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香
摘要:文章根據目前中小型服裝企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向,并從服裝產品開發、訂單、生產、銷售等環節提出了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發展措施。
關鍵詞:服裝企業:中小型;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F426.86 文獻標志碼:B
Development Status-quo of Apparel SMEs in Intelligent Production
Abstract: By probing into the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apparel enterprises(SME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quo and trend of these SMEs,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for maintaining healthy development by improving each link of the value-added chain including product development, order,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Key words: apparel enterpri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telligent
1 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發展現狀
國際金融持續惡化,全球的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一方面服裝企業訂單數量下降、成本上升,市場環境低迷導致訂單減少,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人工費用節節上升,中小企業的平均利潤逐年降低,而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服裝勞動力價格僅為中國的1/3,部分服裝訂單開始流向低成本的國家。另一方面中小型服裝企業缺少品牌,同時面臨眾多大型企業的競爭,企業缺乏先進的營銷管理方式。其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加快,人們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個性化的服裝需求加強,服裝生產由少品種、大批量逐漸向多品種、小批量發展,這對企業的生產能力、生產經營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種趨勢下,中小型服裝企業只有發展壯大才能生存。
2 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發展趨向
中小型服裝企業在我國服裝企業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它們的成長和發展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中國服裝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中小型服裝企業面臨著許多問題:(1)服裝的個性化消費使服裝生產由少品種、大批量逐漸向多品種、小批量發展;(2)服裝產品利潤低,企業持續萎縮;(3)管理落后,還存在著憑借經驗、記憶進行生產管理的現象;(4)服裝生產作業形式比較普遍采用傳統的方式,效率低。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為了生存與發展,小批量、多品種、短周期、高品質是現代服裝生產的主要特征,這種特征要求企業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和現代化的管理水平。中小型服裝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品差異化,通過工藝標準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科學化,形成企業的營銷優勢;通過改進服裝生產的作業方式,由傳統的“捆包式”向“單件流”流水生產方式發展,通過高效的流水生產方式和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要做到這一點,服裝企業由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向技術密集型、智能密集型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趨勢需要智能化生產的支撐。
智能化生產是傳統制造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與管理科學等多學科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依托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實現生產過程和經營過程。許多中小型服裝企業已經認識到智能化生產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重要性,智能化生產對中小型服裝企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3 基于智能化生產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發展措施3.1 以個性化產品開發引導客戶
隨著科技進步,服裝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個性化的服裝需求加強,利用計算機技術、服裝CAD,實施快速響應設計,縮短服裝產品的研發周期,滿足客戶對個性化的服裝發展要求,為現今市場營銷增加優勢。服裝CAD系統可完成服裝款式、結構、工藝設計,該系統方便、快捷、實用、美觀、精確,在歐美等國家服裝行業普及率70%左右,在我國6%左右。
3.2 加強對生產訂單的預測與管理
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對關鍵客戶的訂單進行預測分析,加強與供應商的交流,合理評估供應商的生產能力,保證原材料和長周期采購物料的及時采購和儲備。采用QR供應鏈管理方法,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快速補發,對客戶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應,加強訂單的預測。
以項目管理引導訂單管理。每一次生產都看作一個項目,加強對項目的成本、質量和工期的管理,對生產訂單的形成到結束都作為項目的開始和完工來看,通過項目引導方式的管理,保證訂單的及時完成。
3.3 合理確定流水線的生產節拍
生產節拍是指流水生產線上的產品在各工序間每移動一次所需的間隔時間。生產節拍是各工序之間的時間銜接和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依據,它決定了流水線的生產能力。為了合理地確定生產節拍,一方面要根據產品的批量與企業自身的生產能力等條件,確定流水線合適的日產量;另一方面對設計新的服裝流水線,應從市場對此類產品的需求量或所要占領的市場份額出發,確定適當的生產規模,由此而計算計劃產量,才是流水線的基本生產能力。
3.4 科學制定標準工時
標準工時是指從事某項特定作業的熟練操作者在正常的作業環境下,用規定的作業方法和設備,在持續工作而不感到疲勞的情況下,完成規定的作業數量和質量所需要的時間。標準工時的制定為企業標準化提供基礎及量度,通過標準工時數據的應用進行成本核算接單報價、計算工時、計算產量、計劃排單、生產線流水排位、計算效率,幫助企業提高整體管理水平。
標準工時的測定方法有:(1)目測法:簡單易行,憑經驗,誤差很大;(2)秒表法:需要有實物存在并進行實際操作人員,主觀因素偏大;(3)車縫數據分析:科學、精確、容易理解、容易溝通。車縫數據分析(GST):是將每個工序的操作過程按照動作經濟原則分解成一系列連續的基本動作,從而形成作業標準;在此基礎上將所有動作對應的操作時間相加,再結合生產中的管理水平、人員、設備、生產環境等的寬放率,即得到工序的標準時間,根據工序的標準時間可計算生產線平衡,確定人員分配及衣車分配。
3.5 改進服裝生產的流水生產方式
在服裝生產中,縫制是主要的生產環節,主要分“捆包式”和“單件流”兩種流水生產方式,“單件流”流水生產方式效率較高,是服裝行業作業改進的表現,是發展的趨勢。其特點為:(1)產品在線周期短,減少生產過程中在制品的擠壓,減少在制品的搬運,便于控制生產進度,能很容易控制交貨期;(2)生產效率相對較高,生產效率同比約可提高20% ~ 30%;(3)生產過程中半成品的質量問題容易及時被發現,突破了檢驗滯后的問題,大大減少了返修率,提高了產品質量;(4)生產過程中工序之間具有一個基本同步的生產節拍,做到生產“平衡化”;(5)實行“單件流”流水生產方式,它必將促進生產計劃和技術管理作適應性的改善,使管理水平得以提高;(6)該系統投資成本低,生產線運行狀態在生產看板上顯示,生產看板數字化,生產管理透明化。
3.6 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模式
目前,服裝企業銷售管理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及時反映、監控和異常情況處理能力,另一方面是服務的延續性問題。目前很多企業存在銷售和生產脫節,銷售沒有辦法掌握訂單在生產過程的進展情況,在客戶跟蹤交貨期時無法準確答復客戶,造成客戶對企業的不信任,因此,中小型服裝企業只有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模式,增強市場營銷力度,規范并完善企業的營銷管理系統,積極培養企業的營銷團隊,才能不斷拓展市場,實現發展壯大的目標。
4 結束語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全球經濟衰退,市場需求日益萎縮,國內用工成本不可逆地上漲,尤其是中小型服裝企業已經進入微利甚至是虧損經營狀態,在這樣嚴峻的局勢下,中小型服裝企業怎樣從嚴酷環境中脫困,只有向著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的方向發展,才能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通過一條智能化的生產流水線,能夠營造一個智能化的工廠,從而打造出智能化的服裝生產企業。
參考文獻
[1] 江小云.服裝生產智能化進程影響因素分析[J].化纖與紡織技術,2006(3):49-52.
[2]陳軍,張志耀.單件小批量服裝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提高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