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楊拉明
(1.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14;2.西安西電光電纜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82)
隨著無線通信的不斷發展,定位技術的應用已經廣泛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全球定位系統 (GPS[1]: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室外環境中的應用已經很成熟。但衛星信號不能穿透建筑物,而且室內環境存在嚴重的多徑和非視距干擾,無法進行有效的定位。而超寬帶(UWB:Ultra Wide Band)技術具有多徑分辨能力強、傳輸速率高、低實現成本,尤其是能提供非常高的定位精度等優點,成為無線定位技術中極具潛力的技術。基于UWB的定位技術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可在室內和地下進行精確定位,它的定位精度在理論上可達到厘米級,完全能夠滿足精確定位的需求。因此研究超寬帶定位技術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超寬帶(UWB)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無線通信技術,它通過對極窄的時間脈沖進行直接調制,使信號具有GHz量級的帶寬。它的核心是沖激無線電技術[2],即利用持續時間非常短(納秒、亞納秒級)的脈沖波來代替傳統傳輸系統的連續波形。
按照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的定義,超寬帶信號是通過絕對帶寬和分數帶寬兩個指標來進行判定的。
式中,fH、fL分別表示信號的高端頻率和低端頻率,(fH-fL)表示信號的帶寬,fc=(fH+fL)/2表示信號的中心頻率。
2)絕對帶寬≥500 MHz(工作頻段在 3.1~10.6 GHz的通信方式)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常用的基于測距的定位技術[3]主要有:接收信號強度(RSSI)、到達角度(AOA)、到達時間(TOA)和到達時間差(TDOA)。
1)接受信號強度法(RSSI)
接受信號強度法(RSSI)是接收節點根據收到的信號強度,計算從發射機到接收機傳輸過程中的傳播損耗,使用理論或經驗的信號傳播模型將傳播損耗轉化為距離。由于節點在移動網絡中的移動性和難以預知的信道變化,會導致大的測量誤差。
在 UWB 系統中,由 RSSI測量的估計距離為d?,d?由 RSSI估計推導得到不等式[4]
其中,d是兩個節點間的距離,np是路徑損耗因數,σsh是零均值高斯隨機變量的標準差。由式(1)可知,方差下限只依賴信道參數和兩個節點間距離。因此,在使用RSSI方法時,雖然UWB信號帶寬非常寬,但是這個特點并不能改善定位精度。
2)到達角度法(AOA)
到達角度法(AOA)是根據測量得到的節點之間的角度信息來重構節點之間的距離。通常需要采用定向天線或陣列天線,測量的準確性對多徑傳播、非視距傳播和陣列的精度很敏感。
在二維空間中的節點,連接目標節點和參考節點即可測量直線角度。AOA不適合UWB定位的原因是:UWB信號帶寬寬,路徑數目可能很多,尤其在室內,物體的散射對精確角度估計提出了挑戰;使用天線陣列增加了系統成本,違背了UWB無線設備成本低的原則。
3)到達時間法(TOA)
到達時間法(TOA)是根據信號在發射機和接收機之間的時延來實現距離測量。如果知道脈沖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傳播時間,根據電波傳播速度,不難獲得兩個節點之間的距離估計。
在UWB系統中,對一個單路徑的加性高斯白噪聲信道來說,可得到準確的距離估計d?,d?由TOA估計推導得到,滿足不等式
其中,c是光速,RSNR是信噪比,β是有效信號帶寬,定義如下:
其中,S(f)是發射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TOA方法可以通過提高信噪比或有效利用信號帶寬改善定位精度。由于UWB信號帶寬非常寬,因此,UWB無線信號應用基于TOA的技術可實現相對精確的定位。
4)到達時間差法(TDOA)
到達時間差法(TDOA)是測量不同基站接收到同一移動站的定位信號的時間差,并由此計算出移動站到不同基站的距離差。假設移動站到任何一個服務基站的距離差為d,可在兩個基站之間給出一條雙曲線。當同時有k(k≥3)個基站參與測距時,多個雙曲線之間的交匯區域就是對用戶位置的估計,由式(4)可以計算出用戶的位置。
以二維空間為例,信息節點Ni和參考節點Nj之間的每個距離Dji都決定了一個以Dji為半徑、Nj為中心的圓,Ni的位置是由中心位于(N1,…,Nk)半徑為(D1i,…,Dki)的 k 個圓的交來決定。
與TOA相比,TDOA是利用了多個接收機之間的到達時間差來測量距離,不需要收發之間的同步,但在各個接收機之間必須高精度同步[5]。在上述定位方法中,TOA與TDOA都比較適合超寬帶網絡。帶寬越寬,意味著脈沖越窄,定位的精度就越高。
