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能源支撐的電力事業亦呈突飛猛進勢頭,與電力事業密切相關的電網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做好電網工程建設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工作是電網建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首先從“電荒”發生的原因引出了電網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其次歸納了電網建設全壽命造價管理的六個階段,針對六個不同造價管理階段,分析了當前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并針對各因素的影響提出了各階段的應對的設想,從而達到合理有效進行電網建設工程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的效果。
關鍵詞:電網建設工程;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力作為優質能源,顯得越來越重要。由于我國地域廣袤,各地存在資源分布和人口疏密等差異,“電荒”成了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瓶頸,“電荒”發生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電煤漲價引發發電成本高于上網電價,越發越虧,發電企業寧停不發;二是電力結構存在自身矛盾,新增電力能源資源多分布于我國西部地區,用電需求旺盛地域多處于東部地區,跨區域高電壓電網建設滯后,影響西電東送;三是新能源電源建設未及時進行配套輸電電網項目規劃建設,造成電力無法并入電網。如何應對“電荒”,已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進行輸配電網絡的建設或改造任務已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工作。如何在電網建設中有效進行全壽命周期造價控制, 實現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造價(費用)最小化,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從而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和社會效益,成為我們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電網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就是從項目長期經濟效益出發,對電網項目從規劃、立項、可研、設備選型、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進行綜合造價分析、控制。不僅要對電網工程建設成本進行控制,同時還要對生產的運維費用進行預控,進一步對環境影響和社會經濟效益增長分析。電網全壽命周期造價是評價電網項目是否經濟合理的綜合指標。
1 加強前期規劃立項階段造價管理
1.1 因地制宜確定建設規模
依托特高壓建設跨區輸電網架,結合區域規劃整合站所布點,分析用電負荷確立合理建設規模,遏制盲目建設和超規模建設現象再度發生。我們應將電網建設規劃融入國家各級政府整體規劃之中,適度超前進行電網建設規劃。分析地區經濟發展和用電負荷情況,因地制宜規劃電網建設、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推進原電網改造,整合電網結構。分區域采取不同電壓等級建設網絡,同塔多回路架設輸電線路減少走廊占地、保護周邊環境。線纜入地減少城市視覺污染、為城鎮規劃發展騰出空間,選用先進設備減少運維成本。同時在規劃時不僅要考慮工程建設成本,還要考慮運維成本,更要考慮社會效益。
1.2 無序規劃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長期以來,國家各級政府整體規劃常發生朝令夕改情況,電網項目經常因 “拍腦瓜”項目造成“今天建、明天改、后天拆”的現象發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費。另外電網建設項目在方案審查中常常受投資預算所限,時常會出現不能將同期或近期需建設的電網項目整體進行考慮,也會發生“今天建、明天改、后天拆”的現象。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社會資源的損耗。
1.3 長遠考慮、有序規劃、集中實施控制工程造價
規劃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規劃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我們為了最求工程的節約,就必須強化電網建設規劃融入國家各級政府整體規劃之中,適度超前進行電網建設規劃。盡最大限度在同一項目中完成近期同區域、所有網架建設和改造。避免發生重復進場造成的投資增加,多次停電造成的社會效益降低,“今天建、明天改”的工程成本浪費。
2 加強設備選型和設計階段造價管理
2.1 加強電氣(電網)設備標準化建設,降低設計成本
目前,電網建設工程所用同一型號設備,由于生產廠商不同,形式也五花八門。這給工程設計造成了只有在設備招標確定中標廠商后,才能索取設備資料進行工程施工設計,這不僅造成了簡單設計工作的重復,也無形中加大了工程建設時間成本。如能夠依托電力行業技術力量作為支撐,借助國家轉型性發展契機,推動社會打造中國各種設備、材料標準化建設歷程。力爭將同一型號的電氣(電網)設備按照各區域氣候特點形成國家統一標準,就可以將電網工程設計按區域形成固有格式的施工圖集,單項工程只需按照批準的規模進行平面布置圖和相關配套圖冊的設計,其余選用標準圖集即可,這樣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設計成本和縮短工程建設周期。從而減少電網建設工程運維配置備品備件數量來降低運維成本,達到降低電網工程全壽命周期成本。
2.2 加強設備(材料)選型比較,降低能源損耗成本
電網是指電力系統中除發電設備和用電設備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變電、輸電、配電三個環節,它將廣闊地域內的發電廠與用戶連成一片,把集中生產的電能送到分散用電的千家萬戶,同時在三個環節中也消耗大量的電能,目前電網平均損耗約12%左右(網損5%左右,線損7%左右)。在物資招標過程根據物資的性價比,選擇質優價廉物資,質優體現在物資制造質量、運行時自身消耗能源的多少和使用壽命等方面,價廉體現在質量同等優質前提下的低價。同時加強研究新型節能材料(如為減少尖端放電損耗而改進行電網連接金具等)。以此來逐步降低電網損耗,同時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2.3 因地制宜進行設計,保護環境,降低社會成本
