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良鄧汝侃
(1.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廣州 510725;2.廣東邦鑫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335)
港口海洋工程類專業工程勘測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及管理探討
余景良1鄧汝侃2
(1.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廣州 510725;2.廣東邦鑫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335)
針對應用型高校港口海洋工程類專業特點,提出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建設港口海洋工程勘測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和建設目標,通過對基地功能、實訓項目及運行管理機制進行研究,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和任務,探討基地實踐教學、社會服務、師資建設、科研合作的途徑和良性運行的具體措施。
港口海洋工程類專業;工程勘測;校企合作;實訓基地
1.建設必要性
工程勘測能力是港口海洋工程類專業人才的必備實踐技能,近年來港口海洋工程行業參與國際工程的機會越來越頻繁,新的工程勘測設備、技術和手段更是日新月異,校企合作建設港口海洋工程勘測能力實踐基地,可以幫助學生在學校得到實用的工程勘測能力和數據收集、處理等方面能力的專門訓練,有效地解決實踐技能問題。
2.建設思路
利用學校、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學校課堂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綜合能力為主的企業現場環境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學生的培養過程,突破傳統教育中只在校內的單一人才培養模式,使專業與行業、教師與企業、學生與勘測生產崗位之間建立起廣泛聯系。基地建設由企業專家、學院教授、港口海洋工程和勘測工程等相應專業技術人員、實踐指導教師和現場兼職教師共同組成師資隊伍,滿足實踐教學需要
教學內容應緊貼行業先進勘測技術、緊貼學生求知愿望,企業參與制定培養方案、參與育人、參與專業教學,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畢業生取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實現應用型教育與就業上崗無縫對接;加大基地建設力度、緊隨技術進步、及時更新設備,升級軟件,改善教學環境,用2-3年時間使基地在建設規模和教學質量方面邁上一個臺階,更好地服務于港口海洋行業和社會。
1.建設目標
(1)制定港航類專業工程勘測實踐教學計劃,構建較完善的工程勘測實踐教學體系,對計劃制定和執行情況進行學生、教師、院系三級考核,達到優良等級;
(2)建設港航類相關專業校內共享的工程勘測訓練中心,要求港航類專業學生中級測量證書獲取率達到80%以上;
(3)體現我校港航類專業辦學特色,建設”產、學、研”為目標的學生開放創新的工程勘測實訓實踐基地.。
2.建設內容
(1)開展企業文化建設與專業思想教育;
(2)校企合作制定港航工程類專業勘測能力培養方案;
(3)港口海洋勘測儀器操作知識培訓;
(4)港口海洋工程測量技能競賽和頂崗實習;
(5)測繪軟件運用培訓和競賽;
(6)校企共同開發教材;
(7)校內外勘測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8)實踐教學基地儀器設備建設及管理;
(9)實踐教育基地管理制度建設。
本基地依托單位為廣州邦鑫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具備地質勘察、海洋測繪、工程測量、水工檢測等專業資質,主要從事港口海洋等領域的勘測維護、安全檢測、技術咨詢等服務,公司擁有目前世界先進、國內領先的美國R2-Sonic2024多波束掃測系統、英國Echoscope三維圖像聲納系統、淺地層探測系統、單波束測深系統、網絡數據管理系統、美國Trimble RTK-GPS、徠卡激光免棱鏡全站儀等高新專業勘測技術設備及工程鉆探、地下管線探測等設備,在硬件裝備和技術實力方面已進入國內同行前列。公司和各項目部可常年接納學生進行港口海洋工程測繪、工程測量、水工檢測、水下工程試驗等實習。
港口碼頭、防波堤、護岸等建筑物及陸域自然條件差異很大,港池與航道水下地形、港池及航道適航水深及海底地質結構(礁石、海砂及粘土)復雜多變,勘測難度各異,其勘測方法各不相同,學校和企業應共同研究確定實訓項目,共同確定實踐教學目標,結合正在勘測施工的項目對實習內容、具體時間安排制定計劃,具體訓練項目如下:
1.港口航道工程施工勘測能力訓練
通過實踐基地施工勘測能力訓練,學生畢業后可從事港口航道工程項目(如碼頭、航道、防波堤、護岸、海底管線等)建設報批、工可及施工圖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的勘測工作,包括擬建碼頭區域上下游水深平面圖的測繪、地質鉆探和礁石物探等,施工進度第三方質量檢測與控制,竣工驗收第三方測量等工作。
2.水工建筑物變形觀測能力訓練
包括對碼頭、防波堤、護岸、港機設備等進行平面位移及建筑物沉降的觀測,監控水工建筑物是否處于安全規范的質量狀態。
3.配合施工測量項目訓練
為碼頭打樁船、挖泥船、打撈船等提供施工導航定位服務,提供碼頭、防波堤、護岸等水運工程的施工放樣。
4.港口及航道施工維護勘測能力訓練
學生畢業后可對碼頭泊位、調頭區及進出港航道水域進行實時勘測,對碼頭結構進行常規檢測,掌握各水域回淤情況和規律及碼頭破損情況;提供精確、全面的實時水深與實時潮位;提供最優的碼頭疏浚維護選擇方案;通過提高船舶靠泊水平和延長碼頭維護周期降低碼頭維護成本;對碼頭疏浚維護進行獨立的第三方質量監控,提供疏浚維護工程量的結算依據。
5.海底礁石、砂源分布及沉船位置的探測能力訓練
對海洋或港區水域的海底地形進行探測,了解礁石或砂源的分布位置及數量,也可對水下沉船等障礙物進行探測確定方位以便打撈。
1.明確雙方管理職責和任務
(1)學校管理職責和任務。①負責制定港航工程類專業勘測能力培養方案;②負責勘測實習計劃的編制和實施;③配備實習指導教師和負責實習學生管理;④開發實習課程及培訓教材;⑤與企業共同評估實習質量和調整完善實習計劃。
(2)企業管理職責和任務。①參與制定專業勘測能力培養方案;②負責安排實習場地和實施實習計劃;③配備企業實習指導教師和參與實習學生管理;④與學校共同開發實習課程;⑤負責企業文化教育和施工安全教育;⑥勘測施工技術指導。
2.課程建設管理
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包括海洋勘測儀器原理及使用、工程測量(施工放樣)、工程測量中級工考證培訓教材、海洋測繪、海洋物探技術、水運工程檢測技術等。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計劃,校企共同開發建設一門或多門課程,編制學校和企業員工相應的技術培訓教材。
3.師資建設管理
本基地所依托公司集聚了行業優秀的勘測技術資源,應根據實踐教學目標和實踐課程計劃,由基地依托單位組建一支由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按照指導教師與學生1:5比例配備。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合約部經理、項目經理、項目部總工、項目部技術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學校通過講座、討論、交流的形式,對公司兼職教師進行教學法培訓,邀請公司兼職教師到學校參觀、講座、指導。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是保證實習基地發揮效能的關鍵,校內指導教師要懂測量并有一定施工現場經驗,同樣,講授測量的教師也要熟悉港口海洋工程的基本知識。校內要培養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型”專業教師,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過程中同時參與項目部勘測施工技術方案、施工現場管理等工作,承擔部分項目技術人員職責;每年組織指導教師考察、學習港口海洋勘測工程行業的先進技術、勘測過程和方法,參加行業學術會議,開展橫向技術服務,在企業中從事本專業兼職。
