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代平CAI Dai-ping
(陜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安康 725000)
(Shaanxi Ank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nkang 725000,China)
高職教育的師資水平決定著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決定著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反映了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雙師型”師資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決定著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有特色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和核心,更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戰略任務。
過去我們的師資隊伍建設和評價都是偏重理論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比較的注重理論的傳授,對于學生的能力缺乏更大程度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滿足現實社會的需要,而“雙師型”教師的出現就是為了彌補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缺失,讓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師資隊伍的顯著特征,也是彰顯高職教育特色的關鍵條件。對“雙師型”教師的特征的理解主要有兩種:一是教師不僅可以擔任教師,還能夠擔任專業技術人員;二是教師不僅能夠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夠從事實踐教學。換句話說,“雙師型”教師應同時擁有“教師資格證書”和“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現階段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在學科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它們大多沒有實踐工作經驗,按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政策規定,難以獲取后一證書。故將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相應的專業實踐技能,既可任理論教師、又可任實訓教師,雖無雙職業資格證書,但已具備了雙師素質的教師歸為“雙師型”教師。在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體系中對“雙師型”教師有明確的界定:
①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指具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同時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及其專業資格考評員資格)者,如工程師、經濟師等。
②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指具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同時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教師:
第一、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第二、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效果良好。第三、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
2.1 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數量較少 由于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資的培養起步較晚,教師幾乎都是從高校應屆畢業生中直接補充,來源渠道單一。有關資料顯示,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師中直接從高校應屆畢業生中選取的占86.5%,這些畢業生占了教師隊伍的大多數,它們都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真正的有實踐經驗的從企業調入的教師占有3.4%,國家要求高職院校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應該占到教師總人數的80%,但是現狀是只占到10.5%。多數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實訓能力、現場教學能力都處于弱勢。高職院校要從企業引進人才,但現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在政策上設限過多,學校缺少用人自主權,制約了“雙師型”師資的引進。
2.2 欠發達地區缺乏“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的良好平臺 欠發達地區的企業數量和規模普遍偏小,發展水平也不高,缺乏與高職學院進行產學研合作熱情,對接受教師到企業實踐積極性不高,教師到企業鍛煉沒有取得實效,往往流于形式。高職院校產學合作、產學研結合處于初始階段,產教結合的教育模式沒有形成規模;受編制制約,專任教師大多數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很難有機會較長時間到生產一線鍛煉、提高和從事科技開發、服務。而那些直接從企業引進的教師,雖然具有很好的實踐經驗,但是他們大多不了解教學的方法、規律等,教學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所以,欠發達地區比較缺乏“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的良好平臺。
2.3 兼職教師數量少,隊伍不穩定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總體上看,在聘任制度、隊伍建設、管理措施等方面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導致很多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數量少,隊伍也不穩定,無法真正的達到教學的效果,高職院校應該建立一個長效的管理機制,把眼界放的更遠更寬一些,吸引更多的優秀的人才來高職院校任教,也可以請那些專家和技術精英到高職院校做兼職教師。
2.4 教資培訓機制尚未形成 盡管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師資培訓工作在不斷加強,但從整體上看,其投入不足,力度不夠,師資結構與水平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師資隊伍的建設還無法適應社會與高職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要求。教資培訓的經費投入不足,實踐教學環節不完善,教學方法單一。
針對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做法的同時,必須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勇于實踐,謀求做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
3.1 加強在職教師再培養 加強在職教師的再培養,是提高高職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保持高職教育持續發展的根本任務之一。一是提高和強化教學基本功。通過培訓使他們熟悉教學規律,掌握心理學、教育學基本理論,精通教學法,實現由工程型人才向教師角色的轉換,成為能夠熟練運用教學藝術的合格教師。二是提高學歷層次。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鼓勵教師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方式來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三是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高職教師要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掌握本行業、本專業的最新信息,同時要加強人文科學精神的培養,不斷更新和完善其知識結構,要把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四是加強實踐鍛煉,提高技能水平。定方向,高職院校應該給每個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都設置一個發展方向,最好給每一個青年教師都安排一位指導教師,幫助其在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上都更上一層樓;定目標,高職院校應該每一個教師都設置一個短期的目標和長遠規劃,只要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的,不管是開課及開新課情況,還是指導實踐教學情況等等,都可以給教師提出一個目標,如此一定可以讓教學的綜合水平得以提高;定措施,要想完成目標必須付諸于行動,高職院校可以定期的委派專業教師參加生產實踐,也可以定期的開展一些活動,比如組織教師實踐經驗交流會、崗位技能大賽等,表彰和獎勵那些表現優異的教師,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
