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彬


摘 要 目的:了解外來人口嬰兒家長喂養知識及喂養方法,為今后開展社區喂養指導提供依據。方法:對家長進行嬰兒添加輔食相關知識的調查。結果:母乳喂養率很高,但半數家長在輔食添加方面存在誤區。結論:在提倡母乳喂養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外來人口家長嬰幼兒輔食添加知識的宣傳。
關鍵詞 喂養知識 認知調查 輔食添加 母乳喂養 家長
中圖分類號:R1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02-0061-03
Survey of nutrition and feeding knowledge
of 121 infant parents in floating population
MA Bing
(Ouyang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feeding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parent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mmunity feeding guidance. Methods: The relative knowledge of adding complementary food by the parent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Breast feeding rate was high, but nearly half of the parents had misunderstanding of complementary food. Conclusion: While advocating breast feeding,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 added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parents.
KEYWORDS feeding knowledge; cognitive survey; complementary food; breast feeding; parents
輔食是嬰幼兒食物的重要來源,對嬰幼兒的發育乃至成人后的健康狀況都有很大影響[1]。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在未來的10年中要兒期營養方面的研究重點將由母乳喂養轉向輔食添加[2]。為了解歐陽路街道社區外來嬰兒家長的喂養知識及喂養方法,我們在2012年進行調查,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轄區2011年7月-2012年6月出生的0~1歲外來兒童家長共242人,父親和母親各121人。父親文化程度:本科以上50人(41.3%)、大專18人(14.9%)、高中28人(23.1%)、初中21人(17.4%)、小學4人(3.3%);母親文化程度:本科以上42人(34.7%)、大專21人(17.4%)、高中25人(20.7%)、初中28人(23.1%)、小學5人(4.1%)。母親生育年齡:21~25歲23人(19.0%)、26~30歲73人(66.3%)、31~35歲19人(15.7%)、36~40歲6人(5.0%)。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外來嬰兒家長的喂養知識及喂養方法》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家長嬰兒喂養知識獲取途徑、母乳喂養知識、如何正確添加輔食。由經過培訓的兒童保健醫生進行上門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60分為合格。知曉率=答對人數/總人數×100%。
2 結果
2.1 嬰兒喂養方式
生后6個月內采用純母乳或混合喂養117人(96.7%)、人工喂養4人(3.3%),放棄母乳喂養的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母乳不足時,84.3%的母親會選擇添加奶粉或輔食。單次母乳喂養時間,53人(43.8%)在10~20 min以內。
2.2 輔食添加
嬰兒滿4個月時可以添加強化鐵的米粉、蛋黃;6個月時可添加粥、魚泥;動物血;9個月可添加爛面、小餛飩、、餅干、動物肝等。121名被調查者開始添加輔食的時間,97人(80.2%)選擇在4~6個月。67人(55.4%)知道輔食要依次添加,添加肉類時間71人(58.7%)認為在9個月后,46人(38.0%)認為在7~9個月,4人(3.3%)認為在1歲以后。另外有51人(42.1%)認為1歲以內給嬰兒制作輔食時不應該加鹽。
2.3 預防貧血和佝僂病知識
58人(47.9%)知道缺鐵會引起嬰幼兒貧血。1歲嬰兒食物中含鐵豐富并且吸收率高的食物是動物血、動物肝、牛肉、瘦豬肉、黑木耳等。但調查,只有27人(22.3%)選擇動物血、動物肝,89人(73.6%)誤認為是菠菜,選擇其他5人(4.1%)。如何預防小兒缺鈣調查,有52人(43.0%)知道應多戶外活動,適量日照和適量補充維生素D。喂養知識知曉率調查結果見表1。
2.4 家長營養與喂養知識與母親受教育程度分析
統計顯示,家長的營養與喂養知識水平與母親的教育程度呈一定的相關性,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的要明顯高于在高中以下的(P<0.01,表2)
3 討論
3.1 母乳喂養
本調查顯示:嬰幼兒0~6個月母乳喂養率達到96.7%,可見家長已充分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但如何實施母乳喂養及在母乳喂養遇到困難時該怎么做等,家長的處理有些不當。應在兒童定期體檢過程中,告知母親母乳喂養應注意的問題,例如:按需哺乳,每次哺乳時間為10~20 min,不宜太長或太短,母乳喂養兒在炎熱的氣候也不用添加水分;暫時母乳不足不要急于添加其他奶類,即使要喂哺亦應用小匙或小杯喂,盡量避免用奶瓶喂哺等。
3.2 輔食添加
添加輔食的原則:從強化鐵的米粉開始,品種從單一到多品種,量從少到多,質地從稀到稠到固體等[3]。嬰兒期是從單純的乳類喂養過渡到成人固體食物的關鍵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多次學習接受新食物。早期接受新食物的過程包含先天的、不需要學習的喜歡甜味、咸味、拒絕苦味、酸味的遺傳傾向,并受到后天的、通過從拒絕新食物、嘗試食物味道來學習的能力和進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早期經驗對嬰兒接受新食物有影響[4],多種食物的進食經驗可幫助嬰兒克服對新食物的拒絕,喂養方式也可影響新食物的接受能力。
兒童獲得豐富充足的營養和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對兒童生長發育、預防營養性疾病有重要作用,兒童能否獲得充足的營養,除受經濟條件影響外,家長的營養與喂養認知水平對嬰幼兒喂養狀況有重要影響,包括受教育程度、營養知識、文化觀念、健康和營養狀況等。一些外來兒童父母來自農村、文化程度較低,從各種媒介中接受營養和保健知識的機會較少,他們工作穩定性差、生存壓力較大、對嬰幼兒的健康體檢、保健意識淡薄,缺乏正確的輔食添加知識,往往因經濟因素和傳統觀念未能按時正確添加輔食。本次調查通過了解外來嬰兒家長喂養知識及喂養方法,發現了問題,使今后的喂養指導更有重點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 劉湘云, 陳榮華. 兒童保健學[M]. 3版.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24.
[2] 喬麗娟, 吳書超, 李新輝. 國內輔食定義和添加時間的循證研究[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1, 22(2): 131-134.
[3] 高蓓, 章煜,魏梅. 0~3歲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指導前后兒童生長發育評價[J]. 中國婦幼保健, 2003, 18(1): 46-47.
[4] 蔣志陽, 黎海芪. 嬰兒早期接受新食物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兒科雜志, 2010, 48(7): 497-501.
(收稿日期: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