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MA Bin
(新疆地礦測繪院,烏魯木齊 830017)
(Xinjiang Mine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Urumqi 830017,China)
①科學性原則。在數據處理和建庫過程中,應確保工作資料真實可靠、工作流程合理有序、工作方法正確適當、工作結果符合實際,保證建庫工作科學合理。
②規范性原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數據庫建設應符合國土資源部制定的各項行業規范,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奠定基礎。數據滿足不同應用系統的調用,便于檢索查詢,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對農村土地進行調查的具體內容包括如下: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包括三方面:即行政區、行政界線和坡度圖等;土地利用數據包括四個方面:即地類圖斑、線狀地物、零星地物以及地類界線等;土地權屬數據包括三方面:即宗地、界址線、界址點等;我們在對數據庫結構進行優化的時候,可以根據《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要求選擇建庫單位,以此對屬性數據結構表等內容可進行擴充。
縣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數據庫建設主要有以下四個階段:即為建庫準備的方案等、數據采集與處理、數據入庫和成果匯交。
2.1.1 人員的準備 在建庫準備工作上,我們需要明確人員的負責事項,這樣便于管理項目。而各級調查機構還要定期對建庫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2.1.2 設備的準備
①硬件準備。計算機,相關的輸入輸出設備(刻錄機、掃描儀)以及復印機、傳真機等設備,從而在硬件設備方面保證采集數據的質量。數據庫軟件采用微軟的Access 數據庫及Excel 電子表格。
②軟件準備。此次建庫按照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規定,統一采用蒼穹數據庫建庫軟件。
2.1.3 數據源的準備
①調查底圖及調查界線資料。
1)外業調查底圖;
2)調查界線:采用二調庫的縣界;
3)控制面積:采用二調庫的行政轄區控制面積。
②已有的土地調查成果資料。
1)土地權屬資料。
a.以往調查編制的權屬界線圖;b.以往調查簽訂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等;c.縣級(含)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國有土地、集體土地的登記資料;d.政府最新劃定、調整、處理爭議權屬界線的圖件、說明及有關文件等確權材料;e.集體土地登記發證資料;f.土地的征用、劃撥、出讓、轉讓等相關資料;g.建設用地審批文件等資料。
2)第一次土地利用調查資料。
③外業調查資料。
a.農村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表;b.外業調查工作底圖。
2.2.1 數據采集原則
①合理繼承原則。合理繼承原則是指為了保持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以及土地管理工作的延續性,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完善登記。②簡便易行原則。簡便易行原則是指在數據采集與處理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簡單易行的技術流程和處理方法,提高數據采集的工作效率,奠定數據庫建設的基礎。
2.2.2 內業工作
2.2.2.1 數據采集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數據庫的數據內容包括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兩種類型:①矢量數據的采集。根據外業調查底圖,將權屬調查成果上圖,補充和完善數據庫中宗地、界址線、界址點數據層確定權屬界線。②屬性數據采集。為了提高數據錄入的效率和準確性,地類屬性及圖斑屬性等可通過注記點合并、空間位置賦屬性的方式進行。屬性數據采集完成后要進行校驗和邏輯錯誤檢查。③行政界線與權屬界線。1)縣界以2011年變更數據庫縣界為依據,地籍區界,地籍子區界原則上仍以2011年變更數據庫鄉(鎮)村界為依據,村級界線偏差較大的可按實際界線調整并確認。2)權屬界線原則上以初次確權登記資料為依據,確屬變化的應以相應的文件或圖件進行調整。
2.2.2.2 數據拓撲 ①各要素無線段自相交、兩線相交、線段打折、碎片多邊形、懸掛點或偽節點等圖形錯誤;②數據拓撲關系正確,面要素應閉合,各相鄰實體的空間關系可通過完整的拓撲結構描述;③公共邊線或同一要素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型特征時,保證位置的一致性;④地類圖斑邊界須與地類界線對應重合。
2.3.1 數據入庫前的質量檢查 在數據入庫前,應根據規范對數據成果質量要求進行全面質量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對質量檢查不合格的數據應予以返工,質量檢查合格的數據方可入庫,具體包括:①空間數據的分層檢查。依據《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的要求,檢查空間數據的分層是否正確、數據是否齊全、數據格式是否符合入庫要求。②文件命名檢查。文件命名是否符合《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的要求。③數學基礎檢查。檢查空間數據的坐標系和投影是否符合建庫要求,各分層數據坐標系和投影是否一致;將圖廓點、公里格網點、控制點等坐標按檢索條件在屏幕上顯示,并與理論值核對。④矢量數據邏輯一致性檢查。矢量數據的一般性檢查內容包括:是否有線段自相交、兩線相交、線段打折、公共邊重復、懸掛點或偽節點、碎片多邊形等;矢量的專門拓撲關系檢查內容包括:拓撲關系是否存在,多邊形是否閉合,各相鄰實體的空間關系是否可通過完整的拓撲結構描述。⑤屬性數據結構的檢查。主要通過屬性值特征檢查屬性值的正確性,主要內容包括字符合法性檢查、非空性檢查、頻度檢查、范圍檢查等;由專業質量檢查員檢查屬性值的正確性;專業質量檢查員檢查分幅、行政區、權屬區的面積匯總數據的正確性,對誤差超限的數據應責成作業員自查。
2.3.2 數據建庫
2.3.2.1 基本要求 ①以項目區為轄區建立莎車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數據庫;②按地籍子區組織數據,采用1980 西安坐標系,1985 國家高程基準。地圖投影為高斯-克呂格投影,3°分帶。
2.3.2.2 建庫方法 以經過自查、互查、初審核實形成的1∶1 萬集體土地調查圖件為基本資料,經矢量化、拓撲造區、屬性數據采集后,進行同類文件拼接,形成以地籍子區(村)為單位的各種統計數據及圖形數據,經檢查驗收并修改完善后,交甲方使用。
2.3.2.3 面積量算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面積采用蒼穹軟件以橢球面積計算方式完成,土地權屬界線與2011年數據庫圖斑界線經復核未發生變化的可直接利用圖斑面積計算,不在重復量算,面積計算采用平方米,保留兩位小數;面積統計匯總單位采用公頃,保留兩位小數。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數據庫的初步實現,主要為各級政府制定、落實各項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快速高效準確的基礎資料;實行土地信息產業化,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服務水平。
[1]《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國土調查辦發[2009]13 號.
[2]TD/T 1015-2007,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S].
[3]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S].
[4]國家,新疆和喀什地區關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其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