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軍事后勤保障視野中的甲午戰爭殤思

2014-03-14 08:33:22
中國軍轉民 2014年12期

■ 霍 炬

軍事后勤保障視野中的甲午戰爭殤思

■ 霍 炬

甲午戰爭以中國的慘敗而告終,成為持續三十余年之久的洋務運動最后失敗的標志,更是我國近代民族覺醒的一個重要拐點。本文以彈藥保障、戰時裝備維修保障、戰時煤炭保障、戰場救護保障為研究視角,在鼎力促進國家社會經濟全局性改革以迎來軍事后勤改革新局面、竭力突圍傳統觀念的恒久束縛以實現軍事后勤改革新目標、聚力破除傳統體制藩籬以取得軍事后勤實質性進展、傾力緊扣戰斗力標準以贏得軍事后勤改革新成就等方面提供新的啟示。

發生于120年前的甲午戰爭以中國的慘敗而告終,它是中國乃至遠東近代歷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事件,不僅對中日兩國產生了巨大的直接影響,而且使遠東國際形勢的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次戰爭成為持續三十余年之久的洋務運動最后失敗的標志,更是我國近代民族覺醒的一個重要拐點。

百余年來,人們從各個方面、多種角度探討失敗原因,只是對于相關的軍事后勤保障問題,還缺乏較為系統的專門研究。為此,本文以拙力條分縷析,力求為當前正持“闡舊邦以輔新命”精神的我軍,走出一條穿越歷史迷霧的強軍之路,提供些許新的思路與感悟。

一、甲午戰爭中軍事后勤保障的主要情況

《北洋海軍章程》指出:“兵船職在戰守,有事時沖鋒破敵,無事時巡防操練,皆提督以下官員之責。而其根本之計,尤在后路儲備有資,應時取給。西國后路分職各官,權位皆與提督相等,約舉之,厥有十數端。”后路保障部門包括總理水師營務處、天津海防支應局、天津軍械局、天津機器局、大沽船塢、旅順船塢、旅順船械局、旅順軍械局、威海行營機器廠、天津儲藥施醫總醫院及旅順口、威海衛水師養病院、天津水師學堂與威海行營海軍學堂等10余個。這里的“后路”保障范圍包括除艦隊作戰這一“前路”之外幾乎所有與海軍有關的服務保障內容,比一般意義上的“后勤”概念更廣。甲午戰爭中的保障情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北洋海軍的彈藥保障。北洋海軍歷年領取之彈藥,除配補各艦外,其余均存在基地的彈藥庫中,需要時再由軍械委員開單提取。豐島海戰之前,北洋海軍在威海基地備戰,并向各艦補充彈藥。北洋海軍所需彈藥主要由天津機器局東局生產,由天津軍械局統一調撥;國內無法生產的彈藥,則由軍械局負責向國外訂購。北洋海軍的彈藥主要存儲在旅順基地的彈藥庫中,威海基地劉公島上因無處存放,平時并不儲備彈藥。

美籍幫辦“鎮遠”管帶馬吉芬(P. N. Mcgitfin)曾回憶說,到海戰結束前半小時,“鎮遠”305毫米口徑前主炮的開花彈已全部打光,僅剩25枚鋼彈(穿甲彈),150毫米口徑炮的炮彈則全部打完。“定遠”的情況也是如此。“再過半小時,我們將一無所有,而聽任敵人為所欲為了”。英籍幫辦“定遠”副管駕戴樂爾(W. F. Tyler)也證明,當時中國艦隊最嚴重的問題是缺乏彈藥。在北洋海軍軍官于戰后總結教訓的呈文中,涉及到黃海海戰中彈藥數量問題只有兩人且持完全相反說法。如“來遠”幫帶大副張哲榮回憶,在黃海海戰中,有“因彈子將罄而炮故緩施者”。相反,“定遠”槍炮大副沈壽堃卻說:“大東溝之敗,非藥彈不足,乃器之不利也”。他們說法相異或因參戰各艦彈藥數量不同所致,還不能得出整個艦隊缺少彈藥的結論。而海軍軍官在彈藥方面反映最多的倒是質量問題,“所領子藥,多不合適,亦不切備”,“定遠”槍炮二副高承錫指出:“槍炮子藥乃軍務極要之件,制造之時須較以規矩,求其性力”,若“不論合膛與否、炸力大小、能否及遠,塞責成工,不但戰時用之有害,即平時用之也受害不淺”。彈藥保障作為作戰保障領域的重要活動,是作戰行動得以實施的基本前提和基礎,直接影響到戰爭進程與戰局成敗。彈藥如人體血液般至關重要,充足及時并保證質量的彈藥供應是實現作戰目標、確保士兵安全的關鍵因素,如果彈藥存在質量問題,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要么彈藥匱乏、威力減弱,要么發射速度大為降低,可以說對于彈藥而言,沒有質量就等于沒有數量。一直到威海基地陷入日軍水陸合圍后,丁汝昌才在其告急文書中說:“糧食雖可敷衍一月,惟子藥未充,斷難持久。”而此時李鴻章除密令丁汝昌率艦突圍外,已無回天之力。

