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梅SHI Li-mei
(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呼和浩特 01005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 010051,China)
當今世界之間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世界知識時代的到來給我國提供了人才發展的機會,同時也給我國人才的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機構,面臨著重大的責任和挑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日益顯露,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加之人類知識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給高等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傳統的知識灌輸型教育模式向多形式、全方面教育教學模式轉變,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知識文化需求,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全方位型人才。
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首先從高校教學模式改革開始,通過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了改變傳統知識灌輸型教學方法,本文列舉了幾種新的教學模式,如體驗式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模式、開放式教學模式及探究式學習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皆以增添教學形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將教學多樣性和變化性很好的呈現出來,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1.1 體驗式教學模式 體驗式教學是指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中通過自身的操作和實踐認識事物,獲取信息,學到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大為不同的是,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角色由知識講授者向信息的組織者轉變,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以“情景素材”作為媒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機會,或者根據學習需要及相關信息編制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親歷該過程,通過自身的體驗來獲取教學信息,理解并建構知識內容,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情感觀。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學習架構主要由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社會心理學家黎溫的“經驗學習圈”、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論”等組成。體驗式教學最大的特點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
1.2 網絡教學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計算機、因特網的迅速普及,網絡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和互動平臺,這也為網絡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網絡教學更能培養學生搜索、獲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學生比老師更喜歡使用網絡,應用網絡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計算機技術作為終身學習的工具,與社會最新科學技術保持一致,進而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網絡教學模式中,情境教學法是一種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將設立一個特定的情境,融合了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技術手段,為學生創造了生動形象的教學氣氛,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3 開放式教學模式 開放式教學是以人為本思想的一個典型體現。學生是由多個不同個人組成的團體,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開放式教學模式就是基于該理念,通過增大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選擇性、自由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充分展開自身的主體性活動,盡可能地指解除傳統教學對學生的強制性和劃一性,減少對學生的強制性要求,體現人的主體性品質和個性主動發展,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開放式實驗教學便是該教學模式的一種實施方案,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并獨立完成,或者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一些初級的研究,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的熱情,解決了實驗室、實驗學時和實驗項目等的限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了他們的獨立性和動手能力。開放式教學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成為新時期的一種教學形態。
1.4 探究式學習模式 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知識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沒有掌握一定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探究式學習模式便是在教師創設的一個寬容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中,提出問題,引導和激勵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該過程中,教師提供了便于學生解決問題的信息,可增加學生的智慧潛能;學生通過自主解決問題,提高了對知識的興趣;在解決困難之后,教師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驗證和總結,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保持能力;最后,學生還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技能。因此,探究式學習模式是一種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2.1 高等教育理論與管理手段的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新世紀的管理水平與理念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而管理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需要得到更大的重視和思考。就高校教育管理而言,高等教育理論與管理手段都應與時俱進,不斷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建立一套適應現代教學的管理方法。高等教育理論應建立多元化的管理體系,如以實現高效發展人、培養人為目標以人為本管理以及涉及到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教育行政體制和辦學機制等問題的校本管理論等。
2.2 教學方法的改革 當下的教學方法改革應該側重于發展大學生的能力,改變傳統只重視傳授專業知識的局面,吸取其中的積極成分,根據我國的社會發展需求,創新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國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要堅持與時俱進,要隨著時代及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而逐步修正和改革,以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體現在教學方式的改變方面。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互聯網的普及率,同時也豐富了高等教育教學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教師將教學內容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相融合,,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的質量,學生也會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培養專業知識和技能,深度開發自身能力。另外,教學方法的改革還要從基礎抓起,注重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目前,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課上侃侃而談,課下拖延教學時間,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不明所以,學習不到有效的知識。因此,教學改革必須從基礎做起,要求教師認真備課、研究專業教材、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教學過程講求實效,切實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教育是全民的一項重大任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育理念和管理需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模式可以新技術為手段,采取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素質教育的緊迫任務,將素質教育貫徹到我們的教學中去,培養各方面均衡發展的新時代的大學生。
[1]韓龍淑.當前教學模式研究中面臨的問題及其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04).
[2]申同武.關于教學模式研究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07(07).
[3]王庚.網絡教學模式構建之思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03).
[4]鄭其恭.教學模式研究引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