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張志常 王佐周
云計算時代的到來,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結合醫學生的課堂教學情況,在現有的計算機實驗室基礎上,構建個性化、網絡化的協作學習實驗云平臺。將這個網絡教學平臺與實驗教學有效地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協作學習能力、創新思想、創新能力的發展。其意義包括:1)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強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通過教學實踐,利用私有云實驗平臺開展協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同時也為今后利用云計算環境開展教學研究提供借鑒意義。
通過對云計算環境下協作學習實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采用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教學模式,對《醫學信息系統》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在實踐中獲取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特點,研究教師在協作學習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扮演,探尋如何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如何設計任務、創設情景,有效地為協作學習搭建平臺,達到以下目標:1)通過私有云實驗平臺進行基于任務的協作學習,使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強自我學習能力、協作精神和協作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探索利于云服務平臺協助教學的模式,為其他課程的學習提供借鑒并積累經驗。3)利用該云計算實驗平臺整合學校已有的教學資源。
通過云實驗平臺中提供的服務,可以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取教育信息資源,在師生之間進行更多的互動與交流。教師可以將課件與教學資料保存在云端,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直接通過云服務進行訪問。學生通過瀏覽器與教師溝通,獲取個人學生所需要的資源和服務,這種學習方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本平臺使用現有計算機實驗室的軟、硬件資源組成私有云構成了基礎層。平臺的設計遵循經濟、實用、高效性原則,其重要組成部分包括:WEB服務器、負載均衡設備、云計算服務器和數據庫存儲服務器等,其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其中,WEB服務器是師生登錄到平臺的入口,提供信息檢索、身份驗證和網絡學習等功能。云計算服務器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當系統處于運行狀態時,學生可以實時進行在線學習。數據庫服務器存儲用戶資料、訪問記錄、課程設計、考試等私有數據信息,其他的如學習資源、開放式課件等服務性數據,存放到云端。

圖1 醫學生協作學習實驗云平臺架構
(1)基于私有云技術的協作學習平臺的研究方法。
協作學習平臺的設計與構建遵循簡單操作和深度互動的特征,其主要作用是增強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其數據流圖如圖2所示。

圖2 醫學生協作學習平臺數據流圖
本平臺由信息核對、自主學習、學習信息反饋、學習資源和系統管理五個模塊構成。學生可以在線學習、考試及下載資料等等;教師批改作業、評閱試卷,通過在線答疑完成師生交互;管理員進行系統管理。
(2)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協作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其教學原則設計如下:
1)重視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能夠展現出創造精神,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合理運用學到的知識。組成學習團隊,使同學之間能夠相互討論和交流,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建構。
2)強調“情境”的設計。將學習與醫學背景聯系起來,把情境與學習目標融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很好的熟悉和利用IT知識解決醫學問題。
3)構建IT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學習環境。利用云技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點,在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礎上,創建醫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IT技術的場所。
4)實現云服務化的資源共享。通過對教學云平臺的建設,師生之間可以把自己擁有的優秀教學資源、設備通過網絡共享出來,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意義建構,包括內容資源、軟件資源、在線資源等。促進學生的自主式學習和協作探索。在云計算的網絡應用模式中,為我們使用網絡進行學習提供了多種選擇,為大數據的存儲與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也為完成各類教學與科研任務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利用私有云平臺組織和開展協作學習活動,可以對教學做有益的提高和補充。
在本課題所創建的私有云協作學習實驗平臺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獲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特點,能顧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其作用在于:通過私有云實驗平臺進行基于任務的協作學習,使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協作的精神和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錢丹.基于私有云的高校云共享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4):29-32.
[2]王楊,嚴遠亭.基于P2P技術的云計算教育服務平臺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教育,2010(4):147-150.
[3]張波,貫會明.開放性實驗在實驗教學體系構建中的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9):135-137.
[4]陳云芳,張偉.基于開放平臺的高等教育私有云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6):112-115.
[5]馬錦波.淺談私有云的規劃與實施[J].廣西通訊技術,2011(3):7-9.
[6]郭濤,謝琨.高校實驗室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9):222-224.
[7]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20(5):1337-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