二是北洋海軍的戰時裝備維修保障。北洋海軍維修艦艇的船塢主要有旅順口石船塢和大沽木船塢,前者主要負責維修保養鐵甲艦、巡洋艦及練習艦并制配艦上器械;后者負責修理吃水較淺的中等以下船只及旅順船塢購料雇工等事。雖然維修設施齊全,但北洋海軍平時不能做到定期維修,且維修艦船無章可循,不能確保軍艦始終處于良好狀態,便于作戰。戰后,有“定遠”艦副管駕李鼎新指出:“船應若干年大修一次,宜立定章程,有事時方不致無船可用。”1894年6月底,北洋海軍軍艦有半數調出,其余半數軍艦也處于待命狀態,由于時間緊迫,急需的全面維修已無法進行,丁汝昌特函問旅順船塢總辦龔照嶼:“若僅刮飾悉敷快干油,約某船至速須若干日?”,龔答稱:“每艦僅油快干油約五日為率”。丁汝昌遂抽調“來遠”、“經遠”、“定遠”、“平遠”4艦接續前往旅順船塢刮底刷油,并令練習艦“康濟”入塢維修,即北洋海軍在戰前僅維修了5艘軍艦,其中4艘戰艦的維修只是油底而已。

北洋海軍在平時裝備維修保養方面無嚴格的制度加以規范,至戰時連起碼的備用配件都無法落實,艦上各種配件“壞無以換,缺無以添”。“東溝之役,因零件損傷,炮即停放者不少。”尤其是“致遠”、“靖遠”兩艦水密門橡膠封條年久破爛,導致“致遠”因水密門橡膠封條失修以致“中炮不多時,立即沉沒。”“定遠”副管駕李鼎新指出:“船塢工匠太劣,工程太松,料件不周,致各船多有損壞,不能修理。”1895年1月5日搶修被迫停工,“鎮遠”艦尚有3處傷口沒有修補,不能出海作戰。北洋海軍最終株守威海軍港直至全軍覆沒,在眾多原因中,軍艦殘破不全成為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

三是北洋海軍的戰時煤炭保障。在這次戰爭中,煤炭補給在數量上基本保證了艦隊所需,但在質量上對作戰產生了一定影響。蒸汽艦時代的艦艇靠蒸汽機以煤為燃料補給動力,北洋海軍“水師以煤為命脈”,“各船煙煤為行軍用物大宗”,已認識到煤炭補給的重要性。當時在海軍基地無定量儲煤,用煤由開平煤礦提供,經稟報李鴻章后開單具領,平時視需要按量補給。1894年6月,戰事緊張,北洋海軍需煤量激增,海軍基地和駐朝軍艦的煤炭補給成為重點,引起丁汝昌強烈不滿的主要是煤的質量問題。在豐島海戰之前,丁汝昌就發現運補海軍之煤質量低劣,經多次交涉,礦務局仍以碎煤充數,煤的質量問題一直未能解決,丁汝昌直到距黃海大海戰只有5天時仍在就此問題進行交涉。北洋艦隊的航速本就不及敵方,用碎散煤必致“汽力”不足,進一步拉大與敵手的航速差距,嚴重影響戰斗力的發揮。而礦務局則要求海軍為運煤船護航,以減運煤船船主、管輪等洋人畏險怕難之心,丁汝昌則言:“若每次運煤必須船護,數少則非徒無益,若護以全隊,則一次所運之煤僅足供一次護行之用,其與不運何殊耶?”算是給出了經濟賬。總的來看,煤炭補給雖在數量上基本保證了艦隊所需,但在質量上仍對作戰產生了一定影響。