3.2 著力打造“雙師型”隊伍“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保證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除招聘引進部分能夠從事教學工作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技師、高級技師等,以及聘請社會各行各業的專家做兼職教師外。一要以創新教資管理機制為導向,發揮“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內驅力的作用。以“雙師化”、“雙師素質”與“雙師型”等多樣化為目標,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推進工作。“雙師化”指教師個體只能從事理論性教學,需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從事實踐性教學。“雙師化”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它是解決當前高職教育中師資矛盾的有效辦法。“雙師素質”指教師在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基礎上,既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又具有較豐富的技術應用實踐經驗和能力。通過積極培訓,達到“雙師素質”,建立以“雙師化”為底線,“雙師素質”培養為重點,“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終極的目標體系,引導和推進欠發達地區高職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創新。要緊密地依托行業、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倡導和啟動“訪問工程師”,單獨制定高職教師的職稱評定標準和辦法,并逐步設立單獨的評審機構。制定符合實際需要的職業院校教師職務評聘辦法,將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到企業或生產一線進行實踐作為必要條件等。二要建立校內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機制。一是淡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界限。依托由相關行業、企業的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著力改革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離的局面,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專業技能與技術應用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科技開發相結合,形成以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相互滲透、有機融合的教學體系。大力推行“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專業課程不再分理論課和實踐課,而是盡可能安排在實訓室、車間或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從教學內容上對教師明確提出雙師素質的要求。二是淡化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訓室的界限。打破按學科設置實驗室的傳統,根據人的認識規律和實際工作流程重新整合實踐教學設施,按照“從低級到高級、從基礎到專業、從單項到綜合、從模擬到創新”的思路調整、配置實訓室的布局和建設,形成循序漸進的仿真實訓環境,拉近教學現場與工作現場、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的距離,從實驗實訓環節上對教師提出雙師素質的要求。三是淡化專業課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的界限。按照專任教師的要求,對專業課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評聘職稱,安排專業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實踐、科學研究、技術革新、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定點聯系一個企業,參與企業一項科技服務項目,帶好一批學生實訓,融雙師素質、實習實訓指導能力、科技創新研究、實踐指導能力的培養于一體;幫助實踐指導教師學習專業理論,以提高學歷層次,改善知識和能力結構,逐步達到專任教師的要求。三要扎實推進校企合作。通過合作辦學,促使專業課教師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通過了解和掌握技術生產過程,掌握企業勞動組織過程,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使其逐步成為雙師素質的教師。通過把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的教師定期送到對應的合作企業,進行專業實習和技能訓練,以勝任崗位工作。四要大力推行科技服務與開發。將產學研工作定位于技術開發、技術配套、技術改造、技術服務和研究輔助的層面,大力扶持教師與企業共同建立研發機構或產業開發聯合體。通過加強與生產科研部門的聯系和合作,幫助他們開闊眼界,了解市場需求,促進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改革,促使教師向“雙師型”發展,提升“雙師型”教師的素質。
3.3 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兼職教師是高職教育師資隊伍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緩解目前“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的有效辦法之一。一要加強兼職教師隊伍的規劃和培訓。在做好專任教資建設規劃的同時,統籌考慮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的兼職教師隊伍規劃,促使兼職教師隊伍逐漸向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專業結構趨于合理的方向發展。要建立健全兼職教師管理機構,制定管理辦法,嚴把入口審查關,建立兼職教師的聘任和考核體系,改變盲目、無序、自流的現狀。通過實行“教前培訓”制度,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定期對兼職教師的綜合能力和業績水平進行綜合考核,提高兼職教師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實現人才柔性流動和動態管理。二要建立外聘教師信息網絡。通過建立完整的“兼職教師師資庫”,將來自各行業的兼職教師的個人資料進行統一管理,方便、快捷地選聘高質量的兼職教師,達到資源共享。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形象,擴大知名度,與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各行業之間建立密切聯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挖掘兼職教師資源,擴充師資庫,使兼職教師有可靠來源,吸引校外兼職教師來校兼課。三要強化兼職教師的激勵措施。遵循市場原則,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兼職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制度,對有重要貢獻或深受師生贊譽的兼職教師,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表彰,對在教學中評價較差的應及時進行調整或解聘。多傾聽兼職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加以改進,依靠學校聲譽、學校政策、激勵機制來吸引并穩定兼職教師隊伍。
[1]張學軍,張麗穎,王國廷,王少云.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J].煤炭職業技術教育,2005(6).
[2]陳永峰.搞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9).
[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
[4]教兵,邢淑清.高職教育“雙師型”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