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萍 楊泉 張彥超 曾姣娥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麻醉手術科,湖北荊州434020;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內分泌科,湖北荊州434020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組建與實施
董愛萍1楊泉2張彥超2曾姣娥2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麻醉手術科,湖北荊州434020;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內分泌科,湖北荊州434020
目的組建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對院內血糖監測進行規范化管理,評價其實施效果。方法通過建立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制訂小組各成員的職責和工作計劃、定期對小組聯絡員及全院護士進行考核培訓、每月對院內血糖監測進行質控檢查,于2012年6月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成員對院內血糖監測進行規范化管理,實施1年后對規范化管理前后進行問卷調查、現場檢查及操作考核,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院內血糖監測管理小組組建、實施前后,全院442名護士對便攜式血糖儀進行血糖監測的知識掌握程度由實施前的(35.54±7.96)分提升到實施后的(87.24±4.27)分;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小組37名聯絡員的成績由實施前的(59.65±5.22)分上升到實施后的(91.69±4.38)分;38個擁有便攜式血糖儀的科室質控結果由實施前的(52.34±6.85)分提升到實施后的(95.47±4.62)分;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0.01)。結論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組建與實施,規范了各臨床科室對便攜式血糖儀的選擇和應用的管理,442名護士及37名聯絡員的培訓率及合格率均達到100%。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糖尿病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糖尿病治療與療效評估的全過程[1],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基石,血糖測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2]。2011年版《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介紹了血糖監測的4種方法,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應用便攜式血糖儀(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進行血糖監測[3]。POCT進行血糖監測其操作方便簡單、出結果準確迅速,在臨床上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使用過程中的質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保證血糖監測的準確性是很多醫務工作者重點關注的焦點[4]。在第三屆血糖監測國際論壇會議上也將院內血糖監測管理作為研究內容之一[5]。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實行,POCT在醫療機構使用狀況得到了較大改觀,但質控管理、血糖儀選擇和使用、規范操作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6]。因此,為了提高院內血糖監測管理力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組建了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對全院進行規范化統一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6月,在我院護理部的領導下,由內分泌科牽頭,護理部協調,檢驗科以及院內除內分泌科以外擁有POCT的37個臨床科室聯絡員共同組建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并在臨床實施至今。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小組成員共41名,包括組長1名,副組長3名及聯絡員37名,其中女38名,男3名;年齡25~48歲,平均(29.05± 3.50)歲;職稱: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7名、主管護師27名、護師6名;護理工齡:2~<6年5名、6~<10年4名、10~<21年29名、≥21年3名。組長和副組長均具有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經過糖尿病專科護士培訓,全面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識,具有良好的溝通、組織管理及協調能力。每個科室選拔1名聯絡員,除內分泌科以外擁有POCT的37個臨床科室,要求臨床護理工齡>5年、熱愛本職工作、有奉獻精神、對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關愛患者、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研究對象中442名護士來源于擁有POCT的38個臨床科室;平均年齡(27.85±4.90)歲;職稱: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17名、主管護師108名、護師152名、護士164名;護理工齡:<2年95名、2~<6年148名、6~<10年74名、10~<21年85名、≥21年40名。
1.2 方法
1.2.1 職責制訂
制訂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各級人員職責及工作標準。
1.2.1.1 組長及副組長職責制訂POCT造冊管理規定;制訂POCT選擇標準及要求、操作標準作業程式(SOP)及流程、質控規程、儲存、維護、保養及廢物處理規程;設計POCT質控記錄本;制訂聯絡員的培訓及考核制度;建立POCT進行血糖監測操作人員準入制度;負責聯絡員的選拔;每月安排4~5名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成員對各臨床科室利用POCT進行血糖監測現狀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及反饋;每月組織召開1次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質控會。
1.2.1.2 聯絡員職責落實所在科室POCT的選擇及造冊管理規定;落實所在科室POCT的質控、儲存、維護、保養及廢物處理規程;安排并落實POCT質控記錄本的登記工作;組織所在科室護理人員利用POCT進行血糖監測相關知識的培訓及考核工作;積極參與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對全院進行每月1次的質控檢查;每月按時參加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質控會議;對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獻計獻策。
1.2.2 培訓學習
按照分層培訓的方法,首先對聯絡員進行培訓及考核,然后聯絡員回到科室負責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及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從事POCT進行血糖監測的操作。具體培訓時間是每周四下午2個學時,分6次培訓,培訓周期為6周,共12個學時。培訓方式為理論和操作相結合,理論培訓采取多媒體進行授課,操作培訓采用實物示范、現場指導等方式進行。培訓前先就利用POCT進行血糖監測相關知識在聯絡員及全院護士中進行考核摸底,再按照培訓計劃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POCT操作SOP及流程、適用范圍及特性、檢測原理、試紙條及質控品的貯存條件、質控要求及標準、影響血糖檢測的因素及POCT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標本采集、血糖檢測結果的解讀及誤差來源等。培訓完畢后考核合格者方能從事POCT的操作。
1.2.3 制訂并落實工作計劃
