子模型,通過國際貿易將各個國家或地區聯系成一個整體,用一系列數學方程來描述經濟生活中各個經濟體的經濟行為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反映出整個經濟現實,依托于實際經濟數據,對經濟活動作出描述、模擬和預測,分析某一變量變動對各國各經濟主體宏觀經濟、行業、生產要素等方面的影響。雖然GTAP模型創建之初主要用于貿易分析領域,但由于GTAP結構的完善和數據的完備,經過學者的擴展被用于資源、環境、人口等方面。
GTAP模型中主要包括家庭、企業、政府、國外四類行為主體,含有土地、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并包含虛擬的全球銀行(Global Bank Sector)和全球運輸部門(Global Transporta-tion Sector),這些部門將各國聯系成整體。GTAP模型中的產品生產、消費都采用不同形式的函數分層嵌套。在商品價格方面,GTAP模型根據計價內容的不同,將價格分成生產者價格、市場價格等不同種類。
GTAP有不同版本的數據庫,分別采用不同年份的數據,包含不同的國家、行業數目。GTAP第7個版本的數據庫(GTAP-7)含有2004年113個國家、57個行業的數據,GTAP-8則含有2007年129個國家、57個行業的數據。在具體使用中,使用者需根據模擬的需要將不同國家、行業劃分為不同組群,并可將數據升級到相應的年份。
2.模型方案設計
本文運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擬預測在人口規模不變的背景下勞動力減少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以及當非技術勞動力數量減少一定比例時需要增加多大比例的技術勞動力才能維持我國原有的福利水平,并分析這種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在對比方案中我們保持人口規模、行業技術水平、產業政策等其他經濟變量不變,以分析勞動力減少的經濟影響。
在此之前,有學者運用GTAP做過相似的政策模擬,在分析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對工業化國家相對工資影響時采用給予人口(pop)、勞動力qo(labor)、資本存量qo(capital)、投資qo(capital goods)等經濟變量負沖擊的方法以降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分析環太平洋國家經濟發展與貿易模式時同樣給予人口、勞動力、資本沖擊以模擬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但他將非技術勞動力q0(unskilled labor)、技術勞動力qo(skilled labor)區別對待給予沖擊。本文采用同樣的方法,但是,本文保持人口變量的不變,給予非技術勞動力、技術勞動力不同的沖擊以模擬勞動力數量和質量的轉變。
為了提高模擬結果的預測精度,本文首先利用遞歸動態法將GTAP-8中各國的GDP、自然稟賦等經濟變量的變化升級到2012年,以此作為比較的基準,在此基礎上進行政策模擬。
雖然我國勞動力數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持續減少,但難以預測勞動力減少的具體比例,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在第一種模擬方案中模擬勞動力數量下降5%,我們固定pop變量(人口變量)以保持我國人口總數的不變,給予qo(unskilled labor)、qo(skilled labor)變量5%的負沖擊(即分別減少5%)以模擬我國非技術勞動力下降5%,技術勞動力下降5%,從而我國總勞動力數量下降5%。
在第二種方案中,我們分析非技術勞動力下降一定比例時為了維持原有福利水平不變需要增加多少比例的技術勞動力,并評估這種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通過GTAP測算,我們發現當非技術勞動力下降5%時,技術勞動力需要上升15.4%才能維持原有福利水平。其次,我們在固定pop變量(人口變量)的情況下,給予qo(unskilled labor)5%的負沖擊、給予qo(skilled labor)15.4%的正沖擊以模擬我國通過職業技能培訓,非技術勞動力向技術勞動力轉變,非技術勞動力開始下降、技術勞動力開始上升。
本文采用GTAP-8的數據,根據本文的需要,在劃分國家和地區時將中國單獨歸為一組,將其他國家或地區歸為第二組。在劃分產品部門時,我們采用資源集約度產業分類方法劃分產業部門,即非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了分析的方便將農業、資源產業、食品業、服務業單獨列出(見表1)。本文將生產要素歸為5組,即土地、非技術勞動、技術勞動、資本、自然資源。其中,我們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定義來劃分非技術勞動力和技術勞動力,非技術勞動力包括交易人員、公司職員、銷售人員、服務人員、駕駛員、機械操作員、工廠職工、農場工人等,技術勞動力包括經理、管理人員、專業人士、專業輔佐人士。勞動力的具體數據來自于GTAP-8數據庫。
三、模擬結果與說明
1.勞動力數量下降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勞動力數量下降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表2給出了勞動力數量下降5%時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可以看出勞動力減少使我國福利受損798.923億美元,GDP下降1.79%,居民收入減少2.07%。但勞動力減少會帶來貿易條件的稍微改善,并伴隨著進出口的減少,其中,總出口下降2.81%,總進口下降1.69%。
(2)勞動力數量下降對我國生產要素的影響。表3列出了勞動力數量下降5%時對我國生產要素價格和回報率的影響。從模擬結果可以看出,當勞動力數量下降5%時,除勞動力的價格和回報率上升外,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和回報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非技術勞動力價格上升程度最大,達到3.21%,回報率上升2.79%,技術勞動力價格上升2.83%,回報率上升2.53%。在其他生產要素中,自然資源的價格、回報率下降幅度最大,分別下降8.70%、9.01%,土地的價格、回報率也有較大程度的下降,下降7.11%、7.53%。資本的價格、回報率下降幅度較小,分別下降1.17%和1.54%。
(3)勞動力數量下降對我國行業生產、價格、進出口的影響。表4給出了勞動力數量下降對我國各產業產出、價格、進出口的影響。當勞動力數量下降5%時,各產業的產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產出有約3%的下降。服務業的產出下降2.5%,農業、食品加工、礦產資源產業的產出下降約2%。
勞動力數量下降對不同產業價格的影響程度不同。服務業價格上升最大(0.65%),其次是非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價格上升0.63%,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價格上升0.47%,接著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食品加工業,價格分別上升0.39%和0.27%。但礦產資源產業的價格下降0.49%,農業的價格下降0.1%,幾乎維持原水平不變。
在產品出口上,勞動力下降帶來非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服務業的食品加工業出口的減少,其他產業出口的增加。其中,非技術密集型產業出口降幅最大(3.37%),資本密集型產業出口下降3.30%,技術密集型產業出口下降2.47%,服務業出口下降2.17%。但是,礦產資源產業出口增加2.52%,農業出口增加0.21%。
