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娟
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了野花組合的種植養護技術,包括種植土環境、時間、播種量的選擇以及生長過程中雜草的控制等方面。
關鍵詞:園林綠化;野花組合;種植養護
1 野花組合的定義
野花組合通常是由多種1-2年生草本花卉及多年生宿根花卉按照一定的配方混合組成的;配方混合的野花組合中通常包含了多種春、夏、秋三季開花的花卉種類,且花色豐富多彩,一般都包含有紅、橙、黃、藍、紫、粉、白及其它過渡色。這樣一經種植,就可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開花不斷,美不勝收。
2 野花組合的特點
在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利用野花組合來達到美化的效果,這是很多園林綠化施工中都會采取的方法。這主要是由于野花組合中的大多數花卉都具有野生的特點,即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同時還具有較好的抗逆性,同時野花的自播繁衍能力也較強,通常一年生的花卉在栽種下去后,能夠在幾年內持續進行自播繁衍,不需要再進行種植即能保證年年生長、開化。而多年生野花則可以保持常年的生長開花。同時在進行野花組合時可以根據每種野花的特點來進行種子的配置,從而使其花色及開花時間都能得到最佳的配置,不僅有效的美化了環境,同時其良好的生長特性也有效的減少了養護工作,降低了綠化的成本。
3 野花組合的混合原則
在野花組合是需要其所選擇的品種都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及海拔高度具有羅好的適應性,因為在花卉生長過程中,對其影響最大的因素有降雨量、溫度、濕度及海拔、土壤條件等,這就需要根據地區的特點來選擇不同類型的草本花卉來進行配比,同時對于野花組合在景觀上則要求其要具有花色范圍最廣,開花時期最長的特點,而在花色上則一透以藍、紫、紅、白、花等顏色為主。
3.1 根據生長周期確定的組合:通常利用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花卉來進行野花的組合,這種組合效果在第二年則會達到最佳。用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花卉進行組合,可以在短時間內即能體現出來景觀效果,而且花期錯落,具有良好的持續性,對環境也具有較強的抗性,花期長,花色種類較多。
3.2 根據環境確定的組合:耐蔭組合:適用于疏林草地、庭院及公園大樹下等綠地環境。每天只要有4-6h的直射陽光,就能在蔭蔽條件下開出迷人的花朵,但該組合在極蔭蔽的環境下是不能使用的。耐旱組合:具有耐旱和耐貧瘠的特性,但在種子發芽時期應該及時供給水份。
3.3 根據景觀效果確定的組合:城市景觀組合:適用于北方地區。該組合由一、二年生花卉和多年生花卉組成,品種多樣,花色、花型搭配豐富,可廣泛應用于城市景觀綠地。矮生組合:滿足對低矮景觀需求而配置的組合模式,整體高度在30-45cm,花色搭配合理,品種多樣,景觀效果細致而生動。
近年來在北方常用的野花組合有北國韻彩組合(主要有虞美人、矮硫華菊、宿根亞麻、黑心菊等)、矮生組合(主要有矮蛇目菊、矮矢車菊、花菱草、異果菊等)、宿根組合(主要有天人菊、宿根亞麻、紫松果菊等)、耐陰組合(主要有矮硫華菊、錦葵、蛇目菊、滿天星等)。
4 野花組合的種植
4.1 種植地的選擇
野花在種植前,需要具有適合的土壤環境來保證其生長的需求,所以需要選擇一塊適合的土地,而且要確保這塊地沒有雜草和雜質,使其有利于種子的萌芽和生長。同時還要進行拔草、對土地進行翻耕,或是可以使用一些除草劑來保證土地的干凈。
野花在發芽期和生長期都需要具有充足的水分,這樣就需要在種植前將種植地的土壤澆透,使其土壤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始終保持在濕潤的狀態,然后在四十天以后才能對水分漸漸減少。所以在一些缺乏灌溉設備及氣候干旱的地區,則需要在雨季到來之前進行播種,同時還要根據氣候及雨量的特點來進行適當的澆水,確保土壤表面有足夠的水分,同時還要控制好雜草的生長。
