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波,覃燕梅
我國移動圖書館五種主要服務模式的比較研究*
江 波,覃燕梅
文章從系統架構、讀者覆蓋率、服務主動性、服務多樣性、讀者交互性、建設維護成本、日常服務成本等方面對我國移動圖書館五種主要服務模式,包括短信、彩信、網站、App客戶端和微信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各有優點和缺點。移動圖書館建設需要根據不同服務內容選擇運用,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短信 彩信 網站 客戶端應用 微信 移動圖書館
隨著移動網絡技術和移動設備技術的進步,我國移動圖書館發展迅速。據統計,全國108家“211工程”大學圖書館中,67%提供移動信息服務,其中51家圖書館提供SMS短信息服務,1家圖書館提供MMS彩信服務,66家圖書館提供移動網站服務,61家圖書館提供App客戶端服務。南京大學圖書館、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10多家圖書館在蘋果App Store中發布自己的移動圖書館App應用[1]。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等提供微信服務。書生、超星、匯文、樂致安等商業公司均推出移動圖書館解決方案[2]。
1.1 短信服務模式
短信服務(Short Message Service,簡稱SMS)模式是指圖書館通過手機短信息方式提供相關信息服務的模式。其用戶覆蓋廣,技術門檻低,性能穩定,但信息容量小,內容形式單一,交互性較差。
1.2 彩信服務模式
彩信服務(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簡稱MMS)模式是指圖書館通過電信運營商的彩信通道方式提供信息服務的模式。其用戶覆蓋較廣,內容形式豐富,但是用戶發送成本較高,難以用于交互操作。
1.3 網站服務模式
網站服務模式是指通過構建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能夠訪問的網站來提供移動圖書館相關信息服務的模式,主要包括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網站和移動優化(Mobileoptimized)的Web網站。其功能豐富,交互便捷,是運用最廣泛的服務模式。
1.4 App服務模式
App(Application)指第三方應用程序,需要圖書館發布App客戶端,供讀者在移動設備中安裝,而后圖書館通過該App提供信息服務。
1.5 微信服務模式
微信是騰訊公司的一款即時通訊工具,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等。基于微信構建移動圖書館App服務系統,可以集合短信、彩信、網站的多種優點,同時具有靈活開放、功能強大、多語種支持、多平臺支持、建設成本低等優點[3]。
2.1 系統架構的比較
從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的整體架構看,短信、彩信、網站、App和微信都是讀者與移動圖書館服務系統進行信息交互的不同方式,是整個系統的表現層,類似MVC中的視圖(View),與移動圖書館服務內容和具體業務邏輯無關。例如“新書通報”服務既可以通過短信服務,也可以通過彩信、網站、App和微信服務,如圖1所示。

圖1 移動圖書館系統架構圖
2.2 讀者覆蓋率的比較
影響讀者覆蓋率的主要因素是移動服務對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的要求。當前幾乎所有手機和移動運營商均支持短信功能。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為11億戶,其中短信業務用戶達到7.6億戶,滲透率高達68.8%;在高校中,97%的讀者經常使用手機短信業務[4]。
總而言之,練習題設計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要的部分,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習題進行訓練,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對于習題難度要安排合理,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小學數學教師在習題教學中應注意習題內容的設計和習題講解的策略。在習題內容的設計上,要把握好習題難度、重心、趣味性以及層次性;在習題的講解上要靈活運用習題并注重溝通知識脈絡。
彩信也是當前手機的標準配置功能。在GPRS、CDMA 1X、3G、EDGE等數據網絡下,彩信功能均能正常使用。
移動網站服務需要手機具有瀏覽器。傳統鍵盤適用的WAP網站對網絡的要求較低,在當前所有類型的網絡下(GPRS、3G、EDGE、GSM)都能正常使用。而觸屏版的3G網站由于數據流量較大,對網絡要求更高。
App和微信只能運行于iOS、Windows Phone、Blackberry、Android等系統的智能移動終端。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達到3.8億人,約占手機用戶總數的34.5%[5]。
綜上所述,短信和彩信服務讀者覆蓋率較高,移動網站居中,而App和微信偏低。
2.3 服務主動性的比較
服務主動性是指移動圖書館是否能將服務主動Push推送給讀者,而不是被動地等著讀者來查閱和使用。
短信和彩信的服務主動性最好。我國各個圖書館短信服務開展得最早,運用廣泛,效果良好。但普遍對彩信服務不夠重視,極少運用。實際上,彩信每條容量高達100-300K,相當于5萬-15萬個漢字,除基本的文字信息外,還可以配有豐富的彩色圖片、聲音、動畫、震動等多媒體內容,在簡報和定題服務方面極有優勢。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彩信服務就推送了《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132種電子期刊的最新文章信息。
2.4 服務多樣性的比較
移動網站、App和微信的服務多樣性最好,大多數圖書館Web服務內容均可以通過其實現移動化。特別是App的功能十分強大,除可以提供與短信、彩信、網站等類似的服務內容外,還可以提供新技術服務,如拍照、語音、ISBN/ISSN條碼讀取、QR二維碼讀取、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服務、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務等。
短信的服務多樣性較好,除催還通知、預約通知外,部分圖書館還通過短信提供OPAC檢索、預約、續借、個人借閱情況查詢等。彩信的服務多樣性較差,主要適合信息簡報推送。
2.5 讀者交互性的比較
移動網站、App和微信均具有良好的讀者交互性和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據調查,App客戶端服務在讀者希望的圖書館手機服務方式中認可率高達75.95%,超過讀者對手機短信和網站服務的認可度[6]。但并非所有移動網站、App和微信服務的用戶體驗都好。各種移動設備運算能力和屏幕大小的差異、移動網站和App的設計和開發水平、網絡速度和穩定性等,對用戶體驗均具有較大的影響。
短信服務模式采用格式指令,用戶交互性較差。例如讀者查詢圖書,需要按照某一特定格式發送短信指令到服務系統,如“TS*關鍵詞”,服務系統才能識別該指令,并以短信方式回復相應的結果。彩信受自身技術特點和使用成本的制約,不便于讀者交互操作。
