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科
(安陽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澳洲小學的中文教學一般沒有固定的教材,更苦于沒有合適的教材。近年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開始致力于編著一些針對英語國家的中小學漢語教材,并積極與國外專家合作,力圖使教材更具有針對性與趣味性。國外的一些專家結合本地漢語教育教學特色,也嘗試編寫了一些本土氣息濃厚的漢語教材,并得到了好評。我們認為國內與國外教材各有所長,但考慮到教材使用的具體環境,通過對比分析兩家的優缺點可以集兩家所長。在此選取了在維州小學中文教學中比較受歡迎的兩部代表性教材:《漢語樂園》和《好極了》。
《漢語樂園》是一套供英語國家10~12歲小學生使用的初級漢語選修課教材,包括:學生用書 6冊、活動手冊 6冊、教師用書3冊,共15冊。并配有CD、字母卡片、掛圖等教具。此套教材主要由國內教材專家編著,2005年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現在澳大利亞各個中文書店都有出售,據了解,作為國家漢辦外推教材,為墨爾本200多所中小學校免費發放。
《好極了》是一本供澳洲小學使用的初級漢語教學活動用書,全書一冊,由澳洲當地老師編寫,澳大利亞Curriculum Corporation 出版社(亞洲教育基金規范和合作單位)出版發行。此書結合澳洲課程組發行的漢語學習光盤TAIHAOLE CD-ROM ,并提供了充足的網絡下載資源。此書2002年出版發行,并一直作為墨爾本文法學校小學部的指定教材。
兩部教材為了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設計了貫穿全文的幾個人物,如:《漢語樂園》中的安妮、方方等;《好極了》中的小梅、索菲等。并且以他們的活動與對話來進行話題的展開,學生們很容易接受書中可愛的人物卡通形象,《漢語樂園》全文采用彩圖,配以掛圖和卡片,直觀而且美觀,有助于激起學生的樂趣。但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學生尤其是年齡偏小的孩子沒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中國小孩子,他們對中國孩子的長相與特征沒有概念,所以個人認為為了更好地體現教材的針對性與趣味性,不妨在教材中多插入一些實景實物圖片,配合可愛生動的漫畫卡通,相得益彰。
崔永華(2008)對非漢字圈的漢語學習者來說,漢字是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漢字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具有豐厚的內涵。漢字與拼音文字相比,雖然難學難教,但也正是漢字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留學生與海外學習者。
對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漢字是學習的難點,教材要努力克服學生對漢字的畏難情緒。考慮到海外少兒學習第二語言的特點,漢字教學首先要有趣。漢字本身沒有所謂的有趣與無趣之分,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一直是專家學者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劉頌浩(2004)提出為了引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可以找到相關漢字楷書字形所對應的古文字字形,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但同時他也提出了這種方法的局限性,過多的古文字字形可能會使他們無所適從,他們也不需要了解漢字演變的全部軌跡。
《漢語樂園》和《好極了》都采用了傳統的“隨文識字”法,即根據課文中出現的漢字來進行漢字教學。
《漢語樂園》共收錄漢字45個,其中以象形文字為主。漢字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對漢字的興趣,不要求全會寫每個漢字,學生能認讀簡單漢字,并初步了解漢字的書寫規則即可。學生用書從每課中選取一兩個漢字,以圖畫方式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除此之外,在活動手冊中通過剪、貼、畫、涂色、添筆畫等多種形式來練習漢字,避免了寫漢字的枯燥和乏味。學生用書配有圖文并茂的詞語卡片,幫助教師講解漢字。
《好極了》共收錄漢字65個,漢字的選擇主要依附于課文,沒有涉及漢字基本筆畫的編排。對漢字的掌握沒有硬性要求,練習中沒有要求學生用漢字作答,而以拼音為主。教材沒有專設的漢字板塊,學生們可以從網頁上下載漢字學習資料。

表 1《漢語樂園》收錄的漢字

表2 《好極了》收錄的漢字
從上表我們發現《漢語樂園》雖然收字不多,但是從基本筆畫入手,每課收字數基本固定。相比之下《漢語樂園》中形象生動、表意特征明顯的象形文字很容易引起初學漢字的學生的興趣與好奇,趣味性強。而《好極了》中漢字部分教學太過于死板,第一課就出現了“你”、“好”的學習,對于那些連英文字母都寫不好的學前班學生來說實在太難了。
雖然“隨文識字”能夠使學生比較好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幫助他們比較好地記憶漢字,但是它也有明顯的缺點,即不符合先簡后繁的教學規律,不能充分體現漢字本身的特點。
劉珣(2000)指出對成人而言“語文一體,隨文識字”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地考慮漢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嚴重影響了漢語水平的提高。劉頌浩(2004)在談到《乘風漢語》漢字部分的編寫時就提到漢字的收錄僅限于課文詞語表中出現的漢字,完全依附著課文,沒有獨立思路,無法根據漢字本身的規律和特點來選擇講解什么漢字。但我們發現兩部適用于小學的教材都采用了“語文一體,隨文識字”的漢字教學模式。這種漢字教學模式是否適用于海外少兒漢字教學還有待商榷,我們下面就結合當地小學漢字課堂教學實踐,探討當地漢字教學的一些特點。
“課堂上的漢字教學就像是一次神秘的文字之旅,又像是走進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城堡。”這是筆者在參加2009年全澳教師年會上一名參會老師給我們描繪的理想的漢字課堂教學。筆者在實踐中對這種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漢字教學也有所體會。澳洲小學的漢字教學一般配有生動的故事講解,配以簡單的圖畫,有時加以動作和活動,學生們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漢字。例如:學前班的學生在學習數字一至十時,老師給每個數字增加了形象的描述,如:“四”像兩邊有窗簾的窗戶;“七”像英文中的“t”等,采用聯想記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建構圖文關聯。
澳洲倡導“thinking”即思考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鼓勵學生的創新,開拓思路,開發思維。課堂上老師簡單講解漢字發展的歷史,并讓學生扮演中國造字的老祖先感受漢字的演變與發展,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培養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
結合漢字課堂教學實踐,我們提出教材在漢字編排上的一些設想:
1)盡量增加漢字學習的趣味性,選擇形象生動、表意特征明顯的漢字作為講解的對象。 嘗試給一些漢字編排出形象化或者有趣的解釋,可以采用故事、表演、比喻、類比等方法,如:“大”可以說它像一個人伸展身體,同時做出伸展狀。
2)在練習中可以嘗試設計一些新漢字的學習,鼓勵學生主動發掘漢字魅力,并不斷思考,體會漢字解碼的快樂。
3)漢字的收錄可以嘗試打破“隨文識字”的局限。盡量有計劃有序地進行漢字的介紹。由簡到繁,建立一組漢字之間的直接聯系,如:“人”、“從”、“眾”可以同時呈現,有利于識記。但是這類的漢字有限,我們也可以采用以舊帶新的方法,如:“一”、“人”掌握后可以進行“大”、“天” 的學習。可以把“春”字分成“三”“人”“日”,但是這種方法應適量使用,不可以大范圍使用,而且一般用于中、低年級的漢字學習。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2]劉頌浩.《乘風漢語》教學設計與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
[3]王若江.美國與澳大利亞兩部漢語教材的對比與分析——《中文聽說讀寫》和《漢語》的考察報告[J].語言文字應用,2006.
[4]張玉梅.外來幼兒英語教材的本土化[J].學前教育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