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賈 虹路永紅蔣存火
父子同患口周色素沉著-腸息肉綜合征
劉 艷1賈 虹2?路永紅1蔣存火1
口周色素沉著-腸息肉綜合征又稱Peutz-Jeghers綜合征(PJS),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以口唇、手指、足趾等部位黑、褐色色素沉著和胃腸道多發息肉為主要特征。1筆者診治2例,報道如下。
病例資料 例1男,11歲。因口唇、面部、雙手指色素沉著斑9年,于2011年08月就診。患者2歲時口唇處開始出現數個黑色斑疹,針頭大,無任何不適,后逐漸增多,延及唇上至整個面部,以及手指,無消化道癥狀,因色素沉著斑增多變大影響美觀而就診。查體:一般狀況好,發育正常,智力正常,心肺、肝脾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檢查:口唇可見針尖至芝麻粒大、密集黑色斑疹,部分融合成片,以下唇為重;雙側頰黏膜、整個面部、雙手指腹、指背可見散在分布類似的褐色及黑色斑疹,境界清(圖1),足趾未見皮疹。既往無腹脹、腹痛等不適,無惡心、嘔吐、便血等癥狀。1個月前曾在外院行腸鏡檢查示:乙狀結腸起始處各見直徑約0.8 cm有蒂息肉2枚,表面充血,予圈套+電凝切除,鏡下診斷為“結腸息肉”。術后無不良反應。患者父親同患此病,患者姐姐及家族中其他人均否認有類似病史。
例2男,40歲,例1之父。患者4歲出現口周黑色斑疹,漸增多,至20歲皮損基本穩定無增多,一直無消化道癥狀。查體:一般狀態正常,口唇可見針頭至粟粒大黑褐色斑疹,以下唇為重;口腔頰黏膜、面部、雙手指散在分布大小類似的淡褐色斑疹。足部未見皮疹。皮損嚴重度明顯輕于病例1(圖1)。患者先后2次腸鏡檢查均發現多發性息肉,已行電切治療。

圖1 父子口唇密集黑色斑疹、面部散在斑疹
討論 PJS于1896年由外科醫生Hutchinson首次報道,一對孿生姐妹在口唇和口腔黏膜有咖啡色色素沉著。1921年Peutz研究了一家三代7例患者,發現有皮膚色沉斑的同時還伴有胃腸道多發性息肉。1949年Jeghers在詳細觀察和研究了l0例PJS患者的胃腸道息肉和皮膚黏膜黑色素沉著斑點后,提出該病是一種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1954年此綜合征被命名為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目前對PJS的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認為該病是一種常染色體單基因顯性遺傳性疾病,在PJS家系患者中STKll的突變率為70%,散發病例中的突變率為30%~67%;其他尚在研究中的基因包括:脆性組氨酸三聯體(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19q13.4區帶基因、Axin蛋白(軸蛋白)和IFITM1 (干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1)。經過反復研究,PJS的診斷標準定為:(1)胃腸道發現3個或3個以上的、經組織學診斷證實的PJS息肉;(2)任何數目的胃腸道PJS息肉合并有PJS家族史;(3)皮膚黏膜黑斑合并PJS家族史;(4)任何數目的胃腸道PJS息肉合并典型表現的皮膚黏膜黑斑;(5)STK11基因突變合并任何數目的PJS息肉或典型表現的皮膚黏膜黑斑。2
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和胃腸道造影示多發胃腸道息肉者診斷PJS不難,但仍需要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1)Laugier-hunziker綜合征(LHS):沒有明確的遺傳傾向,中青年發病,有類似于PJS的口腔黏膜、下唇、手指及腳趾的斑狀黑色素沉著,60%的患者有甲的色素沉著,不伴有結腸息肉;(2)Cronkhite-Canadn綜合征:又稱息肉-色素沉著-脫發-指甲營養不良綜合征,病因不明、未發現家族性發病,系胃腸道息肉病伴外胚葉異常,該病色素沉著發生于面、四肢、掌跖,偶發生于口唇部,指甲變形,指甲營養不良甚至脫落,伴廣泛脫發,80%以上患者有腹瀉,患者因蛋白質丟失性腸病而呈低蛋白血癥,息肉性質主要為錯構瘤性息肉,無癌變傾向;(3)Gardner綜合征: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表現為多發性結腸息肉伴有骨、齒或軟組織腫瘤,息肉性質以腺瘤為主,有高度惡變傾向。皮損是皮脂囊腫或表皮包含囊腫,后者多見。
該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口周色素沉著斑多采用調Q開關Nd:YAG激光。PJS患者一生中癌癥發生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出10~18倍。半數患者在平均年齡40歲時發展為癌。發病率最高的是結腸和十二指腸及直腸惡性腫瘤。亦可發生于胃腸道以外部位,如胰腺、乳房、肺、子宮頸、子宮和甲狀腺。3胃腸道息肉沒有臨床癥狀可以不予治療。胃、結、直腸息肉常采用內窺鏡電灼切除為主,小腸息肉以手術切除為主,輔助用內鏡下治療。對已惡變的息肉,一般要求行腸段切除術。手術中內鏡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治療胃鏡、腸鏡難于到達的小腸息肉,減少小腸切開的數量和減少術后腸黏連。4本次兩例患者沒有接受激光治療,建議長期隨訪。
1Mehenni H,Resta N,Guanti G,et a1.Molecular and clininal characteristics in 46 families affected with Peutz-Jeghers syndrome.Dig Dis Sci,2007,52(8):1924-1933.
2Maqbll A,Lintner R,Bokhari A,eta1.A norectalmelanoma 3 case report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Cutis,2004,73:409.
3William DJ,Timothy GB,Dirk ME.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 10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912-913.
4 Dai YC,Song YG,Xiao B,et a1.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Peutz-Jeghers syndrome.Nan Fang Yi Ke Da Xue Xiao Bao,2006, 26(1):79-81.
(收稿:2012-10-24)
1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四川成都,610017
2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江蘇南京,210042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