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楠 劉曉麗 王湛 劉路露 王強 唐棠 錢晉 任艷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北京100102
品管圈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的護理效果
徐楠 劉曉麗▲王湛 劉路露 王強 唐棠 錢晉 任艷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北京100102
目的探討品管圈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血液凈化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月進行規律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將120例符合研究入組標準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品管圈護理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61±10)歲,采用品管圈護理方法;對照組(傳統護理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8±10)歲,采用傳統護理方法。開展期為6個月。探討實施對策對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的影響。結果運用品管圈后傳統護理組滲血發生率為23.3‰,品管圈護理組滲血發生率為12.4‰,兩組滲血發生率經χ2檢驗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品管圈活動能夠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內瘺穿刺點滲血發生率,有助于提高護士工作的主動性和解決護理問題的能力。
品管圈;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
血液透析是晚期尿毒癥患者賴以生存的主要治療手段,血管通路是完成血液透析治療的必要條件,被稱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動靜脈內瘺已成為目前血液透析首選的血管通路,自體動靜脈內瘺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安全的血管通路,其創傷小、感染率低[1]。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長期和反復進行內瘺穿刺,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是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不僅造成患者慢性失血、局部感染,甚至造成局部血腫,導致內瘺失功,影響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療及內瘺的使用壽命[2]。如何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內瘺滲血的問題,延長患者內瘺使用壽命提高透析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護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一些創新的知識與理念應運而生,而且隨著臨床護理環境的變化,患者的實際需求以及價值觀念也出現了更新,從而為護理人員提高護理質量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考驗,當前如何更好地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是當今護理人員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3]。因此,筆者在前期初步臨床應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運用了品管圈方法,進一步觀察品管圈對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的護理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血液凈化中心(以下簡稱“我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月進行規律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將120例符合研究入組標準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觀察組(品管圈護理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61±10)歲;對照組(傳統護理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8±1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呷脒x標準:在我中心規律透析;采用自體/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瘺透析的患者;年齡18~80歲,男女不限?;颊吲懦龢藴剩河芯癜Y狀無法配合者;采用中心靜脈插管進行血液透析者?;颊咛蕹龢藴剩翰环先脒x標準而被誤納入的病例;符合入選標準但入選后未接受研究方案護理方法的病例?;颊呙撀錁藴剩貉芯窟^程中內瘺失功,改用其他血管通路者;研究過程中發現依從性差的患者;研究過程中病情變化或其他原因不能在我中心規律透析者。
1.2 方法