四是海陸軍的戰時救護保障。在戰爭中,清軍的戰地救護,表現出救護資源缺乏、救治機制僵化落后、醫護人員保障能力低下等缺失。一是救護資源缺乏。清軍戰地救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醫院規模小,醫護人員少,根本不能滿足戰時救護所需。如天津總醫院,平時只有三名醫生,在1895年3月戰斗最激烈時,只剩伊爾文一個人為200余傷員提供診斷治療服務,后有600余傷員等待入院。醫生奇缺,只好從通商口岸臨時招募。北洋海軍建軍時已有大小艦船25艘,滿額配員3087人,而醫護人員卻只有19名的編制。其中一等、二等醫官三員空缺,實際只配備16名醫官,平均每艘艦船分配不到一名醫護人員。醫院也是寥寥無幾,即使是清軍負責后勤保障的東征糧臺所設的新民、遼陽、錦州、榆關等醫局,也不過是位于戰線后幾里、十幾里處設立的臨時包扎所而已。醫護資源奇缺,必然導致受傷官兵痛苦及死亡增加,嚴重削弱戰斗力。二是救治機制落后。為現代人所不解的是,官兵在戰爭中負傷后,不是馬上后運救治而是發給銀兩“為醫藥之資”,讓其自行去醫局治療。每次戰斗后“由該統領查明受傷輕重,分別給領”,但士兵常常是“應得養傷銀兩,該營潰敗之余無從籌發”,就連這微不足道的救命錢也不能保證發到傷兵手中,以致趕往營口、煙臺紅十字醫院療傷的官兵“概皆兩手空空,每日需藥需食,所費浩繁,紅十字會中款項大有不敷應給之虞”。海軍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官兵受傷稍事包扎后,無法得到全程護理至痊愈,而是被“扶進前艙臨時病房里,驗了頭等傷,賞六十兩銀子”完事,后續治療純屬個人私事。這種“以賞代治”的僵化救治制度,正是清軍戰地救護制度全然落后于時代的具體表現。三是醫護人員保障能力低下。軍中多是“略讀一二部方書即可懸壺行道”的庸醫,輕視外科之學而不擅長外科施治之術,無法給前線的受傷士兵以及時而到位的治療。當時的輿論曾批清軍軍醫“平時釋甲而嬉,無所事事,兵勇偶有報恙者華醫尚可為功”。在大東溝海戰中,“軍中醫士有長于內科而不諳外科者,有躲船內鐵甲中弗司其事者,有早行離船為保身計者,有不勝其任情面混充者,種種不一,言之實堪痛恨”。而在威海衛保衛戰中,“當日軍在海角登陸時,有許多中國人員,自謂依法不必留者,遂離去。最奇者,彼曹中有醫士,裹傷護士及其它醫院中人員”,他們戰前要求撤離戰區的唯一理由竟是“彼等屬于道臺,而非屬于將軍或提督彼乃文吏”。終使劉公島上的北洋海軍將士雪上加霜,嚴重削弱了清軍士氣。曾參加沈陽醫院救護工作的傳教士司督閣在《甲午戰時遼居憶》中提到“中國軍隊在1894年—1895年的時候尚沒有救護傷亡的設備。當一個人受傷倒下的時候,他只能躺在那里,直到慢慢地凍餓而死。”英國海軍情報處在致其外交部的密信中同樣提到,“中國軍隊顯然缺乏有組織的運輸系統,也很難說有什么醫療服務。中國軍人知道自己一旦害病、受傷將是什么命運,無論害病亦或受傷都將被拋棄,因而不可能有多么大的戰斗熱情。”這些缺醫少治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將士們的斗志,降低了軍隊戰斗力,成為導致清軍慘敗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