制訂了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工作計劃,包括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各級人員職責及工作標準的制訂、全院護理人員的培訓及考核計劃、POCT的選擇及造冊管理規定、POCT管理的質控規程、POCT質控記錄本的登記、質控結果超出范圍的處理等。以期進一步規范化管理院內血糖監測。
1.2.4 交流工作經驗
每月護理部組織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召開1次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質控會,每位聯絡員匯報近期工作開展情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好的建議,交流工作經驗。組長或副組長將本月質控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及反饋,并提出改進措施。
1.3 效果評價方法
1.3.1 問卷調查
采用院內POCT進行血糖監測調查、評價問卷[7]。內容包括利用POCT進行血糖檢測的規程、質控、失控分析與處理、廢棄物處理、POCT操作的SOP,應用價值及原理、檢測范圍、影響因素、簡單維護等,共50個條目,每個條目答對得2分,答錯為0分,80分為合格,合格方可在臨床從事POCT的操作。采用本調查表對37名聯絡員以及全院442名從事血糖監測操作的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培訓前及實施1年后分別進行考核。
1.3.2 質控效果評價
每月的最后1周的周三的下午,由4~5名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成員到各臨床科室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POCT的選擇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同一醫療單位是否選用同一型號的POCT,與造冊管理的POCT是否相符。POCT質控記錄本的登記情況及處理情況是否屬實,查看科室出庫清單中質控液領取是否與實際相符。現場考核1名具有POCT進行血糖監測操作資格的護士等。檢查項目共50項,總分100分,一項不符合要求扣2分,90分為合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 Data 3.1軟件對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并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實施前后全院護士、聯絡員及臨床科室質控得分比較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組建和實施,全院442名護士及37名聯絡員的培訓率及合格率均達到100%。經過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成員1年的努力,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組建、實施前后,全院442名護士、37名聯絡員、38個擁有POCT的科室質控結果得分情況均大幅度提高。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實施前后全院護士、聯絡員及臨床科室質控得分比較(分,x±s)
2.2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實施前后臨床科室部分質控情況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組建和實施,規范了各臨床科室對POCT的選擇和規范應用。該院共有5個臨床科室同時使用了2個生產廠家的POCT,且型號有4個;僅31.58%的科室每臺POCT有質控記錄,并保存2年;73.68%的科室每天血糖檢測前沒有對POCT進行質控品檢測;65.79%的科室未做到每半年對POCT檢測結果與醫院實驗室生化方法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和評估。實施后,各質控情況均較實施前明顯改善(P<0.05)。見表2。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組建和實施,規范了各臨床科室對POCT的選擇和應用的管理。POCT進行血糖監測的影響因素較多,除了操作者的因素外,還容易受到pH值、溫度、海拔高度以及濕度等影響[8]。因此要按照血糖監測質控管理要求定期進行質控。本研究顯示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組建前,該院共有5個臨床科室同時使用了2個生產廠家的POCT,且型號有4個;僅31.58%的科室每臺POCT有質控記錄,并保存2年;47.37%的科室在更換新批號試紙條及電池時未進行質控品檢測;26.32%的科室每天血糖檢測前對POCT進行質控品檢測;65.79%的科室未做到每半年對POCT檢測結果與醫院實驗室生化方法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和評估。比對和評估的目的是找到實驗室所用的血糖儀與同一實驗室測血漿血糖生化儀之間的儀器、方法學等誤差規律。采用回歸方程調整后,將血糖儀檢測的血糖結果換算為血漿血糖,提高了準確性及其與血漿血糖的一致性,對血漿血糖做一個粗略的估算[9]。評估POCT的精確性和準確性:按ISO 15197(2003)標準:95%的數據應滿足以下條件,當血糖濃度<4.2 mmol/L時,血糖儀檢測結果與參考方法誤差在±0.83 mmol/L以內;當血糖濃度≥4.2 mmol/L時,相對誤差應在±20%以內[10]。按照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要求POCT的選擇必須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登記注冊準入臨床應用的POCT。POCT生產廠家需出具POCT的產品注冊證,且注冊證或被批準的產品說明書上應明示可以應用于臨床使用,輔助臨床醫護人員在臨床醫療機構中監測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控制的效果。為了避免不同POCT帶來的檢測結果偏差,同一醫療單位原則上應當選用同一型號的POCT。通過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組建,各個臨床科室的POCT都統一規范使用國內外很多學者對于血糖檢測系統評價較好的強生穩豪倍優型血糖儀[11]。并將所有POCT進行了造冊管理及質控品監測。對38個擁有POCT的科室質控結果由1年前的(52.34±6.85)分提升到1年后的(95.47±4.62)分,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有研究顯示強生POCT與全自動生化儀測定血糖的相關性良好,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12],與本研究質控結果一致。
表2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實施前后臨床科室部分質控情況[n(%),n=38]
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組建和實施,全院442名護士及37名聯絡員的培訓率及合格率均達到100%。本研究顯示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組建前僅有31.45%的科室護士參加過POCT進行血糖檢測的知識培訓[7],由此分析2/3的醫務人員對血糖檢測的沒有統一的SOP。原衛生部于2010年對《醫療機構POCT管理和臨床操作規范(試行)》中規定,經培訓并考核合格的人員方能在臨床從事POCT的操作。使用POCT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操作不正確、采血不得當是影響血糖監測準確性的重要因素,操作不當會導致檢測失敗或測定值不準確,采血量不足或過多以及采血部位的選擇不當都會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因此正確掌握POCT的操作方法在血糖監測中至關重要[13]。經過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管理小組的培訓,全院442名護士及41名院內血糖監測管理小組人員對POCT進行血糖監測的知識掌握及操作能力均考核合格,且獲得POCT操作資格證書,參加培訓的人員合格率達到100%。操作不當、操作方法不正確會導致血糖監測結果失敗或測試值不準確,正確使用POCT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14]。血糖監測的準確性能夠反映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和藥物治療的效果,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有效降低高血糖及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危險,還能預防低血糖發生,提高治療安全性[15]。