野花具有較好的適應性,所以對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為了讓野花能夠更好的生長,則在栽種前還是盡量保證土壤的肥沃性,所以需要對土壤的養分狀況進行測試,對于土質較差的土質,則需要利用低氮肥料來增加土壤的養分和有機質含量,但并不是土壤越肥沃越好,需要適當的對土壤的養分進行控制,從而避免雜草過快的生長。
4.2 播種方式
播種方式要依種植面積大小和地形而定。面積較小時,可手播或用氣旋式播種機播種。用干燥潔凈的沙子和種子混合,比例為沙子∶種子=1至2∶1。播種后,用木耙輕輕耙一遍,覆土厚度不得超過種粒直徑的2倍。若大面積播種,如5畝以上,最好使用條播。條播最大行距為6厘米,播后用鎮壓機壓實土壤,使土壤和種子盡可能緊密接觸。在陡坡、山地以及其他不能使用一般播種設備的地塊,可用噴播機播種。噴播機可將種子、水及其他混合物組成的漿液噴到土壤上。播種漿液中一般含有附著劑,其目的是固定種子,也可根據需要加入肥料、農藥、染色劑等。
4.3 播種時間
野花的播種時間一般都和當時最適宜播種的季節相當,所以可以根據當時的氣候、降雨量及所要播種的品種來選擇播種時間,通常播種時間都會選擇在春季、夏初和晚秋季節,而對于多年生的野花則可以選擇在早秋的時候進行播種,這樣可以有二個多月的生長時間,再進入冬眠。而對于選擇在晚秋進行播種的野花,其多是由于當地秋季干旱而春季雨量較為充足的地區。而選擇在秋季或是春季進行播種的野花,則當地的氣候條件都較為溫和,這樣在秋天雨季來臨之前進行播種,則其也會在春天較早的時間內開花。
4.4 種植密度
每種野花組合均有一個最大和最小播種量。最小播種量約每平方米650至750粒種子(約0.6至1.2克/平方米),這個播種量是在土壤條件較好、雜草控制得力的情況下,為建立一個較好的綴花簇而確定的。最大播種量為每平方米1300至1500粒種子,(約0.9至 2.5克/平方米),當土壤準備不夠充分、雜草較多或要求最大限度的突出色彩效果時,需要這一播種量。一般播種量控制在1.0至2.5克/平方米較好,除非特殊情況,應避免超過最大播種量進行播種,因為這樣做,多年生宿根花卉有可能生長不良。
5 野花組合的養護
5.1 雜草的控制
在野花生長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雜草,因為雜草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生長,而且具有較強的生長力,即使經過長期的冬眠,一直可以再進行繁殖,所以控制雜草的生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需要在野花種植前要對土壤進行適當的處理,同時在種植后還要加強科學養護,控制好雜草的生長。
5.2 水分補充野花組合栽培養護中,水的管理是關鍵因素。在炎熱的夏季,要想維持野花組合盛開就需要多達10毫米的水分供應。
5.3 施肥管理在長期的野花組合栽培養護中施肥是必要的,尤其是當土壤為缺乏養分的沙質土時,施肥補充養分是必不可少的。
5.4 秋季修剪和清理:要想使野花組合在景觀布置中始終保持較好的觀賞效果,就必須控制不令其結實,一般在結實期用剪草機將其修剪到10至15厘米的高度。此外,在進行秋播準備土地時,要清除有礙種子與土壤較好接觸的地面雜物,包括枯枝落葉等。
6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使其對植物配置材料的需求量加大,在城市的綠化工作中,已從原來的單一性綠化開始向多元化和組合式的方向發展,而野花組合不僅有效的滿足了城市綠化多樣性的要求,同時植物可以實現多樣的配置,有效的降低了綠化的成本,同時使其自然景觀更具觀賞性,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參考文獻
[1]龍雅宜.園林植物栽培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劉燕.園林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