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47)
在激光探測領域,經常遇到識別窄脈沖信號峰值的情況[1]。這里的窄脈沖(脈寬為ns量級),即使使用高速AD進行采樣也很難捕捉到窄脈沖的幅值,所以需要設計適用于窄脈沖的峰值保持電路。
峰值保持電路是利用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和電容的存儲作用構成的[2]。當脈沖信號到來時,二極管D導通,電容器C被充電至脈沖峰值時,D截止,C上保持峰值電壓。電路的基本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峰值保持電路基本原理圖Fig.1 A basic of peak holding circuit
根據工作時內部信號形式的不同,目前峰值保持電路主要分為電壓型和跨導型兩種類型。
對于電壓型峰值保持電路,第一級放大器為電壓放大,考慮到信號從輸入到反饋有一定的時間(稱為回路時間),在到達峰值時,電容上電壓會在這段時間內繼續變化,從而產生過沖。由于運算放大器的開環放大倍數通常比較大 (約105),過沖電流較大且為非線性[3]。另外從頻域角度看,二極管D和電容C組成的網絡有一個極點,而運算放大器本身也有極點,所以整個電路的通頻帶較低(一般小于10 MHz),無法完成對高速窄脈沖信號的峰值保持。
為了實現對高速窄脈沖信號的峰值保持,跨導型峰值保持電路應運而生。它是利用跨導運算放大器(OTA)代替電壓型的一般運算放大器[4]。它將電壓輸入變為電流輸出,當電容電壓達到峰值時,電流已趨于零,所以基本無過沖。該電路的頻率響應只有一個極點。另外,跨導型放大器的第一轉折頻率容易做到很高,輸出阻抗極大(107Ω),其輸出電流可近似認為與負載無關[5]。所以整個電路的通頻帶較高,且穩定性好,適于處理快速窄脈沖信號。
為了實現快速窄脈沖峰值保持,使用跨導型電路設計。這里跨導運算放大器選用TI的OPA860,它的典型跨導g=95 mA/V。另外芯片內還集成有緩沖器(BUF)[6],如圖2所示。
圖2 OPA860芯片構成圖Fig.2 Configuration diagram of OPA860
設計電路如下圖3所示。主要包括跨導運算放大器OPA860_OTA、緩沖器 OPA860_BUF、二極管 D1、保持電容Chold等幾部分組成的峰值保持電路。為了對設計電路進行功能仿真,圖中還添加了窄脈沖信號源V1。
圖3 設計仿真電路圖Fig.3 Design and simulation circuit
圖4給出了一組時域仿真圖。圖中,測試點V(C1:1)記錄的波形為要保持的窄脈沖信號(脈寬15 ns,峰值分別取2.5 V、1.5 V),測試點 V(U1B:OUT)記錄的波形為峰值保持后的信號。
從時域仿真圖上可以看出,峰值保持電路對不同幅值的窄脈沖信號保持性能均表現良好。以圖4(a)為例,窄脈沖信號峰值為2.5 V,脈寬15 ns。保持后的信號幅值約2.48 V (保持精度99.2%);保持時長5μs后,信號幅值稍有衰減(約衰減2%)。
通過對保持電容參數的不同設置,仿真結果表明峰值保持性能會有明顯影響。增大保持電容容值,利于增加保持時長,但因窄脈沖充電時間較短又難以達到原有的峰值高度。相反,降低保持電容容值,利于峰值保持的精度,但會降低保持時長。
仿真時還發現二極管參數的選取也直接影響電路性能。在進行二極管選型時,要優選反向漏電流、正向壓降和PN結等效結電容小的。同時,還要注意二極管反向擊穿電壓滿足電路需求。
實際設計的電路中還包括窄脈沖發生電路、閾值比較電路、保持時長設置電路和放電控制電路。電路框圖如圖5所示。當窄脈沖信號到來時,同時送至峰值保持電路和閾值比較電路。進入比較器后的信號經保持時長設置電路和放電控制電路后,對峰值保持的信號進行放電處理以便為下次峰值保持做準備。其中,保持時長設置電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參數設置調節。
圖4 時域仿真圖Fig.4 The time-domain simulation diagram
圖5 電路組成框圖Fig.5 Block diagram of the circuit
設計的電路板如圖6所示。
圖6 PCB電路板Fig.6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電路完成后進行了實測,下圖7給出了一組實測波形。圖中,示波器通道2波形為輸入的窄脈沖信號,其脈寬為18 ns。保持時長設置為14μs。示波器通道3波形為輸出的峰值保持信號。從圖7(a)中可以看出,輸入的窄脈沖信號峰值1.5 V,保持后的信號幅值1.51 V,保持精度誤差0.67%。將時間軸刻度拉長,見圖7(b),可以看出待峰值保持14μs后,電路輸出恢復低電平,達到了預先設計目標。
圖7 實測波形圖Fig.7 Test result ofwaveforms
文中借助Pspice完成了窄脈沖峰值保持電路的仿真與設計,并對電路進行了實測。結果表明,電路工作穩定,性能良好,達到了該項目的設計要求。本電路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為其它相關設計提供了參考。
[1]王海先.簡單的激光窄脈沖信號準峰值采樣保持電路[J].紅外與激光工程,1998,5:16.WANG Hai-xian.Simple laser pulses narrow quasi-peak sample and hold circuit[J].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1998,5:16.
[2]王芝英.核電子技術原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9:56.
[3]陳勇,李延國,吳枚.新型高性能脈沖峰值保持電路[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1997,17(4):241.CHEN Yong,LIYan-guo,WU Mei.New high-performance pulse peak holding circuit[J].Nuclear Electronics&Detection Technology,1997,17(4):241
[4]郭永新,焦青.新型跨導型脈沖峰值保持器[J].青島大學學報,2001,16(4):104.GUO Yong-xin,JIAO Qing.The new pulse peak Tran conductance type retainer[J].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2001,16(4):104.
[5]Buckens P F,Veatch M S.A high performance peak detect&hold circuit for pulse height analysis[J].IEEE Trans Nucl Sci,1992,NS 39(4):753-757.
[6] Texas Instruments. Wide Bandwidth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 (OTA)and Buffer[EB/OL].(2008-08).[2013-10-26].http://www.ti.com.cn/cn/lit/ds/sbos331c/sbos331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