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梅 孫 帥
妊娠期血糖易升高,進而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為1%~9%[1]。隨著孕產婦妊娠時間的逐步增加,孕產婦很容易出現羊水過少、羊水過多、高血壓疾病等。一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就應該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血糖篩查,這樣能夠較好地降低新生兒窒息率和相關并發癥發生率[2]。本文就120例妊娠期糖尿病進行臨床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120例為觀察組,年齡最大為38歲,最小為21歲,平均27.6歲,其中22例經產婦,98例初產婦。同時,選擇120例正常、無糖尿病史的孕婦為對照組,年齡最大為40歲,最小為20歲,平均27.8歲,其中25例經產婦,95例初產婦。兩組孕婦在孕產次、孕周、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圍生兒[巨大兒、胎兒宮內發育受限(FGR)、新生兒死亡、死胎]及母體[羊水過多、妊高征、自然流產、分娩期并發癥(產后出血、生產程延長、宮縮乏力]情況的差異。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差別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產婦相關觀察指標比較[n(%)]
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巨大兒、FGR、新生兒 死亡、死胎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受照組;同時,觀察組母體羊水過多、妊高征、自然流產、分娩期并發癥、產后出血、生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的發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正常孕婦通常都會有一定的胰島素儲備能力,但是妊娠期間會消耗掉孕婦體內的部分胰島素,若不能夠及時補充,就會使得孕婦體內的胰島素相對不足,很容易升高孕婦血糖,而出現糖耐量試驗異常或妊娠期糖尿病[3]。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是絕對缺乏胰島素或相對缺乏胰島素,進而使得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合成減少,脂肪合成減少[4],進而出現高氨基酸血癥、高血脂、高血糖,會嚴重損傷母親血管內皮,增高胎兒血糖。可引起羊水過多,造成胎兒多尿;也會促進脂肪合成、蛋白質合成,導致巨大兒;胎兒代謝也會隨著高胰島素血癥的增加而增加,進而造成胎兒宮內酸中毒、慢性缺氧,加大機體耗氧量,出現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與羊水污染情況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體的影響表現為:①妊娠期糖尿病會使得在分娩期出現較多的并發癥,增加產后出血、延長產程,引起軟產道損傷及胎兒性難產;②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③妊娠期糖尿病會造成胚胎發育異常,抑制胚胎正常發育,甚至還有可能會造成流產或胎兒先天畸形的問題;④妊娠期糖尿病會造成羊水過多[4]。
妊娠期糖尿病對圍生兒的影響表現為:①死胎及新生兒死亡:死胎多出現在妊娠36周后的孕婦中,尤其易出現在合并有先兆子 、巨大兒、羊水過多、血管病變的孕婦中,可能與孕婦很容易出現妊高征、紅細胞氧釋放量持續下降有關。另外,圍生兒死亡原因之一還有酮癥酸中毒。②巨大兒:胎兒主要是依靠利用胎盤從母親的母體中獲取葡萄糖來生存和生長,當 母體血糖增高,那么胎兒就會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造成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細胞增生,會抑制脂解、促進脂肪、蛋白合成,巨大兒常會由于難產而致新生兒出現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頭顱血腫等情況[5]。③胎兒宮內生長受限(FGR):妊娠早期高血糖會對胚胎發育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若合并微血管病變者,胎盤血管也常伴發異常,導致胎兒發育受到較大的影響,也會使得胎兒宮內血流供應進一步減少[6]。
總之,妊娠期糖尿病會嚴重危害到母嬰健康,應該開展早期篩查妊娠期糖尿病的工作,加強孕期保健,制訂包括胰島素治療、運動鍛煉、飲食控制在內的治療措施,多鼓勵妊娠期糖尿患者者采用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多種抗體),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新生兒免受病毒感染。
[1] 李紅,周嘉強.妊娠期糖尿病研究進展[J].浙江醫學,2009,31(9): 1194-1196.
[2]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0-154.
[3] 王春波,孫會蘭,朱國文.妊娠期糖尿病7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 2010,l6(10):66-66.
[4] 王美記,牛健民,溫濟英,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廣東醫學,2009,30(6):900-901.
[5] 叢林.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診斷與治療[J].安徽醫學,2009,30(4): 364-365.
[6] 郝淑芳.l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及管理[J].中國婦幼保健,2007, 22(13):186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