傳統護理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品管圈護理組采用品管圈護理方法。開展期為6個月。探討實施對策后,對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的影響。具體的品管圈護理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是指同一單位或工作性質相關聯的人員,自動自發組織起來,科學運用品管工具,持續地進行效率提升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活動小組[4]。其優點是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激發每一位圈員的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積極性。我中心2013年6月展開了品管圈活動,遵循品管圈“自愿參加,上下結合”的原則[5],共有6名護士自愿加入,其中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1名、設立圈長1名(由高年資護師擔任)、輔導員1名,成立一個小組,選定質量改善的主題,以PDCA循環法做為持續性質量改進的活動,國內外不斷有研究將PDCA應用于醫療機構的臨床護理上,且效果顯著[6]。確定圈名為“延續圈”,并設有圈徽,喻意血液凈化中心護理組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用我們的真心、愛心、細心、誠心將患者的生命延續。運用頭腦風暴法,確定“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內瘺穿刺點滲血發生原因”,實施周期為2013年8月~2014年1月,共6個月,回顧分析上半年科室透析患者滲血原因,從護士因素(操作技術水平等)、患者因素(自身血管條件等)以及操作流程因素等,進行檢查,通過流程圖充分掌握操作情況、滲血原因,經圈會設定,觀察6個月兩組采用不同護理操作方法的滲血效果。根據回顧性滲血問題調查分析結果,全體圈員采用頭腦風暴法對目前的滲血原因進行分析,在操作前評估血管穿刺點的部位、透析中的動靜脈穿刺針膠布固定及透析后的壓迫止血方法做出詳細分析,最后票選所得主要因素。
1.2.2 現狀把握
全體圈員每次討論制訂了與主題相關的工作流程圖,針對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發生滲血的原因分析,并制訂魚骨圖,再次運用頭腦風暴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根據二八定律,確定本次活動改善的重點為反復穿刺、壓迫的方法、皮膚彈性差、膠布固定不牢。
1.2.3 要因解析
全體圈員對目前滲血的原因一一分析,并制訂出魚骨圖,運用頭腦風暴法找出最主要的滲血原因。采用要因分析問題的方法進行分析,制訂相應的對策,向護士長進行書面報告,全體圈員針對發現的問題并制訂對策,進行具體指導和整改,支持圈長及圈員的意見,品管圈每1~2周開會1次,開會時間保持在半小時以內,對問題進行及時解決,每月進行質量分析、成果討論和措施修改,有效地完成工作,進行持續性的質量改進。護士長對參會人員的意見進行傾聽,支持臨床護理工作,每月進行質量分析、成果討論和措施的修改,圈長并擔任監督工作,將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落實到實處。
1.2.4 對策擬定
品管圈小組成員針對魚骨圖(圖1)分析出的要因,再次運用頭腦風暴法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按照5W2H原則,6名圈員就每一評價項目依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等進行對策選定,評價方式:優為5分、尚可為3分、差為1分,每項分值范圍為7~30分,根據80/20原則,6名圈員一起打分,總分為90分,分值在72分以上選為可實施對策,共選出對策為:①反復穿刺:培訓品管圈小組成員血管穿刺的手法,嚴格階梯式穿刺;②壓迫的方法:對圈員進行定期培訓拔針的方法和壓迫的手法;③皮膚彈性差:定期培訓患者使用“喜遼妥”的正確方法,發放健康宣教手冊,電話隨訪;④膠布固定不牢:固定穿刺針,U型固定+交叉固定。
圖1 滲血原因分析魚骨圖
1.2.5 實施對策
1.2.5.1 對策內容①反復穿刺:培訓圈員進行動靜脈內瘺穿刺的手法,根據原衛生部制訂的《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中嚴格規定內瘺穿刺部位階梯式穿刺,避免滲血發生及血管形成假性靜脈瘤及硬結,收集患者血管條件的詳細情況進行逐一討論,針對新用內瘺或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做階梯式穿刺,爭取一次穿刺成功。②皮膚彈性差:由于患者長期的穿刺,皮膚容易失去彈性,再加上部分患者血管條件差,穿刺部位局限,從而造成穿刺部位滲血,我中心老年患者占70.7%,依從性差,不能有效地做到血管的護理,所以實行定期培訓患者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的正確方法,培訓到位,制作規范流程圖和宣傳欄,不定時對患者做提問式詢問,及時反饋、落實和評估,責任護士對患者做護理演練、健康宣教、電話隨訪。③膠布固定不牢:傳統的膠布固定方法簡單,以3條3M膠帶直接固定,所以經圈員討論提出目前更為安全的穿刺針固定方法,U型固定+交叉固定,以減少穿刺針的活動度,加強透析中巡視,第一時間發現,做到提前預防。④壓迫止血:對“延續圈”圈員進行定期培訓,培訓拔針壓迫力度和壓迫的手法,拔針壓迫力度要以不出血并有雜音為宜,壓迫位置要準確壓迫穿刺針眼。操作結束后,囑咐患者平躺10 min后再離開病床,防止壓力過大,固定的膠布崩開發生滲血的情況,并且告知患者及家屬在家如發生內瘺穿刺點滲血,應如何處理,并發放宣教手冊。
1.2.5.2 對策內容動靜脈內瘺穿刺技術發現護士在穿刺動靜脈內瘺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導致穿刺點滲血的危險因素。實施內容:①組織繼續教育講座,我中心資深醫生及手術醫生講解有關非常規動靜脈內瘺的建立、穿刺要點和滲血的處理等知識,提高護士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②完善并修訂內瘺穿刺操作流程,強調規范化技術操作的落實。③繪制內瘺血管圖譜,標記動靜脈穿刺點,科學規范內瘺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④安排相對固定的護士對動靜脈內瘺患者進行穿刺,降低內瘺滲血的發生率[7]。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由專人錄入、核查。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干預期間,品管圈護理組脫落4例,傳統護理組脫落3例,實際符合病例113例。對兩組透析患者穿刺點滲血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傳統護理組透析次數4465次,滲血發生次數104次,發生率為23.3‰;品管圈護理組透析次數4511次,滲血發生次數56次,發生率為12.4‰。兩組透析穿刺點滲血發生率比較,品管圈護理組顯著低于傳統護理組,經卡方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QCC活動兩組內瘺患者滲血發生率比較