4.科技合作及社會服務管理
廣州邦鑫測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發的基于BS架構上的“客戶數據管理系統”將業主波浪、水文、泥沙、地質、水深等所有基礎建設數據集中建檔管理,為國內首創的勘測客服系統,開創業界勘測服務的先河,廣州航海學院可和該公司共同申報科研項目,共同開展課題研究,挖掘各自優勢共同開展社會服務。
5.完善教學實習規范及考核標準
實習指導教師應認真編制《工程勘測實習指導書》,編制各類外業記錄表和內業計算表,實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綜合考評。內業部分作為設計成果,能綜合反映學生對整個實習的掌握程度,外業則是選取部分實習工作進行現場測試,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儀器操作,根據完成的時間及準確性綜合評定成績。
[1]黃柳云,等.土木工程專業校外勘測實習基地的設計與建設.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9(總第155期).
[2]劉昌華.測繪工程專業測量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發展.測繪工程,2005,14(1).
[3]楊林軍.對測繪工程測量實習基地的建設研究.科技向導,2013,11.
[4]程鵬環.土建類專業分散性生產實習模式探索.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
[5]許海玲.高職土建施工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探討.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0(2).
[6]謝衛東.港口實訓基地建設管理的原則與要求.中國培訓,2012,01.
[7]施斌,余景良.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學報,2011,19(2).
[責任編輯:周 天]

圖4 框架梁鋼筋分解圖例和工程量計算公式結果
4.BIM技術在物業管理專業教學應用
建設信息數據全面集成的三維BIM模型是物管后期運行維護的法寶,學生可以快速掌握物業運營管理、設備維護管理、故障排查等相關知識的學習,構建專業知識框架和崗位技能要求。
目前斯維爾杯全國高校BIM建模大賽,對BIM理念在高校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廣作用,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建筑領域的新技術,開拓了視野,增強學生對建設體系的認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還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進而推進專業群建設。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和建筑行業來說,將BIM技術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有力學習工具融入課堂意義重大,不但提高了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也解決建筑行業中BIM專業人才緊缺的困擾,為建筑業輸送合格的專業人才,推進國內建筑信息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凈.CDIO理念下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才智,2014,2(5).
[2]劉獻偉,高洪剛,王續勝.施工領域BIM應用價值和實施思路[J].施工技術,2013,41(22):84-86.
[3]何關培.BIM和BIM相關軟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2(4).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BIM in engineering field in our country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summarizes the BIM technology and BIM skills contest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influence. The BIM techn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 better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building professional group of construction goal, train higher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BIM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Keywords: BIM technology;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construction; impact study
[責任編輯:周 天]
Study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on port marin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urvey
Yu Jing-liang1Deng Ru-kan2
(1. Guangzhou Maritime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25, China;2. Guangdong Bang Xin Survey Technology Co.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35, China)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ort marine engineering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by the targe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of out of school training base, through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base function, training projec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 of both school and enterprise, discussed ways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 social servi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benign operation
port marin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surve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training base
Bim techn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f Bim skills contest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nstruction
Wang Dan-jing
(Wuxi Commerce Institute, Wuxi Jiangsu, 214153, China)
G648.4
:A
:1000-9795(2014)011-000196-02
余景良(1967-),男,江西九江人,碩士,副教授,注冊監理工程師,一級建造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