二、啟示

自古以來,所有真正意義上的戰爭活動皆離不開后勤保障,且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對其依賴日益增大。這其中,海軍因裝備技術復雜、作戰環境特殊,對后勤保障的依賴性相對更大。北洋海軍作為一支近代化艦隊,雖然在甲午戰爭之前,由于自鴉片戰爭后西方軍事技術的沖擊,又經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適應性蛻變,其依托的軍事后勤體制有了一定改進,尤其是通過洋務派的自強運動,軍事后勤在物質建設上亦趨于“西化”,但這依然不能掩蓋清軍在軍事后勤建設方面的缺陷。對此加以總結,對于今天的軍事后勤改革仍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鄧世昌紀念館

1.必須鼎力促進國家社會經濟全局性改革,只有夯實社會經濟基礎,才能在富國強兵中迎來軍事后勤改革新局面

軍事后勤從來建立于社會經濟基礎之上,離開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后勤就無法存在。社會經濟既是推動軍事后勤變革的動因,也是后勤保障的根本來源,沒有什么比軍事后勤更依賴于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甲午戰爭時期基本上仍停留在小農經濟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階段,在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科學技術和工業水平異常落后的情況下以先有軍事工業、后有基礎工業的頭腳倒置方式,逐步實現武器裝備的生產,必然出現因鋼、鐵、煤等質量不過關而影響軍工生產,以至國產槍、炮、船始終不如西方國家的現象。軍事工業不能滿足整個軍隊改善裝備和戰爭大量消耗的需要,武器裝備只能靠從外洋購進,又進一步加劇了清政府的軍費困窘,嚴重阻礙了軍事后勤近代化進程。

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中國苦力正試圖拉出沉重的大炮——當時英國海軍還專門配置人員根據所拍攝照片繪制所見的戰爭場面,發給倫敦的新聞報刊使用。

此外,由于當時商品經濟不發達,對外貿易乏力,政府的主要財稅只能從農民身上盤剝獲取,每年財政仍是捉襟見肘、難以為繼。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所形成的“就地籌餉”制度不僅造成了地方坐大與督撫專權的政治格局,更嚴重阻礙了清政府的財稅改革,削弱了清政府的經濟動員能力及軍事自強活動,也造成了軍事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戰場救護醫療等方面的長期落后局面。相反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就認識到:要步入近代化,不僅必須采納西方技術且不能脫離整個國家全面的工業化,也不能缺少西方國家中伴隨工業化的各種制度建設,從而以三大改革政策——“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齊頭并進追趕西方列強,不但在軍事裝備、航運、鐵路、電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而且在軍制、法制、文教、衛生、政治、思想領域厲行改革、除舊布新,為贏得戰爭打下厚實的社會經濟基礎。日本政府尤其在海軍建設上不遺余力,將釀造業、煙草業稅收用作海陸軍軍費,發行海軍公債,皇室、百姓節衣縮食,貴族、富豪紛紛解囊。在甲午戰前的6年間,日本平均每年增添新艦2艘,在艦艇噸位、船速、炮速及新裝備等方面迅速趕超北洋海軍。這些都說明,要跳出后勤談后勤,現代戰爭不是單純軍事力量的博弈,而是國家整體實力的較量,一個國家單一領域的改革,必須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全面配套實施下才能成功。當前,國家新一輪行政、經濟改革方案正全面鋪開,只有積極維護國家社會經濟改革大局,不斷夯實社會經濟基礎,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國家整體實力躍升,進而帶動軍隊外部經濟、政治、科技、文化、人力及軍隊內部人員、裝備技術、體制編制、軍事思想等要素實現“整體聯動、有機整合”,才能實現軍事向現代“軍事—商業體制”、“軍事—工業體制”、“軍事—高科技體制”的“混合式三級跳”,也才能在富國強兵中為軍事后勤改革贏得新機遇,注入新能量。

2.必須竭力突圍傳統觀念的恒久束縛,只有不斷追求創新思維,才能在解放思想中實現軍事后勤改革新目標

劉公島,中日甲午戰爭的戰場,現建有“甲午戰爭博物館”

