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雙友BAI Shuang-you;王青WANG Qing;丁忠梅DING Zhong-mei;任晨REN Chen
(①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 214153;②無錫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無錫 214153;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 210044)
(①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 214153,China;②Wux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Wuxi 214153,China;③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2013年4 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印發《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標志著中國第一個以現代化建設為主題的區域規劃正式頒布實施。規劃所指蘇南地區包括江蘇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和鎮江五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核心區,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是中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蘇南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務院要求,規劃確立了到2020年建成全國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到2030年全面實現區域現代化、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達到主要發達國家水平的戰略目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在無錫、常州建設職業教育改革實驗區”的要求。
無錫職教園是無錫市“十一五”規劃的“五大中心”重點項目之一,園區位于無錫市區西部,園區總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規劃居民10 萬,學生10 萬,總人口20 萬,是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集高等和中等職業教育、科研、實訓、文化、旅游、生態、居住、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教園區,園區所在地錢橋街道與職教園區實行“街園合一”的行政管理體制。職教園的建設旨在立足于建立職業教育創新體系,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更好地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在無錫建設職業教育改革實驗區”的提出,為無錫職教園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活力。無錫職教園區目前已入駐的中、高等職業院校主要有: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無錫技師學院、無錫汽車工程學校、惠山職教中心、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高等師范學校、無錫文化藝術學校和1 個公共實訓基地。據悉,無錫職教園自2005年開工建設以來,已累計投入65 億元,并一直致力于發展成為區域性國際職教中心。高等教育的發展最終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無錫職教園的建設在以錫西新城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依據的前提下,應立足建立職業教育創新體系,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更好地促進錫西新城經濟社會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蘇南現代化建設新形勢下無錫職教園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無錫職教園區院校的科技創新提供借鑒,帶動園區企業的科技創新,進而全面推動區域性社會經濟的發展。
1.1 園區院校開設專業與園區產業匹配度低。無錫職教園區產業主要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其中園區工業擁有近千家焊管、鋼管及帶鋼企業,近年來,在錫興集團、蘇嘉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領下,逐漸形成中國帶鋼交易中心和鋼管采購中心。園區服務業主要擁有鋼材交易專業市場、高檔汽車產業園和五洲國際裝飾城,集倉儲、物流、加工、咨詢和市場推廣為一體。而職教園區各級各類院校目前開設的專業主要以電信、經管、旅游、建筑和藝術大類為主。園區院校開設專業與園區產業匹配程度有待進一步增強。
1.2 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園區院校縱向課題申請非常困難,特別是國家、省部層面的課題非常難爭取。以2013年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為例,面上項目公示資助405項,其中高職院校僅有7 項,占1.73%;青年項目公示資助1000 項,高職院校僅有3 項,占0.30%。
1.3 科研管理機制不靈活、不完善。目前,高職院校科研主要實行以課題組管理為主的管理方式,由于課題組多為“小團隊”,科研力量分散,難以形成跨專業、綜合性的大成果,缺乏自主創新的關鍵技術。也直接導致了高校科技成果就近轉化數量少,院校助推園區產業能量沒有得到有效釋放。
1.4 應用型拔尖科技領軍人才嚴重缺乏。園區各院校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然而,高職和中職院校由于研究條件差、待遇低,人才流失較為嚴重。近年來,園區院校每年都有科研人員流出,并且以副高級以上職稱科研骨干和技術后備力量流失為主。隨著職業院校對科技發展的要求,學術拔尖人才和學科帶頭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高素質人才更顯得缺乏,阻礙了職教園區各院校的科技創新。
2.1 提高職業院校專業和園區產業匹配度。利用園區電子信息教育資源優勢,規劃開建動漫、軟件外包和創意類等高端產業基地,園區院校可以直接為各新興產業提供具有創新和應用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技術工人。另外,院校也可根據產業需求,為企業定向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可使園區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獲得保證。
2.2 拓寬科研經費來源。主要申請應面向廳市級應用課題,同時應積極立足園區企業,通過橫向課題形式,解決企業生產實際中的問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2.3 開展科研體制機制創新試點。選擇一批研究基礎扎實、條件較好的課題組,開展綜合科技創新試點。園區、院校和行業企業三者結合,通過校際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2.4 著力培養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一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吸引一批具有領先水平的創新型、應用型科技專家。二是建立人才激勵機制,以完善工資分配激勵機制為核心,健全符合園區職業院校科研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要求的收入分配與激勵制度。三是建立科學的評價與考核機制,扭轉目前重論文數量輕生產應用,忽視與產業需求相結合的傾向。四是通過培養校際聯合、校企聯合等形式多樣的攻關團隊,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應用型科技創新組織方式。在“無錫建設職業教育改革實驗區”國家戰略規劃背景下,無錫職教園唯有加速觀念轉變,確立奮起直追的信念,努力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經驗,結合院校科技創新實際和特點,揚長避短,才能在蘇南現代化建設的新浪潮中得到長足發展,真正帶動園區企業科技創新,更好地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
[1]國務院今年批復7 個區域規劃新經濟版圖成型[J].城市規劃通訊,2009(22).
[2]國務院批準實施長三角區域規劃[J].城市規劃通訊,2010(11).
[3]我國明年將出臺一批區域發展規劃[J].城市規劃通訊,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