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印度火星探測點個贊

黃志澄:空氣動力學家、航天技術專家、技術評論家。長期從事空氣動力學、航天發展戰略研究,為我國大型試驗基地建設、載人航天方案論證、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貢獻。近十年來從事科學、技術與社會等宏觀科學領域研究,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2013年11月5日,印度用自行研制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成功發射了“曼加里安”(Mangalyaan)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歷經逾10個月的飛行后,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進入預定火星軌道,并很快發回火星畫面。根據設計,這個探測器將工作6個月。
“曼加里安”的大小如一輛小轎車,質量1350kg,有效載荷只有15kg,包括測量甲烷的傳感器、拍照的彩色相機,以及測繪星球表面和礦產的熱成像光譜儀?;鹦谴髿庵械募淄槭钱斍盎鹦茄芯款I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地球大氣含有數十億噸甲烷,絕大部分都來自微生物。因此,測定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有助于揭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之謎。“曼加里安”的預算為45億盧比(約合7400萬美元),以西方國家的標準來說非常便宜,其費用只是早它2天到達火星軌道的美國“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變”(Maven)探測器的1/9。今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為此驕傲地說,印度的火星探測項目,其成本比花1億美元制作的好萊塢電影《萬有引力》(Gravity)還要低。這是由其任務目標簡單明確,采用的都是印度本土的技術和印度科技人員的工資較低等多種因素決定的。
印度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毫無疑問是印度航天事業的一大亮點。這一成就不僅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洲之后,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第4個國家,而且印度首創了初次開展火星探測任務就成功的紀錄。把探測器成功送入環繞火星軌道并非易事,在迄今51次火星探測計劃中,失敗的逾五成。當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宣布完成這項任務時,印度總理莫迪與數百位科學家在班加羅爾的太空指揮中心同聲歡呼。莫迪說:“我們今天創造了歷史。我們勇往直前,闖入未知領域,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對于印度低成本探測火星的成功,各國媒體大多數都給予肯定,甚至包括中國的《環球時報》,它在“贊印度火星探測器,是風度也是態度”的評論中最后說:“中印互聯網上都有一些對對方尖酸刻薄的聲音,制造出中印深陷相互惡意的現象。這并非中印兩國民眾相互認知中的主流意識。中印的真實利益沖突遠沒那么嚴重,被種種原因推遲了的兩國合作正在進入噴發期。因此,為印度的‘曼加里安’進入火星軌道鼓掌,既是我們的風度,也是我們的態度。”
中國也有些紙媒認為,“印度在載人航天方面大大落后于中國”;“對于仍存無數貧民的國家,印度的外太空野心是在浪費錢”;“成功背后的質疑之聲也不應被忽視,要警惕軍工復合體綁架印度政府政策”等。對于印度的火星探測的價值,印度作家古爾恰蘭·達斯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文章“印度‘低成本’火星探測意義非凡”中作了回答:“在一個受中產階層不安全感困擾的社會,科學讓位于更實際的職業生涯,比如商業、法律和工程。這是一個恢復年輕人對科學興趣的寶貴機會?!蔽恼逻€介紹,當“曼加里安”進入火星軌道后,印度總理莫迪敦促每一所大學和學校,花5min品味這個時刻,就像他們品味一場板球的勝利那樣。
筆者曾長期跟蹤印度航天的發展,也曾對中印兩國航天發展的道路進行過比較研究。由于中印兩國的國情不同,因而采取的發展途徑有所不同,其結果也各有所長。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K·拉達克里希南說得好:“我們是在用一種與眾不同的低成本創新方式來完成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但是,這次任務在技術上是經過合理構思和設計的。”這種低成本創新方式值得中國航天學習。為此,我給印度的火星探測點個贊!
黃志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