品管圈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科學性、持續性的活動,品管圈小組又稱持續質量改進小組,品管圈工作方法即是通過PDCA循環去進行選題,定期組織會議及其他活動[8]。品管圈的人員組織是自愿的,有著共同的特長愛好興趣,可以輪換到別的品管圈進行活動[9]。對自己品管圈的護理質量研究更透徹,激發了工作的積極性,增長了知識團隊合作意識,從被動管理者變成主動管理者、參與者,提高了護士的責任感、事業感和使命感,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與護理質量[10]。
品管圈管理模式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較,其主要是利用科學的方法找出并確定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通過組員間的相互協作,依據PDCA循環的程序展開,找出和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設定目標,制訂對策并實施和進行效果評價等[11],運用品管圈活動后體現了團隊合作的護理方案,體現了護士的主動性和執行性,有效地把科學管理和人性管理結合在一起,有研究結果表明,在血液透析領域采用品管圈質量管理,能夠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低血壓的發生率,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依從性[12-14],同時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了每一位圈員的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積極性,質量意識明顯提高[15]。品管圈提高了護士工作積極性,品管圈強調讓圈員自動、自發地參與活動,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16]。采取品管圈后,使護理人員有了參與管理的意識和欲望,通過共同參與管理從而形成良好的上下一體感[17-20]。
我中心在課題研究中圈員通過學習使用品管圈常用手法分析原因、擬定對策、實施與檢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形成果:實施期間品管圈護理組脫落4例,傳統護理組脫落3例,實際符合病例113例?;顒悠陂g兩組透析患者在透析中透析后穿刺點滲血發生率比較結果顯示,傳統護理組透析4465次,滲血發生次數104次,發生率為23.3‰;品管圈護理組透析4511次,滲血發生56次,發生率為12.4‰。兩組透析穿刺點滲血發生率比較,品管圈護理組顯著低于傳統護理組,經卡方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應用品管圈護理可提高透析的質量和效果,使工作更加標準化、規范化、有序化,延長患者內瘺使用的壽命,減少護理安全隱患,從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也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無形成果:在此次活動中,護士和患者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收獲。對護士而言:每一個想法都是來自于參與者內心的真實想法,每個人的意見都得到了重視,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在此次活動中的價值;對患者而言:既減輕了疼痛和恐懼,延長了內瘺的使用壽命,又降低了自體動靜脈內瘺滲血的發生率。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士工作積極性,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在管理活動中,要重視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動均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讓大家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都可以迎韌而解。
通過品管圈活動的實施,本研究還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穿刺點滲血主要存在問題包括:反復穿刺;遇到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如血管狹窄、皮下脂肪厚,彈性差等),年輕護士穿刺技術不熟練,不能一次穿刺成功;患者長期穿刺皮膚彈性差;目前傳統3M膠帶固定方法簡單;透析中巡視不仔細。針對出現的四個問題逐一制訂相應對策,并達到很好的效果:①反復穿刺應對策略:嚴格規定內瘺穿刺部位階梯式穿刺,針對新用內瘺或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做階梯式穿刺,爭取一次穿刺成功。②皮膚彈性差應對策略:由于患者長期的穿刺,皮膚容易失去彈性,定期培訓患者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的正確方法,培訓到位,制作規范流程圖和宣傳欄,不定時對患者做提問式詢問,及時反饋、落實和評估,責任護士對患者做護理演練、健康宣教、電話隨訪。③膠布固定不牢應對策略:制訂更加安全的穿刺針固定方法,U型固定+交叉固定,以減少穿刺針的活動度,加強透析中巡視,做到提前預防。④壓迫止血應對策略:,進行定期培訓,培訓拔針壓迫力度和壓迫的手法,拔針壓迫力度要以不出血并有雜音為宜,準確壓迫穿刺針眼。操作結束后,囑咐患者平躺10 min后再離開病床,防止壓力過大,固定的膠布崩開發生滲血的情況,并且告知患者及家屬在家如發生內瘺穿刺點滲血,應如何處理,并發放宣教手冊。
總之,通過品管圈的優質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降低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滲血率,我中心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全面推廣,針對護理管理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下一個品管圈活動。
[1]李月紅,于仲元,王玉柱.自體動靜脈內瘺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臨床內科雜志,2003,20(8):408-409.
