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畢憲初+周躍


摘 要 目的:比較基本藥品目錄實施前后社區高血壓藥物使用情況,更好的指導社區用藥。方法:對歐陽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2年高血壓藥物使用數量,金額、頻率進行排序,與2010年基本藥物目錄實行前進行比較。結果:實行基本藥品目錄前后比較,用藥量前3位分別是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ARB聯合氫氯噻嗪固定復方制劑正逐步替代傳統固定的復方制劑;高血壓藥物用藥量增加了15.68%,但是高血壓藥物總費用下降了0.81%。結論:本中心目前的高血壓藥物應用符合指南精神,依從性好且費用更加經濟。
關鍵詞 高血壓 用藥分析 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02-0041-04
Analysis of anti-hypertension drug application in
community before and after essential drug catalogues executed
JIANG Hong, BI Xianchu, ZHOU Yue
(Ouy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on drugs before and after the essential drug catalogues executed to guide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on drugs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The quantity, amount and frequency of anti-hypertension drugs used in 2012 in Ouy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rank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ssential drugs catalogues executed. Results: Comparing with execution of essential drugs catalogu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op three drugs were long-acting dihydropyridines channel calcium antagonist,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 and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ARB combined with hydrochlorothiazide fixed compound preparation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fixed compound preparations. The amount of anti-hypertension drugs increased 15.68%, but its total cost decreased 0.81%.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on drugs in the center confirms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which has good compliance and is more economical.
KEY WORDS hypertension; application of drugs; analysis
按照循證醫學理論指訂個體化的高血壓治療方案,是保證高血壓治療效果的根本保證。為了解歐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實施基本藥物目錄后社區高血壓藥物的使用情況,2013年初,我們對社區門診高血壓處方和用藥量進行了排序,并與基本藥物目錄實施前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資料
上海市自2010年12月20日起實行《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0年版)》。2013年在中心的HIS系統中,分別提取2012年和2010年歐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年使用的高血壓藥物的名稱、數量、規格、劑型、金額,以及全年處方總數、高血壓處方數、全年藥物總費用、高血壓藥費用等。
1.2 方法
對高血壓藥物的使用情況采用總金額排序和藥物使用頻率排序,對序號比進行分析。
門診常用降壓藥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1]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基層版)》[2]分為:鈣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藥(噻嗪類)、β受體阻滯劑(β B)。
1.3 評價指標
限定日劑量(DDD):為達到主要治療目的的成人藥物平均日劑量,以中國藥典(2010年版)及新編藥物學(第16版)規定的DDD為準,其中未收載的藥品以藥品說明書來確定。
用藥人次(DDDs):為某藥年銷售總量(g)/該藥的DDD值。DDDs值越大,說明該藥物使用頻率越高。
序號比:對用藥總金額和DDDs排序,并求其排序比值,反映藥品與用藥人數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0.5~1.5)表明同步良好。
1.4 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2007錄入數據,采用百分數構成比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高血壓處方分析
2012年中心全年處方數為503 369張,每月任選2 d,共抽取處方44 140張,占全年處方數的8.77%,其中診斷為高血壓的處方數為8 970張,占抽查處方數的20.32%。
對8 970張高血壓處方分析,社區高血壓用藥首選為CCB類,符合指南的要求。用藥排序及聯合用藥情況見表1。
2.2 基本藥物目錄實施前后高血壓用藥情況比較
2012年和2010年中心總處方數分別為503 369張和462 746張,高血壓處方數分別為109 691張和116 469張,高血壓處方數占總處方數的比例分別為21.79%和25.17%。2012年和2010年全年藥費總金額分別為:4 122萬元和4 012萬元,高血壓藥物費用分別為:715萬元和721萬元;高血壓藥物使用量分別為31萬余盒和27萬余盒。
不同種類的高血壓藥物用藥頻率、總金額以及序號比見表2、表3。
2012年與2010年前4位高血壓藥物比較,前3位均為CCB(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ARB和ACEI,第4位ARB為主的固定復方制劑替代了傳統固定復方制劑。
3 討論
3.1 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的使用情況分析
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指出:以鈣拮抗劑為基礎的聯合治療方案是我國高血壓患者的優化降壓方案之一[3-4],以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為基礎的降壓治療方案可明顯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腦卒中風險[5-6],此類藥物可與其他4類高血壓藥物聯合應用,尤其適用于老年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穩定型心絞痛、冠狀動脈或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周圍血管病患者[7]。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無絕對禁忌證,降壓作用強,對糖脂代謝無不良影響。國、內外抗高血壓臨床試驗均證實可顯著減少腦卒中事件,故指南推薦基層使用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同時指出為有效防止靶器官損害,要求24 h內平穩降壓,推薦使用給藥1次/d而藥效能持續24 h的長效藥物,以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更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本次調查顯示:本中心的高血壓處方中以鈣拮抗劑單用或聯合應用為主,其中鈣拮抗劑單用的處方達47.40%,聯合應用的處方占9.69%。在上海市基本藥品目錄實行前后,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的DDDs排序和金額排序均為第一位,序號比均為1;短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的使用頻率有明顯下降。
