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深,梁承權
(1.華南師范大學 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南寧學院 廣西 南寧 530200)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各行業對用電設備控制要求的提高,人們對供電的電源要求也越來越高。電源的性能直接影響著整個電路系統的性能、壽命。以往所采用的電源大多數是旋鈕式電位器進行調節,輸出電壓無法實現精確的步進。數控電源是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到現在大多產品的電源仍存在誤差較大、分辨率不高、功率較低、效率低、可靠性較差等缺點[1]。因此,設計一款高效率、高性能、高精度的數控電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據實際需要,本設計以輸出電壓可在0~24.0 V范圍內任意設定,精度±0.1 V,最大電流為5 A,紋波優于1%,效率達70%以上為目標。數控電源以STC12C5A60S2單片機做為CPU,通過按鍵設定輸出電壓,單片機給出一定占空比的PWM信號對BUCK電路中的開關管進行控制,經電感、電容濾波后輸出一電壓。輸出端先采用電阻進行分壓,然后經反饋電路,最后送入單片機ADC口進行采樣。基于PID算法的原理,單片機將輸出值與設定值進行比較,得到偏差,然后利用偏差對PWM信號的占空比進行控制,最終系統輸出一個穩定的電壓值。
該數控電源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STC12C5A60S2單片機最小系統、變壓整流濾波模塊、BUCK電路、電壓反饋電路、顯示電路、按鍵控制電路等組成。單片機最小系統是數控電源的核心組成部分,負責產生BUCK電路所需的PWM信號;同時實時檢測電壓反饋電路的電壓。變壓整流濾波模塊一方面提供單片機、電壓反饋電路、顯示模塊等所需的電源;另一方面經過降壓式變換電路 (BUCK電路)后直接提供給負載。顯示電路主要用于顯示設置電壓和實際輸出的電壓[2]。系統將反饋電壓與按鍵控制電路設置的電壓進行比較,得到PID算法所需的各個變量,進而控制PWM信號的占空比,得到與設定電壓誤差非常小的電壓。
數控開關穩壓電源工作在開關狀態,其能量損失只有小部分消耗在開關管的導通壓降上,效率高。BUCK電路在開關穩壓電源中應用非常廣,故本系統選擇BUCK電路進行設計。
圖1 系統總體結構圖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system
一方面,BUCK電路工作頻率通常為幾千赫茲到幾兆赫茲,通過定時器來控制普通IO口產生PWM已無法滿足;另一方面,為了實時對輸出電壓進行檢測,這時系統必須具備A/D轉換功能。采用專門的A/D轉換芯片,固然可實現輸出電壓的檢測,但電路變得復雜且成本偏高。經綜合考慮,本系統采用STC12C5A60S2單片機作為系統的主控制器。
STC12C5A60S2是一款功能強大,性價比高的單片機[3]。STC12C5A60S2單片機是宏晶科技生產的1個時鐘/機械周期(1T)的單片機,工作頻率為 0~35 MHz,相當于傳統 8051的0~420MHz。內部集成MAX810專用復位電路,使系統更加穩定可靠地運行。內部集成了兩路可編程計數器陣列(PCA)模塊,用于輸出PWM信號。常溫下,使用內部RC振蕩器作為單片機時鐘時,可輸出14~19 kHz的PWM信號;使用外部32 MHz晶振作為時鐘時,頻率最高可達125 kHz。STC12C5A60S2有8路10位高速ADC,90個時鐘周期轉換一次,CPU工作頻率32MHz時,ADC轉換速率約為356 kHz。為了實現數控電源內部高速運算,本系統時鐘采用外部32MHz晶振作為時鐘源。
STC12C5A60S2單片機最小系統由時鐘電路、復位電路組成,其電路如圖2所示。單片機最小系統實現按鍵輸入識別、顯示控制、PID算法等。
圖2 STC12C5A60S2單片機最小系統Fig.2 STC12C5A60S2 single-chipmicrocomputerminimum system
為了提高數控電源的效率、輸出電壓、輸出電流,最終輸出穩定的電壓,變壓整流濾波模塊至關重要。變壓器的效率為數控電源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變壓器功耗大,發熱量大,能量就會白白地浪費變壓器上。基于以上因素考慮,本系統采用效率較高的環牛變壓器。
變壓整流濾波模塊電路如圖3所示,其中包含降壓電路、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穩壓電路[4]。市電220 V交流電經環牛變壓器后得到兩路的交流電。電壓、功率較低的一路可經過整流、濾波、穩壓電路供給單片機、顯示模塊、反饋電路等;電壓、功率較大的一路經整流、濾波電路后直接送入BUCK電路。
圖3 變壓整流濾波電路Fig.3 Transformer rectifier filter circuit
BUCK電路是一種壓降式DC-DC變換電路。其功耗小、效率高、體積小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于各類電源中。BUCK電路基本結構如圖4所示,本系統使用N溝道的MOS管。當開關管Q導通時,通過電感的電流增加,電感L、C電容儲能,其電路等效如圖5所示;當Q斷開時,通過電感的電流減小,電感L、C電容釋放能量,其電路等效如圖6所示;當Q的G極為一個高低電平交替變換的PWM信號,要求PWM信號頻率比電感L、電容C儲能和釋放能量的頻率高,此時充電速度比放電速度快,輸出端就會得到一定的電壓。PWM信號的占空比改變時輸出的電壓隨之改變。
圖4 BUCK電路基本結構Fig.4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BUCK circuit