臨床工作中,只有盡可能地消除可影響血糖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各種因素,才能確保檢測的真實性,讓醫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及時準確調整治療方案,使患者的病情控制更好,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1]李延兵.解讀《中國血糖監測應用指南》(2011版)[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32(1):1-4.
[2]杜顯峰,李濤,李世俊.便攜式血糖儀測量準確性評價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4,11(1):33-35.
[3]賈偉平.進一步提高臨床血糖的規范化應用——2011年版《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解讀[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1,6(4):257-260.
[4]郭風艷,楊雪梅,張紀平,等.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75-77.
[5]李霖,周建,李紅,等.第三屆血糖監測國際論壇會議紀要[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3):189-190.
[6]周健,賈偉平.第四屆血糖監測國際論壇會議紀要[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3,5(2):125-126.
[7]楊泉,張彥超.442名護士利用血糖儀進行血糖監測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1):143-149.
[8]周麗敏.床旁檢驗(POCT)血糖儀與生化分析儀的血糖檢測結果準確度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1):1677-1679.
[9]袁明生,王影.血糖儀與生化儀血糖測定結果比對在糖調節受損人群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3):269-274.
[10]王煜非,張愛芳,王鑒波,等.空腹和餐后手指末梢血糖與靜脈血糖濃度差異的比較分析[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3,5(9):547-549.
[11]王海濱,陳康,趙家軍,等.301悅優血糖儀的性能評估: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4):316-320.
[12]吳劍楊,溫冬梅,黃燕爾,等.大批量便攜式血糖儀與生化分析儀血糖結果相關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5):2013-2024.
[13]楊文英.影響血糖儀檢測準確性的諸多因素[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9,1(3):216-218.
[14]葛艷紅.遞進式系統宣教模式在血糖監測宣教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5):1217-1219.
[15]夏偉珍,蔣勤華,楊菁華.系統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7):148-149.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ospital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eams
DONG Aiping1YANG Quan2ZHANG Yanchao2ZENG Jiao'e2
1.Operating Room,Ji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Province,Jingzhou434020,China;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Ji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Province,Jingzhou434020,China
Objective To build hospital glucose monitor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eams,manage the hospital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effectively,and finally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Methods Responsibilities and work plans for each member of the teams were formulated by establish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ospital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eams;liaison groups and hospital nurses were given the assessment trainings regularly;and monthly quality control checks for hospital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In June 2012,th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were managed normatively by the team members.After 1 year,the questionnaire,on-site inspection and the operation test were given to compare the result that before and after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The result data was statistical analyzed by the software of SPSS 13.0.Results After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team formed,442 nurses gained the points of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by portable blood glucose meter from(35.54±7.96)points to (87.24±4.27)points;the scores of 37 liaisons who were in standardized of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eam have raised from(59.65±5.22)points to(91.69±4.38)points;the score of quality control results from 38 department which had a portable blood glucose meter have raised from(52.34±6.85)points to(95.47±4.62)point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1).Conclusion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ospital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eam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rtable blood glucose meter,the training passing rate of 442 nurses and 37 liaison men is 100%.
Hospital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eam;Diabetic
R197.3
B
1673-7210(2014)09(a)-0139-04
2014-05-18本文編輯:任念)
湖北省荊州市科技局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2060)。
楊泉(1970-),女,湖北荊州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糖尿病教育和臨床護理工作。