創造性思維是軍事革命和后勤變革的靈魂。影響一個國家推進軍事革命的最大障礙,不是體制、機制和經費等剛性因素的制約,而是頑固的傳統觀念對人們思想和行為方式的束縛。這一點在甲午戰爭中同樣表現得十分明顯。甲午戰爭前,清朝以每年1/5的國庫收入,連續投資近10年,于1888年建起了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艦隊,但中體西用的陳腐思維仍主導整個朝野,在指揮體制和后勤保障方式等關鍵因素上,因循守舊,拒不進行變革,只引裝不納制,依然以“天朝大國”傲視“蕞爾小邦”。當改革與舊制稍有沖觸,大小保守派官僚、文人便一擁而上,斥之以“以夷變夏”、“亂臣賊子”、“漢奸賣國”。甲午戰爭爆發后,在醫療救護方面,“中國營中亦例設有醫官,惟仍古法醫人,尚未改行西法耳。”軍醫輕視外科之學更不擅長外科施治,無法給傷兵以及時而到位的治療。看西方軍隊中有女護士在戰場上救死扶傷,則“倘以華人而言,則軍中有婦人,兵氣恐不揚耳”,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阻止了戰地救護工作走向現代。相反,日本雖保留天皇制和封建武士的傳統,卻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體制上全面學習西方。在推進軍事變革上,按西方軍制全面改造,從作戰指揮、軍事訓練、后勤保障等各個方面實現了近代化。并在戰爭一開始就確立了統籌海陸軍戰略意圖和行動的全面作戰計劃即“作戰大方針”,實施不間斷的集中統一指揮,在全局上對整個后勤保障起到了牽引和導向作用。這些都告訴我們,只有對傳統的思想文化、觀念習俗進行揚棄,擺脫落后思維的禁錮,由封閉思維轉變為開放思維,由顧后思維轉變為前瞻思維,由保守思維轉變為創新思維,放眼世界而不抱殘守缺,放眼未來并超越自己,才能形成軍事后勤發展的新思路,在開拓新領域中創造出新成就。

3.必須聚力破除傳統體制藩籬,只有抓住體制變革這一關鍵環節,才能在改革中取得軍事后勤實質性進展

北洋海軍在彈藥保障、戰時維修保障、戰場救護保障等出現的問題多與后勤體制僵化落后、兵種單一,難以與戰略戰術相適應有關,造成了被動挨打局面。其中后勤組織指揮不統一、各自為政尤為突出。參加作戰的有淮軍、湘軍、奉天練軍、吉林練軍、黑龍江練軍及其它各省軍隊,各軍后勤自成一體,沒有統一的后勤系統。各地政府只顧本省軍隊,對外省不管不顧。李鴻章曾在旅順危急時,要求山東官員劉含芳由煙臺派民船運米四、五千石接濟,劉卻因采購糧價高、運糧花費大而拒絕援旅。再如淮軍轉運局隸屬于北洋大臣,長夫受管于營官、統領、北洋大臣,但前者后勤機構與后者保障人員卻無法統一起來,合力轉運。此外,湘軍中設立了長夫制,兵與夫各司其職,作戰與保障兼顧,但夫在訓練、行動效率及經驗方面均不如兵,需作戰部隊保護,曾國藩曾言:“七成隊預備打仗,以三成隊押夫”,外加搬運用夫,非戰斗人員所占比例極大,在行軍時自然少了機動靈活性。上述種種都對作戰帶來了極大危害。相反,據統計,日軍有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和防護能力的獨立兵種輜重隊搬運子彈糧藥,其比例僅占全軍的9%,不需作戰部隊保護且行動快捷,可在作戰部隊之前獨立開進,免去了作戰部隊的后顧之憂。此外,為加強物資運送與部隊的聯系,日軍還效法德國設立兵站,兵站司令直屬于師團司令的領導。當日軍第三師團要進攻析木城、海城時,兵站建起了從大孤山至岫巖的兵站補給線。這些都告訴我們,在軍隊體制改革中后勤體制改革尤為重要與艱難。缺少從體制上、源頭上展開的變革,各項改革與轉型舉措的成效都會大打折扣。當前,體制問題依然是橫在改革道上的攔路虎。我軍后勤改革的最初設想雖然是從改革體制入手,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體制改革因難度大逐步由“攻堅戰”轉為“外圍戰”,對未來戰爭的需求考慮不夠充分,保障攻防兼備作戰的先進能力始終未能得到顯著提高。雖然近年來軍隊預算、住房、采購和醫療制度改革搞得比較紅火,但業務改革的成效不可能自然帶來體制的突破。應盡早建成與轉型任務相適應的體制結構,并在有效應對中不斷強化體制改革的積極影響,使之成為確保大聯勤走向的基本動力,更好地適應高度機動性的攻防兼備作戰和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需要。

