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 喜 陳 儀 權華明 韓繼承
金藍領搖籃
——唐銀波創新工作室
■ 尹 喜 陳 儀 權華明 韓繼承

唐銀波創新工作室共9名成員,其中高級技師4名、技師5名,成員平均年齡不足30歲,卻在車削、銑削領域個個都是行家里手。自2010年成立以來,工作室共培養技術骨干30余人,解決生產窄口200多個,取得各項榮譽百余項、科研創新成果20余項,為公司創造經濟價值幾千萬元。
麥肯錫公司的最新報告指出,到2020年,中國用人單位將需要1.42億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能人才,其中又有1/3是藍領人才,如果勞動者的技能不能進一步得以提升,中國將面臨2000萬左右技能型人才供應缺口,影響工業化、信息化發展。實際上,無論是“世界工廠”富士康,還是“電子巨頭”三星早已陷入了“高級技工用工荒”的泥淖之地,并戰略性地將目光聚焦到“高級藍領人才”的培養和爭奪之上。
早在2010年,江麓集團先嗅危機,開通了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通道,制定了“一專多能”高技能人才管理辦法,旨在培養一批高級藍領技工。通過4年的精心耕耘,被譽為江麓“金藍領搖籃”的唐銀波創新工作室破繭成蝶,呈現出一崗難求的局面,毛遂自薦的、比武競崗的趨之若鶩。
唐銀波創新工作室共9名成員,其中高級技師4名、技師5名,成員平均年齡不足30歲,卻在車削、銑削領域個個都是行家里手。自2010年成立以來,工作室共培養技術骨干30余人,解決生產窄口200多個,取得各項榮譽百余項、科研創新成果20余項,為公司創造經濟價值幾千萬元。
“哪行吃香就干哪行,哪里有奔頭就奔哪里”。唐銀波創新工作室的“高調”逆襲,正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有力驗證。而在普通一線工人的心里,有著他們對藍領行業最樸實最直接的理解:有保障,有收入,有尊嚴。
作為國家重點保軍企業,江麓肩負著鑄造精品工程、服務國防事業的光榮使命。身為軍工人,唐銀波和羅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攻堅克難,傳道授業的神圣職責,樹立了行業標桿。
第十一屆中華技能大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國兵器首席技師、湖南省百佳首席技師、湖南省技術能手等諸多榮譽讓年僅36歲的唐銀波名噪一方。他并沒有以此自滿,身為創新工作室的組長,一方面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不斷開拓與創新,先后參與了4項國家重點高新工程和10余項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高新武器裝備預研項目,40余項公司軍品電器的生產研制,并以項目為依托,結合生產實際,發明創造了“超薄板抗變形加工技術”、“鼓形齒加工方法”、“近圓加工法”等多種工藝創新方法,并在企業科研、生產中成功運用,突破了生產窄口,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破解生產難題,攻克科研難關,開設專業課堂,兼職客座教授及技能大賽評委,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積極傳道授業,培養高級技能人才。
羅軍,創新工作室副組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湖南省技能大師、江麓關鍵技能帶頭人等。他將車削加工上的獨特見解運用于生產實際,有效解決了各類生產、科研瓶頸,實現了企業大幅度節約創效;他發明的“羅軍大螺距螺紋反向車削法”,解決了螺紋切削加工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大大優化了此類型工件的工藝;研制的“數控機床增效工藝”使生產效率提高8倍以上,產生經濟效益120多萬元。同事們都習慣稱呼他為羅技師,在閥體加工生產線上,你總會看見這樣的場景:羅技師聲情并茂地給弟子們講解技術要領。如今,他的許多弟子已經成為各個崗位上的骨干,并在全國、省、市的各類大型技能比賽中屢創佳績。
頂天立地、勇往直前、拼搏進取、創新超越。唐銀波創新工作室的工作作風和江麓的鐵騎文化一脈相承,不僅作風硬朗,而且工作室的成員個個都有絕活。
編程、裝夾、對刀、加工,φ2X12的銷軸在巨大的數控車床里飛針走線,運行有序。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機器停轉、加工完成,尺寸公差0.001,粗糙度0.8,檢驗員的聲音響徹車間,如此嚴格的加工精度對于車削來說并非易事,何況要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迅速完成,而這一切對于年僅25歲的劉樞來說手到擒來。劉樞主要負責液壓閥芯加工,尤其擅長加工尺寸小、精度高、易變形零件。此外,對于刃磨刀具他也頗有研究,群鉆、花鉆尤為出彩。其他同事在新任務下達而沒有標準刀具的時候,就是下單子,等物流,而他早已經“磨刀霍霍”。劉樞自豪地告訴記者,通過他刃磨的刀具加工出來的產品良品率達到100%。