眾所周知,一般通信技術是把信號從基帶調制到載波上,而UWB是通過對具有陡然上升和陡然下降時間的沖激脈沖進行直接調制,具有GHz能級的帶寬[6],因此,TOA和TDOA都比較適合于UWB無線電。在這里,以TOA為例來說明UWB的定位估計精度與時延有關。
TOA估計精度通過估計錯誤的方差σ2來表示,根據ML估計的一般理論,對一個單路徑的加性高斯白噪聲信道來說,σ2的下限是通過Cramer-Rao下限給出:
其中B=fH-fL。對于一個UWB脈沖,完全利用3.1~10.6GHz頻帶且滿足FCC容許的最大PSD,持續時間T=1.33×10-10s,B=7.5 GHz,fH=10.6 GHz,fL=3.1 GHz,G0=4.93×10-24J/Hz 以及N0≌2×10-20W/Hz,由式(7)得出的下限為:
此時得到平均距離估計誤差的下限:cσ2=2.44×10-6m
由上述結果給出的時延估計誤差僅僅提供了理論上的取值。接收機硬件的局限性降低了產生傳輸信號的有效性,多徑以及多用戶干擾的存在將導致時延估計精度降低,進而使得測距精度也降低。
對于超寬帶定位系統來說,基于UWB的定位性能可以通過MATLAB仿真來研究。假設目標節點和參考節點的位置已經給定,時間延時從1×10-8s增加到10×10-8s,節點分布在100m×100 m、200m×200 m、400m×400 m、600 m×600 m 的范圍內,利用MATLAB仿真給出了基于UWB的TOA定位和TOA定位在節點范圍不同時,平均定位誤差與時延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種節點分布范圍,基于UWB的TOA定位都比TOA的定位誤差小,定位精度高;無論是基于UWB的TOA定位還是TOA定位,節點分布范圍越小,定位的誤差就越小。
TOA和TDOA都比較適合于UWB無線電,信噪比直接會影響定位技術的測距誤差,利用MATLAB仿真給出了兩種UWB定位技術的測距誤差,如圖2所示。仿真結果表明,當信噪比低時,UWB TDOA的定位誤差小,當信噪比高時UWB TOA的定位誤差小。
圖1 節點分布范圍與定位誤差的關系Fig.1 The relationship with nod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positioning error
圖2 信噪比對兩種UWB定位的影響Fig.2 The influence of signal-to-noise ratio on two kinds of UWB positioning
本文結合無線通信的特點,對傳統的定位方法進行了分析,得出TOA和TDOA比較適合超寬帶的定位,并對超寬帶定位技術的精度進行了分析,利用MATLAB對無線定位技術進行仿真,結果表明,基于UWB的定位技術能提供精確的定位精度,是無線定位技術中極具潛力的技術之一。
[1]Elliot Kt D,Christopher H J.GPS原理與應用[M].2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陳國東.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及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7.
[3]王海東,孫利民.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定位機制[J].計算機科學,2006,33(4):36-37 WANG Hai-dong,SUN Li-min.A study of localization mechanisms inwireless sensornetworks[J].Computer Science,2006,33(4):36-37.
[4]WANG Kun,WU Meng.DBLAR:A distance-based locationaided routing for MANET[J].Journal of Electronics,2009,26(2):152-160.
[5]肖竹,王勇超,等.超寬帶定位研究與應用:回顧和展望[J].電子學報,2011,39(1):133-139.XIAO Zhu,WANG Yong-chao,et al.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ultra wide band localization resrerch and application[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11,39(1):133-139.
[6]Ahmadian Z,Lampe L.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IEEE 802.15.4aUWBsystem[J].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2009,57(5):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