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邢臺市分公司 田宏新
智能終端的普及,3G用戶的大發展,為豐富多彩的手機應用軟件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網頁瀏覽、微博、微信等業務的飛速發展,使得用戶無線數據業務需求急速增長。如今2/3G/4G網絡并存,GPRS數據業務作為3G、4G網絡的補充,需維持很長一個階段,且GSM的數據業務一直在增長,邢臺2013年數據業務比2012年增長100%。而運營商已逐漸停止了2G載頻資源投資。在無線資源不變的情況下,2G數據總流量的增長應存在一個極限,本文即致力于結合數據統計與理論探討,研究這個極限值的計算方法。
MS開機時處于GPRS的空閑狀態,沒有附著到GPRS移動管理功能上,無法識別GPRS網絡。如果想和外部數據網絡進行通信,如發送電子郵件或瀏覽網頁時,首先要申請PDCH信道分配,通過ATTCH附著到GPRSs網絡,再執行PDP上下文激活,分配到一個IP地址,然后才能進行數據傳輸,此時MS處于STANDBY狀態。
數據業務傳輸的每一個上、下行數據單元(LLC PDU),都被當成是獨立的個體,需要通過TBF建立,分配到相應的PDCH信道上,才能實現LLC PDU的傳遞。
空口數據傳輸的速率由PDTCH的編碼方式決定,EDGE上下行PDTCH可使用9種編碼方式MCS1到MCS9,單時隙應用層最大下行速率為59.2kbps,EDGE采用MCS9這種最高編碼時,理論峰值可以達到384kbps。MCS編碼方式受無線環境和資源等多方面影響,初始編碼由參數INIT_MCS控制,編碼方式的轉換由MEAN_BEP(平均比特誤碼概率)、CV_BEP(平均比特誤碼概率波動系數)和LA(系統內置鏈路編碼速率適配表)控制。
TBF(Temporary Block Flow):是指兩個無線資源實體所使用的一個物理連接,以達到在PDCH上支持單向傳遞LLC PDU的目的。網絡可以給TBF分配一個或多個PDCH信道。
一個TBF包含很多RLC/MAC塊,用來承載一個或多個LLC PDU。網絡給每一個TBF安排一個TFI(Temporary Flow Indicator),用來唯一的標識一個TBF。在上行鏈路方向,規范中使用USF(Uplink Status Flag),從而允許不同的MS動態復用一個無線塊。USF包含在下行RLC/MAC塊的塊頭內,當MS收到一個下行RLC/MAC塊內的USF值與之前分配給手機的USF值相同時,MS就準備在上行鏈路的對應時隙進行上行RLC/MAC塊的傳遞。TBF是代表用戶的一個會話的開始和結束的標志。
PDCH(Packet Data Channel):分組數據信道,是實現GPRS的最基本要素,是無線數據業務在空中接口上的承載邏輯實體,它和話音信道一樣都是由GSM載頻提供的。BSC中的功能模塊PCU(分組控制單元)負責為PS業務用戶分配PDCH信道。
在GPRS網絡中有兩種PDCH分配,一種是專用PDCH(Dedicated PDCH或FPDCH),一種是動態PDCH(on-demand PDCH)。專用PDCH是只用于承載GPRS數據業務,不能用于承載話音業務,在定義專用PDCH之后,專用PDCH信道將固定占用PCU的GSL(GPRS SIGNALLING LINK)設備。由于專用PDCH不能承載話音業務,所以增加小區的專用PDCH將減少話音TCH信道的容量,在CS話務量升高時,會影響小區的擁塞程度。動態PDCH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系統觸發分配,當需要更多的PDCH用于承載PS業務時,系統會從CSD(Circuit Switch Domain)里面分配空閑的TCH作為動態PDCH。動態PDCH只是臨時分配給GPRS用戶使用,當沒有TBF在上面傳送時,它會返回PSD(Packet Switch Domain),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傳送數據,它將返回電路域。
一個PDCH上可以同時復用多個TBF,最高復用TBF的個數可以由小區級參數MAX_UL_TBF_SPDCH、MAX_DL_TBF_SPDCH(一個SPDCH上允許建立的最大上、下行TBF數)來控制。這里可以引入PDCH復用度的概念,(PDCH復用度=下行平均并發TBF數/占用的PDCH的平均數目)來反映PDCH信道上TBF的復用情況。
一個TBF也可以同時占用多個PDCH信道,可以通過參數MAX_PDCH_PER_TBF(Ater負荷為正常時,單一TBF分配PDCH數最大值)來調整。
用戶的TBF向PDCH分配時,不同廠家的分配方式不同。有的廠家采用平行算法,直接向所有PDCH信道分配,由于單個PDCH上的TBF并發數是有限制的,如果PDCH的上行或下行并發數滿載,新TBF無法接入,需要調整PDCH信道的配置,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算法,這也會對用戶的感知受到一定影響;另外一種是垂直算法,即預留出一定的PDCH,為新進入的用戶預留,但用戶又不能得到最佳的帶寬。
PDCH承載效率(Kbps)=[上下行總流量(MB)*8*1024]/[PDCH平均占用數*3600]。
PDCH承載效率描述的是網絡的PDCH信道資源與單位時間段產生流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理解為PDCH信道平均占用的速率。PDCH資源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流量的增長,網絡整體的PDCH承載效率會逐漸提高,由于PDCH承載效率的極限值無法直接預估,無法由此預估流量增長極限。
設:S=總流量(KB) P=PDCH平均占用數T=TBF建立次數
由于每次TBF的建立有一個過程,而TBF釋放時還有釋放時延,雖然占用PDCH信道,無法產生有效流量,也就是說每次TBF建立嘗試和釋放都有一定的無效時間。下圖為TBF釋放的示意圖(其中T3192指手機在下行TBF釋放后,網絡可直接在PACCH發送下行立即指配消息的時延),根據TBF的建立流程及TBF釋放相關參數,該無效時間約2s(Alcatel)。
(其中T3192指手機在下行TBF釋放后,網絡可直接在PACCH發送下行立即指配消息的時延。)