3.2 ACEI及ARB/聯合氫氯噻嗪固定復方制劑的使用情況分析
由于ACEI和ARB降壓效果明確不良反應少、有良好的靶器官保護作用而逐漸成為臨床用藥的新趨勢[8]。有文獻指出:ARB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病)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9]和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10];降低糖尿病或腎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且在降低清晨及夜間血壓、持續改善24 h血壓方面具有優勢[11]。正因為如此,本中心ARB的DDDs排序和金額排序均為第2位,序號比為1,藥品與用藥人數具有很好的同步性。ACEI的DDDs排序為第5位,金額排序為第3位,序號比為0.6,可能與其干咳等不良反應以及藥價變動有關。2012年基本藥品目錄實行后,中心引進了ARB聯合氫氯噻嗪固定復方制劑,其DDDs排序為第4位,總金額排序為第4位,序號比為1,使用頻次超過了ACEI,說明固定復方制劑具有療效好,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小,患者依從性強的優點,在社區高血壓治療中具有廣闊的前景。
3.3 傳統固定復方制劑使用情況分析
我國傳統的固定配比復方制劑,本中心常用的有復方利血平(復方降壓片)和珍菊降壓片。復方利血平片的主要成分是利血平、氫氯噻嗪、雙肼屈嗪、異丙嗪。異丙嗪會導致患者倦怠甚至抑郁的副作用。珍菊降壓片的主要成分是可樂定、氫氯噻嗪和中藥制劑等。此兩類復方制劑組成的合理性雖有爭議,但考慮到治療的長期性和基層患者的經濟承受力,所以中心還保留了個別傳統固定復方制劑。但是隨著醫務人員和患者對心血管事件危害性的認識加深,珍菊降壓片的用藥數量和金額有明顯下降。復方利血平的用藥數量和金額在2010年均處于較低水平,故2012年已停用。療效更好的中西藥復方制劑仍有待開發。
3.4 本社區高血壓用藥的經濟學效益和社區患者就診的依從性情況分析
中心自2011年開始實行新版上海市基本藥品目錄,2012年與2010年相比,中心全年處方數增加了8.78%,高血壓藥物用藥量增加了15.68%,但是高血壓藥物的總費用卻下降了0.81%,社區居民在高血壓用藥的費用上有所受益。高血壓藥物用藥量的增加也證實了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增加,通過社區高血壓卓有成效的跟蹤管理,能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本中心實行2010版基本藥品目錄以來,社區醫生高血壓處方基本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要求:做到規范用藥、合理治療,費用更加經濟;也說明上海市基本藥物目錄較好地符合社區高血壓防治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好的藥物經濟學優勢,為社區高血壓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1, 19(8): 701-743.
[2] 劉力生, 王文, 姚崇華. 2009年基層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摘錄)[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0, 2(1): 60-74.
[3] 王文, 馬麗媛, 劉明波, 等. 初始低劑量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或復方阿米洛利聯合治療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影響的階段報告[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9, 37(8): 701-707.
[4] Wang W, Ma L, Zhang Y,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amlodipine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or diuretic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rationale,design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J]. .J Hum Hypertens, 2011, 25(4): 271-277.
[5] Mancia G, Paratia G, Biloa G, et al. Blood pressure control bythe- nifedipine GITS-telmisartan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at highcardiovascular risk:the TALENT study[J]. J Hypertens, 2011, 29(3): 600-609.
[6] Wang JG, Kario K, Lau T, et al. Use of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Eastern Asians: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sian Pacific heartassociation[J]. Hypertens Res, 2011, 34(4): 423-430.
[7] Elliott HL, Meredith PA. Preferential benefits of nifedipine GITS in systolic hypertens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AS blockade: urther analysis of the “ACTION” database in patients with angina[J]. J Hum Hypertens, 2011, 25(1): 63-70.
[8] 劉劍, 宮英. 本院門診ACEI和ARB類抗高血壓藥物的應用分析[J]. 醫學綜述, 2012, 18(20): 3483-3485.
[9] ONTARGET Investigators, Yusuf S, Teo KK, et al.Telmisartan,ramipril.or both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vascular events[J]. N Engl J Med, 2008, 358(15): 1547-1559.
[10] Geng DF, Jin DM, Wu W, et al.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for prevention of new-onset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of 59862 patients[J]. Int J Cardiol, 2012, 155(2): 236-242.
[11] 胡大一. 高血壓的立體化管理[J]. 中國醫學導刊, 2013, 15(9): 1373-1374.
(收稿日期: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