[2]張玉萍,夏亞娟,王金芳.血液透析過程中內瘺穿刺點滲血的原因及預防[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23(5):450.
[3]王秀芳.品管圈活動對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全科醫學,2011,12(9):1090.
[4]蔡學聯,鄭芝芬,唐曉英,等.運用品管圈質量改進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2):59-61.
[5]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5-6.
[6]趙燕利,徐暉,黃彩輝,等.運用PDCA循環提高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8):116-118.
[7]劉冬梅,李文琴,劉玉宏.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動靜脈內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6):830-833.
[8]倪棟梅.“品管圈”活動在健康教育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7-98.
[9]孫娟婷.最新品管圈活動的原則[M]//護士長工作標準指導與臨床護理風險防范及典型案例分析實用全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2.
[10]廉玉平.品管圈在臨床護理管理工作的應用[J].包頭醫學,2014,38(1):59-60.
[11]于愛美.品管圈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22-23.
[12]張小紅,沈曉琴,夏苑鶯.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發生率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9(3B):33-35.
[13]徐青,高雅琨.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37-38.
[14]劉萌,呂曉,劉慧松.品管圈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2):153-154.
[15]李敏,楊芳,段麗娜.護理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持續改進的方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62-63.
[16]張鳳玲,陳焱.健康宣教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醫師,2009,11(7):133.
[17]易紅梅.持續質量改進在安全用藥流程實施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8):631-632.
[18]章飛雪,于燕燕,徐枝樓,等.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開展品管圈活動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1):128-130,133.
[19]林莉,阮文珍,丁桂芳,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液內科病區噪音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4):119-121.
[20]吳玲俐,溫斌.品管圈活動對老年患者吸入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4):143-144.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the incidence of fistula puncture site bleeding on hemodialysis patients
XU NanLIU Xiaoli▲WANG ZhanLIU LuluWANG QiangTANG TangQIAN JinREN Yan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10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QQC)to hemodialysis patients whose arteriovenous fistula puncture site were bleeding.Methods 120 cases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of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reatment time was from August 2013 to January 2014.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60 cases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s much as i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33 cases of male patients and 27 cases of fema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Their average age was(61±10)years old.The QQC nursing was adopted in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35 cases of male patients and 25 cases of fema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Their average age was(68±10)years old.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are was adopted in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time was 6 months.The effect of QQC on arteriovenous fistula puncture site bleeding was explored.Results The bleeding rate in QCC care group was 12.4‰,the bleeding rate in traditional care group was 23.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QCC can reduce the bleeding incidence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arteriovenous fistula puncture site.It will help to initiative the work of nurses and improve the alility of solving nursing problem.
Quality control circle;Hemodialysis patients;Arteriovenous fistula puncture site bleeding
R472
B
1673-7210(2014)09(a)-0107-05
2014-05-11本文編輯:衛軻)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護理科研專項課題(編號WJHL2013-1)。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