圖1 TBF釋放示意圖
理論上單TBF使用最高編碼(單時隙應用層最大下行速率為59.2kbps),持續下載數據時,可達到極限流量,而每次TBF建立嘗試和釋放都有一定無效時間,因此在PDCH資源不變的情況下,當TBF建立趨于飽和時,TBF建立的次數越多,產生的無效時間就越長,從而導致有效流量和PDCH承載效率的逐漸降低。因此在極限情況下,總流量隨TBF建立次數的增長將呈現為一條下降趨勢的直線。
不定式一:
S=(P-(T*2/3600))*(59.2/8)*3600
隨著數據用戶和業務的增長,網絡流量持續在增長。根據現網各BSC一段時間內的TBF建立成功次數與產生的流量,擬合出TBF建立次數與流量的關系,總流量隨TBF建立次數的增長呈現為線性增長趨勢。
不定式二:S=1.349T-11729

圖2 BSC建立TBF次數與產生流量的散點圖
由于數據流量的增長,不僅受空口資源的限制,還受GP負荷、Gb口負荷、G-Ater口負荷等多種因素影響,隨著TBF建立數的增長,流量的增長體現出非線性。流量在研究空口流量極限時,應對以上數據有所修正??梢灾缓Y選現網TBF建立成功率較好BSC為采樣,擬合公式如下:
不定式三:S=1.512T-32658

圖3 較好BSC建立TBF次數與產生流量的散點圖
匯總比不定式一和不定式三,組成二元一次方程組,不定式一為隨T增長下降的直線,不定式二位隨T增長上升的準直線,兩條線的交點即是流量極限值。
S=(P-(T*2/3600))*(59.2/8)*3600
S=1.512T-32658
上式中P為PDCH平均占用數,隨流量增長變化不大,可作為一個常量,由此可解出當前網絡的流量增長極限S_max以及對應TBF建立次數T。再由S_max和P可求出當前網絡的PDCH承載效率極限值。
PDCH承載效率_max=[S_max*8]/[P*3600]
目前運營商的無線數據業務都是根據流量包計費的,通過對現網流量極限的研究,可以對2G數據網絡的效益增長極限直接進行預算。
隨著2G數據業務需求的增長,數據總流量逐漸偏離線性增長,用忙時的總流量對比流量的增長極限,可以設定2G數據增長的飽和預警值,對全網數據服務質量進行預警。當數據流量趨于飽和預警值時,可通過2、3G互操作,臨時資源調整、臨時參數調整等手段進行干預控制。
通過本方法計算網絡流量增長的極限值,是根據理論上TBF建立增多導致的無效占用時長增加,結合現網TBF建立與流量之間的散點圖計算而得。由于無線數據業務還受到有線資源的限制,無線質量的影響等,編碼方式也不會100%達到MCS9,而單個TBF建立的無效時間也是結合參數設置得出的經驗值,因此最終結果和真實情況會存在誤差。
[1]韓冰杰.GSM原理與網絡優化[Z].河北移動公司BSS培訓教材初稿.
[2]韓冰杰.GPRS原理與網絡優化[M].機械工業出版社.
[3]段安石,張建奎,沙國益.無線網優參數集(GSM阿朗)V2.3.0-B11[D].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大學.
[4]BSC COUNTERS CATALOGUE B12[Z].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