勞動力數量的下降帶來各行業進口的減少。對礦產資源產業、農業的進口減少幅度較大,分別達到3.23%、2.49%.對其他產業的進口也有0.7%~1.66%的減少。
2.勞動力質量提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前面通過GTAP測算得到,當非技術勞動力下降5%時,技術勞動力上升15.6%才能使我國福利維持在原水平左右(此時福利減少僅0.307億美元)。以下分析給出了GTAP模擬非技術勞動力向技術勞動力轉變,勞動力質量提升時的結果。
(1)勞動力質量提升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表5給出了勞動力質量提升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當非技術勞動力下降5%、技術勞動力上升15.4%時,我國各項宏觀經濟指標有較小幅度的變化,福利水平幾乎不變,GDP下降0.41%,居民收入下降0.43%,貿易條件稍有惡化,但是總出口增加0.20%,總進口下降0.04%,幾乎維持原有水平不變。
(2)勞動力質量提升對我國生產要素的影響。當非技術勞動力減少、技術勞動力增多時,會帶來我國非技術勞動力價格上升4.01%,回報率上升4.09%,技術勞動力的價格、回報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價格下降13.07%,回報率下降12.89%。與此同時,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回報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資本、土地、自然資源的價格分別下降0.83%、0.49%、0.32%,其回報率分別下降0.67%、0.35%和0.19%(見表6)。
(3)勞動力質量提升對我國行業生產、價格、進出口的影響。表7給出了我國勞動力提升對我國各個產業的影響。非技術勞動力減少、技術勞動力增多首先帶來非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出減少0.81%,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產出增多0.24%,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的產出也分別上升0.29%和0.21%。但農業、食品加工業、礦產資源業的產出分別下降0.72%、0.53%和0.29%。
非技術勞動力的減少、技術勞動力的增多也帶來各行業市場價格的變化。對應于行業產出的變化,非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價格上升0.33%,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價格下降0.06%,資本密集型產業價格下降0.06%,服務業價格下降0.89%。與此相反,農業的價格上升1.44%,食品加工、礦產資源的價格分別上升0.63%和0.32%。
勞動力質量提升對各行業的進出口也有不同的影響。非技術勞動力的減少帶來非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的下降(1.38%)和進口的增多(0.40%),技術勞動力的增多帶來技術密集型產業出口的增多(0.54%)和進口的減少(0.12%),同時,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的出口分別上升0.59%、2.89%,進口分別下降0.10%、1.64%。其他產業的出口減少、進口增多,其中農業的出口下降6.10%,進口增加2.81%,食品加工的出口減少2.61%,進口增加1.10%,礦產資源的出口減少1.93%,進口增加0.56%。
3.模擬結果小結
在對比方案中保持其他經濟變量不變,減少勞動力數量,GTAP模型的模擬結果發現,在人口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力數量的下降使我國福利受損,GDP和居民收入下降,雖然貿易條件得到改善,但總進口、總出口都下降。在生產要素上,勞動力的價格和回報率上升,但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和回報率下降。在行業層面,各行業的產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市場價格升高。勞動力減少使得非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食品加工業出口減少,其他產業出口增加,但勞動力數量的下降帶來各行業進口的減少。
GTAP測算得出,非技術勞動力減少5%時,技術勞動力需要增多約15.4%,才能維持原有的福利水平。此時,各項宏觀經濟指標有較小幅度的變化。但非技術勞動力的價格、回報率升幅較大.技術勞動力的價格、回報率降幅較大,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回報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技術勞動力的下降、技術勞動力的增多會帶來非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出下降、價格上升、出口減少、進口增多,也導致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出現相反方向的變化。資本密集型產業、服務業、農業、礦產資源產業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四、結論
針對我國勞動力的減少,本文運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擬預測在人口規模不變的背景下勞動力減少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評估了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實現非技術勞動力向技術勞動力轉變以應對勞動力減少這一措施的效果。為了僅分析勞動力減少的影響,在模擬方案中我們保持其他經濟變量不變,如人口規模、行業技術水平、產業政策等,使用GTAP模型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
第一,勞動力減少對我國經濟有著不利影響,會使我國福利受損、GDP和居民收入下降,總進口與總出口也都將下降。各行業的產出下降,市場價格會升高。雖然勞動力的價格上升,但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會下降。
第二,為了維持原有的福利水平,當非技術勞動力減少5%時,技術勞動力需要增加15.6%,勞動力結構的這種轉變能有效應對勞動力減少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這一模擬結果肯定了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加快由非技術勞動力向技術勞動力的轉化這一應對勞動力減少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伴隨著職業技能培訓的加強,勞動力質量的提升會帶來非技術勞動力價格的升高、非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產出與出口的減少;產品價格上升,技術勞動力價格的下降、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出與出口的增多,產品價格的下降。
本文分析的結果表明,勞動力減少對我國有著不利影響,勞動力減少這一現象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政府部門應該采取措施緩解勞動力減少的趨勢。而本文關于非技術勞動力向技術勞動力轉化的分析結果則說明了提升勞動力質量可以有效地應對勞動力數量的減少,因此,有必要加強職業教育以提高勞動力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