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耀耀范秀敏
(1.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 518000 2.深圳市人居環境技術審查中心 518057)
黃連素學名為鹽酸小檗堿,為異喹啉天然生物堿,其分子式為C20H18NO4[1]。目前人工合成類(H2SO4法和石灰水法[2])黃連素居多。由于成品黃連素的生產合成工藝過于簡單,導致廢水中含有大量殘留黃連素,難以實現生化處理。UV-Fenton技術[3]近年被廣泛應用,其利用UV的催化協同作用,建立在Fenton試劑的基礎上,同時增加了Fenton體系的氧化性能,從而提高氧化效率。
制藥廢水(黃連素濃度為3976mg/L,COD濃度為4916mg/L),NaOH,濃H2SO4,H2O2,硫酸亞鐵。
COD消解儀(型號DRB200),UV燈,pH計(型號PHS-3C)。
(1)調節H2O2的濃度為5%;初始pH為2.5;硫酸亞鐵濃度分別 為 200mg/L、400mg/L、600mg/L、800mg/L、1000mg/L、1200mg/L、1400mg/L,間隔每半個小時取樣并測定COD。
(2)調節硫酸亞鐵濃度為1000mg/L;初始pH為2.5;H2O2濃度分別為1%、2%、3%、4%、5%、6%、7%;規定反應時間為2.5小時,間隔每半個小時取樣并測定COD。
體系在Fe2+的催化下產生·OH,Fe2+的濃度在UV-Fenton體系中可以直接影響到COD的處理效率,同時在反應結束后調節pH值≥7,Fe2+所起的混凝對于COD的處理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圖1可以看出,當FeSO4濃度低于800mg/L時,隨著Fe2+濃度的提高COD處理效率提高。由于FeSO4濃度過低時,催化H2O2分解產生·OH較少,從而抑制了COD處理的進行。而催化H2O2分解能力隨著FeSO4濃度的提高而提高,同時FeSO4濃度的提高,在反應終止時形成大量絮凝沉淀也加強了水中污染物質的處理。當FeSO4濃度高于800mg/L時,出水COD濃度變化趨于穩定。這主要說明COD處理效率不隨Fe2+濃度增大而一直增大,因為H2O2在Fe2+的催化下可以迅速分解產生大量·OH,過量的·OH沒有與污染物發生反應便相互結合,生產H2O2,從而使出水COD不會產生明顯的降低,Deng等人[4]也在實驗中發現了這一現象。
圖1 COD(出水)值隨Fe2+濃度的變化
從圖中可以看出選擇FeSO4投加濃度為800mg/L,出水COD為62.3mg/L,基本可以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準的要求。
H2O2是UV-Fenton反應體系中的氧化劑,UV-Fenton工藝是否能經濟高效的運行,H2O2的用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H2O2濃度是影響UV-Fenton反應體系COD處理效率和工藝運行成本的重要因素。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H 2O2濃度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當投加濃度≤3%,3小時出水COD的值隨H2O2投加濃度的提高而減小。根據Fenton羥基自由基的機理,H2O2是主要產生·OH的物質,因此H2O2的濃度直接決定產生·OH的量。H2O2濃度3%~4%之間時出水COD隨H2O2濃度變化減緩;在H2O2濃度高于4%時,出水COD隨H2O2投加濃度的提高無明顯變化。而當H2O2濃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COD氧化效果沒有明顯改變,主要是因為此時廢水中COD濃度已經很低。因此選擇H2O2的最佳投加濃度為5%,出水COD平均為113.9mg/L。
本文通過對UV-Fenton法對黃連素制藥廢水的降解效果影響因素的研究推斷出:FeSO4投加濃度為800mg/L,H2O2的最佳投加濃度為5%。
[1]CreaseyW.Biochemical Effects of Berberine[J].Biochemical Pharmacology,1979,28:1081-1084.
[2]張來新,楊瓊,李小衛.黃連中提取黃連素[J].貴州化工,2003,28(2):30-32.
[3]Bolton JR,Bircher K G,TurnasW.Figures of Merit for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J].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1996,1:13-16.
[4]Y.Deng,James D.Englehardt.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by the Fenton Process[J].WaterResearch,2006,40:3683-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