4.必須傾力緊扣戰斗力標準,只有堅持這一根本遵循,才能在轉身現代化中贏得軍事后勤改革新成就

俗語說得好:“軍隊強不強,關鍵看打仗。”在戰場上,軍隊不能打勝仗,后勤不能保打贏,一切等于零。對軍人來說,勝利沒有替代品,僅憑戰場上的英勇無畏無法獲得。這一點在甲午戰爭中再一次得到了證實。應當說北洋海軍建立之初曾參考西方各海軍強國,在船制、官制、武備等方面制定了周密的規程,對各級官兵都有詳盡、嚴格的要求,前期訓練十分刻苦。但在一片承平的環境中,軍風嚴重毒化,艦船保養經費普遍被挪作他用,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曾言:“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銹堆積,內則穢污狼藉。”訓練走過場,“徒求其演放整齊,所練仍屬皮毛,毫無裨益”。面對日本這一“肘腋之患”,卻無視其大力發展海軍和咄咄逼人的戰爭企圖。軍隊內部以軍艦走私販運或搭載旅客,為各衙門賺取銀兩已成常態。艦隊內部投親攀友、結黨營私、軍紀廢弛,腐敗風氣蔓延,終成一支平素疏于訓練卻精于應付的艦隊,在歌舞升平、自欺欺人中斷送了自己和國家。這樣的軍隊,無論戰時如何英勇,也難整合出戰斗力。相反,日本則精心策劃了這場戰爭,傾全國之力試圖以“國運相搏”,并在戰斗力生成方面做足了功課。僅在黃海海戰中,日本艦隊就裝備大型速射炮71門,小型速射炮154門;而北洋艦隊僅有大型速射炮2門,小型速射炮130門。若論在10分鐘內發射彈藥,中日之比為33:185。在戰斗力精神方面,日方艇長鈴木貫太郎冒死率艇沖入港內,創下世界近代海戰史上魚雷艇首次成功夜襲軍艦的戰例。其中的差距,為船速、炮速、火力等“物器”所不能彌補。這些都說明,衡量成敗的根本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與軍隊本質屬性相聯的戰斗力。這是任何軍事變革都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也是軍事后勤改革的客觀依據。

當前,結構合理的后勤力量體系已成為形成整體保障能力、確保后勤打勝仗的關鍵因素。軍隊后勤必須始終堅持以作戰需求為牽引,瞄準未來可能的作戰樣式和保障任務,牢固樹立戰斗隊思想,把戰斗力標準貫徹到后勤力量建設始終,以保障力的提升轉化為戰斗力的增強。只有這樣,軍事后勤才能在轉身現代化中贏得重要地位與似錦前程。

歷史之河奔流不息,絕不止步等待任何一個民族。當前,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曾經遍體鱗傷的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復興。反思甲午戰爭之敗,更需要以史無前例的革新、進取精神戮力強軍,真正穿越近代以來橫亙在中國強國、強軍路上的道道歷史障壁,深入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努力構建現代軍事后勤保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早日實現習總書記重申的“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最終有力支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中國兵書集成編委會:《中國兵書集成》第48冊.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643-659頁.

2.鄭天杰、趙梅卿.《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9年版.第99頁、第102頁.

3.《泰萊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中日戰爭》叢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冊.

4.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第3冊)[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0年版.

5.陳旭麓.《盛宣懷檔案之三?甲午中日戰爭》(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戚其章.《北洋艦隊》[M].山東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戚其章.《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中日戰爭》(第6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

霍炬,后勤學院國防經濟研究室副教授、大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91偷拍一区|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精品三级网站|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日韩黄色在线|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日本午夜影院|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久草网视频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91国内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激情网| 永久在线播放| 香蕉网久久|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视频| 久久性视频| 亚洲伊人天堂|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日韩av手机在线| 午夜丁香婷婷|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在线亚洲天堂|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91麻豆久久久|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九九久久99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亚洲视频三级|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99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高清|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产欧美在线|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日韩在线中文|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