前些年,在電網建設中,電網建設占用了大量的基本農田,為了線路走廊,砍伐過大片的森林,破壞過大量的植被,使自然環境受到過創傷。現在和今后我們就應在設計階段因地制宜進行設計,設計中不僅只是將電網需求變為設計成果,更應將在完成設計任務的同時,考慮施工過程中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產生的后果,力求將環境損害降到最小直至消除,如:鐵塔基礎大開挖改為掏挖式減少植被破壞;選擇和利用廢棄的工業用地,既可減少道路施工難度,并能減少基本農田的占用;線路高跨既可以減少線路走廊樹木砍伐,還可減少因樹木生長引起對地距離不足造成線路故障或山火發生;同塔多回建設線路,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在滿足供電需求的同時減少土地占用,等等。
3 加大“工業化”施工比例,提高施工定額水平
3.1 大力推廣“裝配式”施工設計,縮短現場施工時間
依托社會之力,發展電網建設;借助電網建設,推動社會發展。在目前國家經濟轉型的洪流中,電網建設不能與社會孤立,也應融入社會發展之中,并應發揮央企應盡的義務,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社會同步發展。因此電網建設應在設計方面探索“工業化”建設經驗,積極推進“裝配式”電網設計和施工,在提高自身建設速度的同時,也推動社會一批配套廠家的崛起和發展,廠家批量生產裝配式配件,可以降低原材料損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綜合測算上,降低了電網建設引起的社會造價。但不能盲目各自為陣開展,在起步階段就應將“配件”進行標準化分割,避免發生再一次進入難以統一標準的怪圈。因此就需要電網工程的設計單位,起到電網建設龍頭作用,保護自身知識產權,將成型的“配件”形成早日形成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以此來推動“裝配式”電網“配件”廠商規范建設和競爭。
3.2 大力提高機械化應用,提高施工定額水平
在電網建設施工中,機械化應用程度的高低,可以間接體現施工定額水平的高低。如,土石方開挖,由目前各種機械的誕生代替人工開挖,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等等。我們電網建設施工單位,應在施工過程中大力發展QC小組,逐步探索新機械的發明和應用,逐步消除人海戰術,力爭提高施工機械化應用水平,努力提高施工定額水平,降低工程造價。
4 確保安全,扎扎實實降低運維成本
4.1 加大宣傳力度,減少電網設施被盜造成各種損失增加
近些年,由于一些不法分子貪圖小利,肆虐盜竊電網設施和材料,造成系統停電、線路跳閘、鐵塔傾倒等事件頻頻發生,是電網企業承受巨大損失,給區域經濟發展和居民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電網設施的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來維護、來珍惜,電網企業為了保護好人民賴以生存的電力設施,應加大宣傳力度,依靠社會力量,共同保護電網設施,共同保護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起居提供優質能源的電網設施的安全。以此來降低因電網設施被盜造成的資產損失、輸送電量損失、以及搶修被盜設施花費的人力、財力等。
4.2 合理儲備備品備件,減少流動資金
電網運維單位必須做到對自我進行運行維護的設備清楚、了解,掌握各設備故障發生幾率的大小,通過精確計算,合理配備備品備件,避免出現備件過剩造成庫存浪費,備品過少影響電網正常運行維護,從而造成緊急調用物資加大運維成本。以此采用科學管理,提高備品備件合理配置,達到合理降低運維成本的目的,降低電網全壽命周期費用。
5 分類回收,提高回收收益
電網企業作為電網運營企業,承負這千家萬戶的用電任務,也是成百上千發電企業的用戶。固定資產非常龐大,但由于分布面廣,被稱作“沒有圍墻的工廠”,資產的管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特別是在資產報廢環節。資產報廢就面臨著廢舊物資的回收問題,由于物資報廢制度的不健全或可操行差,常常造成廢舊物資回收難度大、成本大、損失大。如何管好廢舊物資的回收,這是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難題。如果能夠理順管理程序,因地制宜進行分類回收,可以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殘值率;可以降低回收損耗,提高回收比率。從而達到提高資產回收殘值收益,降低電網全壽命周期費用。
電網建設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不僅涉及工程建設期,還牽涉投運后運維期和報廢后處理期。如何能管好全壽命周期造價,需要全體參與人員以較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武裝自己的頭腦,以電網事業為己任,開動創新思維,運用科學技術手段,探索各階段突破點,從全局出發,考慮綜合費用降低水平。這尚需從事電網建設和管理的全體人努力,從打造電網標準化設備入手,逐步進行系統化研究,跳出狹隘區間思維,從全社會經濟發展進行電網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
注:文中采用“標準化設備”的提法,而未采用“通用設備”的提法,主要是考慮:通用設備是一個具有固定范疇的專用名詞,“在《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GB/T14885-1994)中規定:通用設備是指代碼前兩位06-12的設備,多為加工用設備:如機床等。提出”標準化設備主要思想是將電網設備從外形尺寸到內部構造及功能等方面進行統一。旨在為減少電網建設各環節工作量和費用支出,這需要以電網設計技術人員為首掀起一場革新,打造一部詳盡而科學的標準。
作者簡介:晉國芳,男,助理工程師,1996年畢業于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建管系工程概預算專業,持有國家一級預算員資格證(建筑)、造價員資格證(電氣)、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程師。現為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晉城供電公司基建部專工,從事電網建設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