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變的越來越嚴重,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化。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建立一個具體實效的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文章既概述了生態環境監測的含義、特征、指標等問題,同時也探討了我國目前生態檢測發展的狀態及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生態環境;檢測;發展
前言
環境監測包括很多方面,生態監測是環境檢測的一個重要分支。如今,我國環境污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再加上一些人為的因素,綠色森林植被逐漸的減少,土壤沙漠化及水土流失問題越來越嚴重,最后帶來的結果是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的事實,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復雜性的再一次審視及關注。人類在生產及生活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因為一些不當的行為,造成生態失衡。筆者主要是對生態環境監測在我國的目前發展情況進行了概述,同時也對生態監測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1 生態環境監測概述
1.1 生態環境監測的含義及類型
1.1.1 生態環境監測的含義
生態環境監測即生態檢測,主要是使用生態學的知識,對生態系統進行系統的監測。目前生態監測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比如說全球環境監測系統覺得生態監測的意思是指一種綜合技術;前蘇聯學者覺得生態監測便是對生物圈的一種綜合的監測;美國環保局將生態監測定義為對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及原因所進行的監測。我國對環境監測的含義有著自己的定義,生態監測是在一定的時間及空間上,應用可比的手段,針對特定區域的生態系統或組合體的結構、功能及類型展開系統的監測,并用監測的結果評價及預測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從而改善生態環境。
1.1.2 生態環境監測的類型
按生態監測的空間尺度劃分,可以分為宏觀生態監測、微觀生態監測。
通常來說宏觀生態監測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或是全球范圍內,最起碼也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應用生態圖及遙感技術,將自然本底圖、專業的數據作為監測的基礎,同時應用生態統計及地理信息系統或對區域生態進行調查的的手段及方法,對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的組合及變化、特征及分布進行一系列的監測。
微觀生態監測主要是對景觀生態區的監測,這些景觀生態區一般都是由幾個生態系統組建的,最起碼的也需要能夠代表單一的生態類型。生態監測站可以說是微觀生態監測的基礎,
微觀生態監測主要是應用一些生物學或是物理化學等知識獲得生態系統的每個組成部分的信息,對一些特定的生態系統及集合體進行的監測,監測的內容一般是這些生態系統的特征及功能、結構及變化。總的來說,宏觀生態監測與微觀生態監測都是比較獨立的監測,微觀生態監測為宏觀生態監測建立一定的基礎,宏觀生態監測對微觀生態監測發揮主導的作用。
1.2 生態環境監測的基本任務與特點
1.2.1 生態環境監測的基本任務
通常來說,生態監測任務最基本的是依據目前的發展情況對一些生態系統出現的問題展開的監測,同時這種監測也是動態的,不是靜止不變的。監測的主要任務還包括對人類對已經破壞了的生態平衡,利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恢復生態平衡過程的監測。通過監測結果數據的不斷積累,建立數學模型,總結生態系統變化的規定,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預測。
1.2.2 生態環境監測的特點
生態監測的工作是需要長時間的監測的,同時又是十分復雜的。生態系統本身是龐大的,發展也十分的緩慢,因為環境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及污染的排放和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影響,所以需要我們對生態系統進行長時間的監測,只有長時間的監測,才能獲得最真實的監測信息,從而揭示生態系統的變化規律。另外,生態環境監測也具有分散性的特點,選用的監測站點一般距離比較遠,所以監測網便具備了比較大的的分散特征。生態環境監測的特征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工作,涉及了很多的方面,比如說對農業、林業、牧業、副業及漁業、工業方面的監測。同時,生態環境監測也是一項具體的工作,因為生態監測是對一個生態系統狀態的變化進行的總體監測,只有綜合了系統的數據結果,才能反映現實還存在的一些問題。
1.3 生態監測的對象及技術方法
生態監測的對象主要包括農田、荒漠、森林、海洋、氣象、動植物等。一般說來,生態監測與別的監測是存在一定的不同的。比如說,從監測對象的角度來分析,城市環境質量監測與生態監測便是不一樣的,而生態監測與工業污染源的監測也是不一樣的。目前我們討論的生態環境監測監測的主要對象是大區域的生態不平衡的問題,是一種宏觀的生態監測。這種宏觀的監測生態破壞方法能夠真實的反映人類的生產生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生態系統不管是哪一類都是多種多樣的,對生態系統的監測能夠獲得生物資源變化的指標、環境要素變化的指標,也能監測到人類活動變化的指標。所以說,進行生態環境監測,調查的不僅是目前的環境質量的情況的好壞,同時也能掌握生態系統條件及變化,還有對面對環境壓力時候的反映。
目前,我國進行生態監測一般應用的技術方法,主要是空中遙感監測,同時也需要地面對應監測的輔助。還要綜合地理信息技術及全球衛星定位技術,不斷的健全生態監測的網絡。利用完善的監測系統,對生態環境及變化進行有效的判定監測。值得注意的是,在決定使用什么樣的生態監測技術方法前,是要依據生態變化的實際情況,從而制定生態監測的方法與思路。
2 國內生態監測現狀及發展趨勢
2.1 國內生態監測現狀
依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還缺少一定的針對性及統一的規范性,現在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對城市環境質量及工業污染源的監測,但是對生態環境的監測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國家還沒有建立有關檢測的技術規范及要求,同時生態監測的技術水平還是很低,設備也不夠全面,目前的生態檢測的經驗也不足夠,對生態系統的規律也沒有深刻的認識,所以要確定優先監測指標,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國內目前的工作情況來看,生態監測中還沒有應用大量的現代化科技的方法,生態監測工作還發展在開始的階段,所以應該通過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方法,提高生態監測的效果。同時也要建立操作性強的指標體系和方法,統一規劃,普遍開展生態監測工作。
2.2 國內生態監測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峻,人們對環境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所以依據目前的狀況來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已經在全球廣泛應用,但是對我國來說,還是比較滯后,也沒有統一的規定。所以,目前的監測方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所以要進一步加快生態檢測的發展步伐。生態監測的總體趨勢是結合遙感技術和地面監測,從宏觀及微觀的角度,對生態質量進行系統全面的監測。未來生態監測的網絡設計也會逐漸的發展為一體化,對我國生態監測的重點主要是從對生態質量的現狀的評價,逐漸的轉換為對未來的生態情況的預測及評估,這樣的方法與轉變更能減少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嚴重生態問題。總的來說,生態監測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必然趨勢,會被廣大環境監測工作者逐步的了解。
3 結束語
生態環境監測是環境監測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生態保護及生態管理的前提條件。我們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監測,對環境質量進行科學的評定,并提出合理的生態環境規劃及生態設計方案,建立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良好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李繼忠.生態環境的監測研究分析[J].民營科技,2008(6):114-115.
[2]劉平.淺議生態環境監測[J].環境科技,2008,21(2):106-108.
[3]姜必亮.生態監測[J].福建環境,2003,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