2.6 建設維護成本的比較
短信和彩信服務模式的依托于電信運營商成熟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接口和開發框架,建設維護成本較低。移動網站的建設維護成本受建設規模、功能需求和技術架構等影響較大,可高可低,總體而言高于短信和彩信服務模式。
App服務是當前移動互聯網主流服務方式,但建設維護成本極高。因為App客戶端需要使用大量與操作系統相關的API,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分別進行開發,開發工作量大。同時,App客戶端需要跟隨移動操作系統的升級進行版本更新,需要持續的經費投入。最近匯文軟件、書生公司、超星公司等推出通用型的移動圖書館App應用,用戶通過在同一個App應用中設置自己所屬的圖書館來獲取該圖書館對應的移動服務,這是低成本實現App服務的新嘗試。另一個解決辦法是利用微信作為移動圖書館App客戶端,圖書館只需要調用接口來實現用戶交互,大幅減少用戶界面(UI)的開發量,從而大大節省App服務系統建設總體成本。本質上微信App服務是一種全新的特殊形式的App服務模式。
2.7 日常服務成本的比較
如果不考慮人工、服務器折舊、網絡租用等成本,移動網站、App和微信模式的日常服務成本幾乎為零,短信和彩信服務成本則較高。圖書館在向讀者發送下行短信和彩信時,電信運營商會按發送數量收取費用。據調查,目前SMS短信最低的價格約為0.01元/條,MMS彩信最低的價格約為0.20元/條。
2.8 小結
匯總以上各方面的比較內容,可以得到總的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五種服務模式比較表
目前我國圖書館Web網站提供的服務大致可分為四類:(1)告知類服務,包括新聞通告、本館概況、數據庫通知、預約通知、催還通知、新書通報等;(2)事務類服務,包括讀者證激活、讀者證掛失、圖書預約、圖書續借、個人借閱查詢、參考咨詢、圖書薦購、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論文提交等;(3)檢索類服務,包括OPAC檢索、各種數據庫檢索、發現系統檢索等;(4)全文類服務,包括電子圖書(期刊、報紙等)全文閱讀、視頻音頻點播、隨書光盤服務等[7-8]。在這些服務中,讀者需求最迫切的移動服務依次是OPAC檢索、個人借閱服務、電子資源(下載)、掛失圖書證、公告講座信息、參考咨詢、文獻傳遞[9]。另外,有少量服務不適合移動圖書館的技術特點,且讀者需求極小,如學位論文提交、隨書光盤服務等,以下暫不考慮。
綜合考慮讀者覆蓋率、服務主動性、讀者交互性、建設維護成本、日常服務成本等因素,筆者針對不同移動圖書館的不同服務內容給出了建議選擇的服務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服務的選擇
受到移動互聯網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發展的影響,移動圖書館各種服務模式的特點、地位、價值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本文的比較研究具有階段性的參考價值。可以預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和圖書館移動服務的格局必然會持續變化,會有更多、更好的服務模式不斷產生。
[1]張文彥,張瑞賢.美中WAP手機圖書館發展現狀比較[J].圖書館雜志,2009(7):64-68.
[2]江波,覃燕梅.掌上圖書館、手機圖書館與移動圖書館比較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2(1):69-71,88.
[3]騰訊.微信FAQ[EB/OL].[2013-06-07].http://weixin. qq.com/.
[4]陶宇.華南理工大學“掌上圖書館”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1(8):19-25.
[5]艾媒咨詢.2012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年度研究報告[EB/OL].[2013-06-07].http://www.iimedia.cn/ 36504.html.
[6]李睿.高校圖書館手機服務系統的建設——以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2(4):75-77.
[7]胡濱.智能手機——組建移動圖書館平臺[J].圖書館論壇,2007(1):84-86.
[8]姜海峰.移動圖書館的興起和解決方案[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12-15.
[9]宋恩梅,袁琳.移動的書海:國內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34-48.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ve Major Service Modes of China's Mobile Library
JIANG Bo,QIN Yan-mei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ve major service modes,which include SMS,MMS,Web,App Client and WeChat,of Chinese mobile library from the system architecture,reader coverage,service initiative,service diversity,reader interactivity,construction costs,service costs and so on.It turns out that each model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obile library should choose the modes selectively for different services,so as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its patrons.
SMS;MMS;websites;App;WeChat;mobile library
格式 江波,覃燕梅.我國移動圖書館五種主要服務模式的比較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4(2):59-62,89.
江波(1978-),男,碩士,副研究館員,西南政法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覃燕梅(1977-),女,碩士,副研究館員,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圖書館辦公室主任。
2013-04-15
*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學重點項目“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標準規范研究”(項目批準號:2011-XZZD21) 和西南政法大學資助項目“圖書館流通策略與服務評價研究”(項目批準號:2011-XZQN30) 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