一些開環式電源容易受負載的影響,當負載變化時,輸出電壓波動較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系統設計一個電壓反饋電路,使系統為閉環系統,即:輸出電壓經分壓電阻后得到適合單片機采集的電壓,經電壓跟隨器后輸入到STC12C5A60S2單片機的ADC0腳。系統利用單片機內置的ADC對輸出電壓進行實時測量,以調整PWM信號的占空比。系統電壓反饋電路如圖7所示。
圖5 導通時的等效電路Fig.5 Equivalent circuitof conduction
圖6 截止時的等效電路Fig.6 Equivalent circuit of cut-off
圖7 電壓反饋電路Fig.7 Voltage feedback circuit
一個數控電源人機交互界面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按鍵控制電路和顯示電路。
為了簡單便捷地輸入設置電壓,系統采用4個輕觸開關作為控制按鍵。按鍵功能分別為:步進增加、步進減小、輸出增加、輸出減小。
本系統要進行設置電壓、步進電壓的顯示,顯示電路通常有液晶顯示或數碼管顯示。數碼管成本低、壽命長,但顯示內容過少、線路復雜且亮度受供電電源影響較大,故本系統選擇使用低功耗、無閃爍、可靠性高的LCD1602液晶。
系統按鍵控制與顯示電路如圖8所示。
圖8 按鍵控制與顯示電路Fig.8 Button control and display circuit
該數控電源軟件設計主要包括:PWM信號產生程序、ADC采樣程序、PID控制算法程序、按鍵處理程序、數據顯示程序。系統總體流程圖如圖9所示。系統開始進入初始化程序,包括LCD1602初始化、PID程序初始化、PWM相關寄存器初始化等。單片機處于按鍵檢測狀態,有按鍵輸入時,調用按鍵控制程序,輸出一定占空比的PWM,并將設定的電壓值顯示于LCD1602。另外,單片機對經BUCK電路輸出的電壓進行ADC采集,與設定值比較得到PID控制的各項參數,經PID算法,調節PWM占空比,最終得到與設定值非常接近的輸出電壓[5]。
圖9 系統軟件設計的流程圖Fig.9 Flow chart the software design
數控電源的PID算法系統組成形式如圖10所示。系統通過按鍵設定一定的電壓值r后,給出相應占空比值,同時單片機通過ADC采集輸出電壓,得到測量值z,與給定值對比得到偏差e,計算出PID算法中所需的P、I、D變量值,最終得到準確的被控量y[6]。
圖10 系統PID算法原理圖Fig.10 diagram of the PID algorithm
按鍵設定輸出電壓和實際輸出電壓測試,其結果如表1所示。數控電源輸出的紋波測試如表2所示。由表1可見,輸出電壓值越低,偏差越小;輸出電壓值越高,偏差越大,但均不大于0.1 V。由表2可見,輸出電壓越高,紋波越大,但均小于1%。由此可見,系統有較高的精準度。
表1 數控電源輸出電壓測試結果Tab.1 Test result of output voltage
表2 數控電源紋波電壓測試結果Tab.2 Test result of ripple voltage
測試結果表明,文中設計的基于STC12C5A60S2單片機的數控電源能夠較精確地輸出設定的電壓值,通過運用PWM技術和PID算法對輸出的電壓進行快速地調整,得到較精確的電壓值。系統控制精度高、反應速度快、輸出穩定、操作簡單,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1]詹新正,張江偉.基于AT89C51的數控直流電壓源的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08,31(19):107-109.ZHAN Xin-zheng,ZHANG Jiang-wei.Design of a numerical-controled voltage source based on AT89C51[J].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08,31(19)107-109.
[2]張蘇紅,黃韜,王進華,等.基于增量式PID控制的數控恒流源[J].現代電子技術,2011,34(20):190-199.ZHANG Su-hong,HUANG Tao,WANG Jin-hua.Numerical control constant-current source based on incremental PID control[J].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11,34(20):190-199.
[3]陳桂友.增強型8051單片機實用開發技術[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
[4]趙玲玲,包曉安,高君,等.基于STC單片機的智能數控電源[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2,25(2):95-100.ZHAO Ling-ling,BAO Xiao-an,GAO Jun.Intelligent CNC power based on STC single chip [J].Process Control Computer,2012,25(2):95-100.
[5]金奇,鄧志杰.PID控制原理及參數整定方法[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5):65-68.JIN Qi,DENG Zhi-jie.PID control principle and parameters setting method [J].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08(5):65-68.
[6]陶永華.新型PID控制及其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