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麗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的常見病,也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高,容易導致嚴重的腦損傷,若治療不徹底可以引起神經系統后遺癥[1],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并采用正確方法治療和預防措施,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本文選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新生兒顱內出血的87例患作為研究對象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兒顱內出血患兒87例為觀察組,所有病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2]診斷標準,其中男50例,女37例,發病日齡1~4 d,于出生后1~5 d經CT確診為顱內出血,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47例,硬膜下出血9例,枕葉出血26例,腦實質出血5例。選取同期住院非顱內出血新生兒90例作為對照組,男49例,女41例,住院原因為新生兒肺炎、新生兒黃疸和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病日齡1~5 d。兩組新生兒性別、發病日齡等差異均無統計學(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別對兩組患兒產前及產時病史進行調查,并對異常病史進行收集。
1.3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顱內出血單因素分析 觀察組早產34例,妊高癥29例,胎膜早破21例,窒息36例,低體質量38例,胎兒宮內窘迫25例,臍繞頸43例,巨大兒30例,對照組早產12例,妊高癥11例,胎膜早破23例,窒息17例,低體質量18例,胎兒宮內窘迫20例,臍繞頸17例,巨大兒9例。進行單因素分析妊娠高血壓、臍帶繞頸、早產兒、低出生體質量、窒息、宮內窘迫是導致新生兒顱內出血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對新生兒顱內出血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以新生兒顱內出血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妊娠高血壓、臍帶繞頸、早產兒、窒息、宮內窘迫為新生兒顱內出血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的一種嚴重疾病,包括腦室周圍至腦室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 血、小腦和腦實質出血,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甚至死亡,給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數據顯示[3],新生兒顱內出血高危因素的復雜,涉及產婦、胎兒在每個階段的勞動和其他圍產期因素。因此,在分娩過程中,應對胎兒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生事 故,可以及時搶救,避免危險。

表1 新生兒顱內出血單因素分析

表2 新生兒顱內出血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
顱內出血是新生兒常見病,可能會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害,導致新生兒智力發育不良、癱瘓,甚至死亡,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發生。筆者總結了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預防的方法:①早產和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是造成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早產兒75%可以找到明確的原因,所以應加強孕期保健,定期產前檢查,指導孕婦保持充足的睡眠及營養攝入,并控制懷孕期間的性生活,盡量避免早產的發生。②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責任感。總之,應定期在檢驗設備的幫助下定期檢查,加強孕婦的保健與治療。
[1] 郭曉輝,孫艷峰,張俊玲,等.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兒早期血小板參數變化與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相關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6): 747-748.
[2] 李炳照,湛建祥,趙家彬,等.實用臨床兒科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98-101.
[3] 潘濤,簡文豪,王建華,等.床旁顱腦超聲在新生兒顱內出血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2,9(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