湖南省人大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劉蓮玉視察江麓集團唐銀波勞模創新室
拿手絕活是什么?這個問題似乎把車輛電器公司301車間銑工班班長陳偉難住了。思量甚久,他估摸著說:“工藝改進和工裝設計算不算?”。
在某電動力缸復雜結構箱體的加工中,陳偉通過自制工裝夾具,巧妙調整加工工藝路線,克服了該零件集車、銑、鏜于一體、需要頻繁調整工序的難題,使加工周期大大縮短。某型號特種散熱器,長約1000毫米,厚30毫米,工件又大且薄,外表面光潔度和平面度要求非常高,需要裝昂貴的電子元器件,若按傳統的加工方法,有水包變型和漏水的風險,致使電子元器件直接短路,造成嚴重損失。幾經思索,陳偉提出在焊接之前,水包的每個面都留2-3毫米的加工余量,等焊接完成后再將其加工到尺寸,即可消除變形,其次再將焊接處坡口倒角增大,增加焊量。建議得到批準,經過多次試驗,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2010年7月,一封來自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寄來的感謝信和500元的獎金,引起了同事們的熱議。原來,卜偉偉在使用寧江機床有限公司THMA6363精密臥式加工中心過程中,提出的螺旋排屑器增加順逆開關、移改上下料工位水槍頭等建議被生產廠家采納并推廣。卜偉偉,不僅理論過硬、技術精湛,而且思維敏捷。由于生產和科研任務嚴重交叉,某產品電磁閥生產任務極度緊張,若不按時交貨,將會給公司帶來聲譽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領導遂召集骨干班子開會研討,正在大家焦頭爛額之時,卜偉偉計上心頭:“將先加工內腔后進行電脈沖加工工藝改為先用鉆閥直接加工半成品,再加工內腔”,這一建議的提出讓大家拍手稱贊。果不其然,試驗證明,該方案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產出數量上升了一倍。
“我買了房子,買了車子,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日子過的滋潤,連錢包也更有肉感了!”,講起現在的幸福生活,年僅28歲的卜偉偉笑得合不攏嘴。公司對高級技能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視,一方面不斷完善用人機制,讓員工有為有位;另一方面給為公司作出杰出貢獻的技能人才提供豐厚的收入,并擇優安排住房。
有技術難題,就找唐銀波創新工作室,在江麓這已成為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他們出馬,就沒有擺不平的難題。
2013年的夏天出奇的熱,齒輪班的一名工人三步并作兩步,急匆匆地跑進了唐銀波創新工作室,原來一臺日本進口的刨齒機因長時間工作而突發故障。身為工作室的組長,唐銀波立刻組織工作室的相關人員到現場對設備進行了仔細檢查。經過診斷,發現是油泵電機花齒芯軸磨損,且無原裝日本油泵供貨,若不趕緊解決,會對工廠每月數百件齒輪加工產生很大影響。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工作室提出了解決方案。通過自行設計,精心測繪,加工出了高質量花齒芯軸,使洋設備恢復正常運轉,解決了燃眉之急,為企業節約油泵采購費用上萬元。

中華技能大師唐銀波工作照
解決公司內部科研、生產難題是工作室的家常便飯,在國際上,工作室也大顯身手。一天,工作室接到了一份沉甸甸的任務,加工某電池極板,該產品為2mm、1.5mm、1.2mm三種規格的薄鈦板材料,加工難度很大。工作室接到研制任務后,立即開展專題研究。經過多次試驗,發明了薄板工件真空夾具,成功破解了極板加工應力變形量大、質量不易穩定控制的技術難題,研制的3種規格極板取得了在法國進行的失重飛機飛行試驗的成功,已正式應用于航天、航空、核潛艇醫用制氧領域。該項目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創新型QC成果一等獎,發明的薄板工件真空夾具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使江麓成為國內首家通過工業加工滿足該產品質量要求的生產單位,現已為企業創收上千萬元。
近年來,各類技能競技大賽、技術攻關項目等,為一線員工提供了越來越多嶄露頭角的平臺。為了培育更多的高級藍領人才,“工作室”規定獲獎成員不能重復參加同類比賽,這讓更多的人擁有了自我展現的機會,尤其讓年輕人更有奔頭,更有干勁。“工作室”的成員們也不負眾望,在各類大型比賽中斬金奪銀,2014年 10月,以“工作室”為骨干的江麓代表團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舉辦的第三屆創新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兩項,第六屆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一項,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子集團和直管單位中名列前茅。此外,“工作室”在各大科研項目中攻堅克難,獨當一面,同時他們的能力亦獲得了企業及社會的高度評價。
“比起金杯銀杯,我更在乎大家的好口碑”,25歲的張鑫顯得有點少年老成。因為獲得了尊重和認可,職工們的身上有一種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企業責任感,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的工作,不但帶著責任在干,而且帶著感情在干。
唐銀波創新工作室的異軍突起,不僅為我國國防事業培養了一支技術尖兵,更是對藍領階層的莫大激勵。然而它的成功并非偶然,市場需求的擴大,政府的重視、政策的扶持,企業完善的人才機制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素,而最根本的是勞動者本人的勤奮與努力。
(作者單位:江麓機電集團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